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過去10年中7月上漲次數占比達到90%,漲幅平均達到3.6%,僅次于10月的3.8%,為第二高漲幅月份。
2016年盈利預期整體悲觀,仍存結構性改善
自2016年初開始,伴隨著宏觀經濟減速及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預期也一路下滑。但從下調幅度來看,可以發現,下調幅度最大的時間以年初為主,之后整體呈現趨穩走勢。分行業看,所有大類行業自年初以來都呈現盈利持續下調趨勢,其中以工業品,新能源及環保,硬件科技,醫藥等行業下調幅度相對較小,而能源,交運等下調幅度最大。但結構性的分化在過去一個月較為明顯。隨著上游去產能的推進,商品市場的價格在產能收縮的作用下獲得中期支撐,對工業品行業盈利復蘇有實質作用。以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工業品及能源行業出現了較大的盈利預期回升。相關公司股價近期反彈幅度也較大。
業績前看預期變化幅度,業績后看超預期幅度
港股作為離岸市場,對資本流動的限制相對較少,因此長期股價的走勢主要受公司盈利的推動。港股業績前短期股價表現主要與盈利預期變化相關,但僅在預期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下,相關性才較為明顯。港股業績后短期股價表現主要受盈利超預期幅度影響。盈利大幅超預期且歷史記錄較好的公司,在業績后也會有超額表現。從過去6年來看,超預期次數占比超過75%的股票共20只,占比18%,平均超預期中值達到13%。其中,安踏(2020 HK),中國生物制藥(1177 HK),中國建筑國際(3311 HK),中國財險(2328 HK),吉利汽車(175 HK),華潤置地(1109 HK),舜宇光學(2382 HK)等有較完整的盈利預期及較好的歷史記錄。實際盈利與預期一致或僅有小幅差別,對業績后股價的作用并不明顯。
8月中報季情緒謹慎,7,9,10月季節性走強
從整體來看,業績后一個月的表現要好于業績前,主要由于業績期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情緒較為謹慎。而業績公布后風險偏好的普遍回升使得市場反彈。因此港股歷年下半年的表現也圍繞8月中報季存在一定季節性特征。從過去10年恒指表現來看,8月中報季是下跌次數最多且幅度最大的月份,下跌次數占比80%,下跌幅度達到3.2%,遠高于5月Sell in May所造成的下跌。而臨近的7月,9月及10月在過去10年間的表現都較好。市場提前布局中報季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推升7月市場表現。恒指過去10年中7月上漲次數占比達到90%,漲幅平均達到3.6%,僅次于10月的3.8%,為第二高漲幅月份。
(本文作者介紹:2008年6月加入招商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先后任海外宏觀經濟分析師、海外宏觀研究主管、首席港股策略分析師、研究董事、證券研究部副主管。擁有香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
責任編輯:黃建華 SF17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