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吳國平
成熟型企業相對來說是走慢牛的,這也就符合險資投資的目標,所以如果你想做長期型投資,跟著險資走就對了。但如果你想獲得超額回報的,對這些標的保持欣賞態度就好了,真正的機會是在成長性個股。
今天跟大家談談保險資金、優質藍籌,并引出與成長股的對比以及看法。這段時間大家沸沸揚揚都在探討:伊利股份停牌。之所以停牌是因為,陽光保險透過旗下陽光人壽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超過5%,觸發舉牌。伊利大股東感覺有點不妙,因此采取停牌策略。這就引起市場很多遐想和討論,衍生想到前期的萬科、恒大、所謂的優質藍籌等等,都在疑惑險資為何會暴力舉牌他們呢?目的、機會何在呢?趁著這個熱點,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險資的特點:其資金有融資成本,融資利率一般為5個點左右,也就是說它每年要保證5個點以上的回報才能抵消融資成本。而保險資金舉牌的這些實際上大部分都屬于二線藍籌,就是“現金奶牛”,能給他們帶來每年5個點以上的投資回報,所以并不是看短期能在這些標的中賺多少錢,而是以“年”為單位來思考的。像前期萬科這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從目前的股價來看,已經遠遠大于一般險資本身所需要的融資成本。萬科是前期做的非常成功的,因為有險資以及其他資金參與推波助瀾,造就了其在階段性熊市中的牛股態勢。所以大家就會疑問,是不是有險資參與的股票就一定會暴漲?
在這里我要糾正大家這個想法,萬科這個案例是有特殊性的,它萬眾矚目,有各種輿論推波助瀾,加上散戶和機構的各種搏殺。伊利股份在停牌前其實也走出了一個補跌行情,因為萬科的瘋狂,導致類似的個股出現了震蕩上揚的走勢,很多人就覺得這種機會很難得不能錯過,但其實我們要明白險資的根本特性,如我剛剛所說,它并不是追求短期回報的,而是做中長期的。險資看中這些標的,我認為一是認為其股權相對比較合理,未來有增值的可能性,二是看重分紅,足以抵消它們的成本。這就決定了它們參與的標的不會是大黑馬、尚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個股,而是已經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的公司,而且可能大多是優質消費類公司,因為其現金流是很充沛的,就像伊利、阿膠、白酒、房地產等等都成為香餑餑。險資根據這兩個因素去挑選標的,但是很多人就誤以為只是因為第一個因素,我認為更多可能還是第二個因素。
我認為險資的投資并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因為這些標的都是已成長起來的成熟企業,而非成長中的公司。成熟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比成長中的公司要大還是小?毫無疑問,肯定是小的,所以從真正投資理念來說,這些標的要獲取超額回報率的話,放在歷史長河里,從我們投資者的角度,肯定是選擇成長性的,機會更大,當然動蕩風險也會隨著更大。我今天引出這個話題是想說,很多投資者一聽到險資參與就認為一定是香餑餑了,誤以為進去就包賺不賠了,這是錯誤的想法,很有可能成為接盤俠的!因為險資追求的利益只是比他融資成本高一點就ok了,但是你的預期肯定不是這樣的,你的預期是50%甚至1倍的。為什么有時候能漲到50%甚至1倍呢?這只是階段性的市場行為,最終會有自然修復的過程的。
伊利的大股東為何會這么緊張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是沒有超過10%的,陽光人壽持股已經超過5%了,很容易就成為第一大股東,所以雖然他在公開場合說“對謀求第一大股東沒什么欲望,未來也不想繼續增持”等等,但也只是他說而已,說跟做是兩碼事的,因此大股東肯定感到緊張,不希望看到重蹈萬科的覆轍。所以停牌去籌劃一些增發的項目等等,可能還能鞏固他本身固有的地位。我覺得籌劃增發的項目肯定很快就會通過,因為從股民的角度來說很簡單,漲肯定投贊成票,跌肯定反對,股價漲跌是衡量股民支持與否的指標。所以我覺得大股東采取這個策略對公司未來發展還是有好處的。這等于是有險資在趕著大股東往前走,可能大股東本來還沒有加速增發發展的意念,在險資的逼迫下不得不進行改變。險資進來后對這些成熟企業有一點積極意義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督促他們提高自身發展,否則不思進取了。
成熟型企業相對來說是走慢牛的,這也就符合險資投資的目標,所以如果你想做長期型投資,跟著險資走就對了。但如果你想獲得超額回報的,對這些標的保持欣賞態度就好了,真正的機會是在成長性個股。未來資本市場能否活躍絕對不是靠這些成熟型企業,市場需要他們,但是更大的力量是在中小型企業,這部分企業全面改革提升了才是未來中國的希望。換而言之,接下來中小創、次新股才是掘金之地。
陽光人壽舉牌伊利股份,前海人壽舉牌萬科 A,這兩個是有共同點的:
第一,都是優質企業,財務數據非常漂亮,企業融資成本非常低(非優質企業去銀行貸款利息相對較高),因此險資肯定非常喜歡,控制了他們之后再去銀行融資成本就很低了,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假如我是老大我也這么干,先把這些優質企業布局了,然后融資成本更低的資金再去做成長性的個股嘛。所以你看這些企業就成了香餑餑了。其實央企、國企的董事未來還是要改革,讓他們的切身利益跟公司更緊密一些,這樣他們才能更全面地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公司不斷增值。像創業板、中小型的個股一飛起來就飛得很高,是因為民營企業才是他們最大的股東,肯定更關心股市的波動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樂視網。當樂視市值才幾十個億的時候,我就去他們公司調研過,當時他們的財務資金是很緊張的,但是他們不斷地成長進步,最終也成長為千億企業。
同時期我們也調研了一家央企,在樂視股價不斷飆升的時候,這家央企仍然一直橫盤窄幅波動。調研的時候樂視資金非常緊張,而央企非常充裕,正常而言應該是央企能發展得不錯的,結果卻大相徑庭。我認為導致這種差異的就是公司的最大股東占據了什么樣的地位,因為央企的董事長、總經理就算有股份,占據的比例也是很小的,所以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對他而言沒什么太大影響,但是樂視不一樣,股價波動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他們會不斷地想辦法往前進。就如我們的公司也是民營企業,我也會不斷地想法子使它變得越來越好,為中國資本市場貢獻我們的微薄之力嘛。
第二,公司控制權分散。大股東持股比例不高,一般投資者持股占50%以上,可以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表決權超過30%。
第三,是細分行業的標桿企業。
現在市場出現一個“資產荒”,大家只能炒房了,因為炒股賺不到錢。房價市場是一個高壓區,拉高的話就容易套現,一旦動蕩,套現就難了。而股市是爆發區,雖然波瀾不驚,但隨時有可能一觸即發。
我覺得未來更多的機會在成長性的個股,民營企業個股,這部分企業活力巨大。我9月20日收盤前微博“吳國平財經”分享給大家的個股,其中新易盛領漲,我們不做個股推薦,只是分享給大家。
市場本身要突圍,是需要一個突破口的,而藍籌股需要投入很大,為什么次新股,中小創能突破,因為這些能量不需要太大,一旦突破就能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很多人救市去救藍籌股,其實是不對的,應該去救中小創。市場在波瀾不驚的時候,要打出一個缺口一定要找到最薄弱的環節,而這些一定在次新股、中小創里面。回到優質藍籌跟成長個股的問題,藍籌股資金比較龐大,更多是階段性的機會,脈沖式的,類似萬科。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說深圳的房價蹭蹭的漲,而租金卻在下降。炒房是屬于投資屬性的,而租金是客觀市場需求,要考慮消費者的承受力,但投資屬性卻不一樣,這里就出現了一個背離,是值得注意的。回到股市,也是有背離現象的,就看你從背離現象中發現是機會還是風險。就像現在市場波瀾不驚,但還是有小盤股跟市場背離,有些已經擺脫波瀾不驚的格局,開始突圍了,這是好現象,也就是說它價開始漲,買方力量開始進來。還有種觀點是港股牛市已經開始,而A股不一定,也就是他認為A股市場不如香港市場,這個觀點是有些偏頗的。港股這段時間雖然走的很好,但是港股的活躍度、換股率是遠遠不如A股市場的,他們不是一個等量級別的。如果未來港股走勢很好,A股一定會更好,港股是外圍市場,會跟隨美股波動,而A股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有根基在那。
現在的沉靜是為未來爆發做的一個能量的儲備,未來一定會更好……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家、陽光私募基金經理、財經類暢銷書作家、廣東煜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更多精彩盡在新浪微博 @吳國平財經 及微信公號:cjtgping)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