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吳順煌
在印度,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有2000萬人使用網絡購物。去年“雙十一”,阿里巴巴獲得了同比雙倍增長的營業額——90億美元。這一天的零售額比印度全年還要多。相比與中國,印度的網絡購物還要落后近7-10年。
“我的同學昨天晚上到處嚷嚷,她搶到Dragon了”!印度朋友海根(Hegen)興奮地告訴筆者。
什么是Dragon?我剛開始一頭霧水。海根說,Dragon是中國龍的英文,也是小米手機[微博]在印度的另一個稱呼!小米進入印度才半年多,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臺,全部都是通過網絡搶貨。看來,印度人也開始在為網購而瘋狂。
搶占印度網絡市場
在印度,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網絡的人數快速增長,已經達到2.5億。在這2.5億中,有2000萬人使用網絡購物。在這個人口和經濟增長率都很快就要超過中國的國家,投資者早就開始在砸錢下賭注了。
小米雖然在印度碰到了專利問題,但也沒有停下快速進入印度市場的步伐。小米已經在印度的班加羅爾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而且還計劃讓小米手機在印度制造。
最搶眼的要屬于印度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這家2007年用8000美金創立的網上商城,在去年七月份募到了10億美金的資金,成為全球最出色的初創企業之一。在此之前,Flipkart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微博]已經把海外重心從中國移到印度,計劃投資20億美元開拓印度市場。而上市后成為巨無霸的阿里巴巴[微博]也來了,旗下管理支付寶[微博]的螞蟻金融也在這個月注資了印度最大的支付平臺Paytm,獲得了25%的股份。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和印度零售協會的報告,從2015至2020年,印度的網絡零售市場將增長四倍,達到600-700億的水平。咨詢公司Knight Frank最近對印度七大城市所做的報告稱,印度七大城市五年內會網絡零售市場將增長超過10倍,達到140億美元。在這五年里,網絡零售年均增長率將達到64%,從占據整個零售市場的2%增長到11%。
2014年,印度最大的電商平臺Flipkart學習美國的“網絡星期一”和中國的“雙十一”,在10月6日發起了Big Billion Day,在瘋狂的折扣下,很快就完成了銷售任務——10個小時內銷售了65億盧比(約6.5億人民幣)的貨物。
當然,Flipkart和其他電商平臺的促銷是用錢砸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用戶。在印度,由于基礎設施的落后,在網絡購物上,每花100盧比中,有35盧比被用在倉儲、付款手續、運輸和其他開支上面。但是印度的電商在促銷期間打的折扣高達80%,而且是免費包郵,錢砸得很狠。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打折期間,電商賣出書籍的損失是24%,手機是13%,衣服是8%。
電商平臺燒錢策略在世界上是一種規律,但在印度卻出現激烈的辯論。去年十月份,印度知名雜志《Outlook》把這個話題當作封面主題。
對于外來的風投和私募資金來講,砸錢給未來的印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有些印度人覺得這是一場失去理智的豪賭。前印度LG的銷售總監Rajeev Karwal稱:“今天,網絡平臺企業得到很強大的資金支持,他們的投資者非常牢固地進入這個市場,以致于這些企業不顧現實地向前沖”。
電商平臺還面臨著法律和社會的壓力。由于印度政府對B2B有外資的限制,所以印度各電商平臺在對外融資時,都出現過違反法律的嫌疑。同時,低于成本的價格戰受到了來自傳統零售行業協會的投訴。印度出版社和書商協會(FPBAI)最近就網商的掠奪性價格策略問題向總理上書,請求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援助。全印商販聯合會(CAIT)不僅向印度政府請書,同時也向印度競爭委員會(CCI)質疑掠奪性價格策略的合法性。
印度電商的未來
一切的爭論背后都是緣于利益。風投們愿意對印度電商平臺砸錢,傳統零售商在為自己受到的威脅提前進行抗爭。其實,印度的網絡購物市場對于傳統零售來講,還只是滄海一粟。
2014年,印度整個零售的市場額是5250億美元,其中不到50億美元發生在網絡購物,占不到1%。在這些網絡購物中,70%是發生在和旅游相關的產品上面,真正實物消費的部分還非常小。
去年“雙十一”,阿里巴巴獲得了同比雙倍增長的營業額——90億美元。這一天的零售額比印度全年還要多。相比與中國,印度的網絡購物還要落后近7-10年。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和印度零售協會的報告,即使到了2020年,印度的網購占零售業的比例也不過6-7%。在看似瘋狂的背后,印度電商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面臨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付款。“如果你存50000盧比進你銀行賬戶,稅務局分分鐘就可能來敲你的門,問你的錢從哪里來,怎么沒有交稅?……你說,誰會使用網絡銀行購物?”當問及網絡購物付款問題時,印度人希特思(Hetish)對筆者說。
因此,印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現金市場。在印度網上購物中,80-85%的付款方式是貨到付款,這其中,還有20-25%達不成交易。這個未來網絡購物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
另一個障礙是基礎設施。印度公路網和其他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導致了印度的快遞業務成本高,效率也低。像中國那種上午下單下午到達,在印度基本是天方夜譚。印度的網絡賣家,其快遞成本占到了商品銷售價的8-10%。
不過,如果對比十年前中國與印度的某些相似性,我們似乎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目前,印度的零售市場被小店鋪所占領,但他們除了價格高服務差之外,還遠遠無法遍布印度4000-5000個城鎮里。
還有,印度的商店租金和中國的同行一樣高。與美國同行比,印度人所付的租金比美國人高出14倍。印度大零售商所付的租金是銷售額的7%,而美國的沃爾瑪是0.5%。
還有一點可能會發生變化的是印度大零售商加入電商市場,如塔塔或信實。當這些現代連鎖零售商進入線上線下聯動的全方位銷售模式時,游戲規則可能就會發生改變。這一點印度可以和中國走得一樣快。
印度和中國同步發生的變化還在于手機端。至2016年,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手機發生的變革彌補了印度在PC端的落后。根據Google andForrester[微博] Research的數據,印度通過手機支付在2012-13到2013-14的兩個財年間增長了4倍,達到60億美元。
而在2014年,印度電商平臺Snapdeal的60%的流量來自手機端,估計很快會上升到80%。而Flipkart,至少有50%的流量來自手機端。互聯網總是在發生新的變革,誰又知道印度會給人帶來什么新的驚喜呢?
(本文作者介紹:吳順煌,畢業于印度德里大學,現從事印度咨詢工作,香港長泰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