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程實、錢智俊
構建“超級資產負債表”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涉及會計、統計、征信等領域的實踐創新,又需要監管部門對市場進行觀念引導。因此,在久久為功的過程中,四項技術性要點值得重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7年,在金融危機十年之際,全球金融風險取代復蘇風險,再度成為全球經濟的首要挑戰。面對這一變局,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做出積極應對,將金融安全從技術層面上升至治國理政的戰略層面,確立了“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強、經濟強”的發展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依靠監管框架的適時調整,也需要基礎工具的銳意革新。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提出,當務之急是建立“超級資產負債表”,以全視角、全覆蓋、全口徑的方式反映金融業運行狀況和風險實質。基于國家金融安全視角,我們認為,這一前瞻性變革直擊金融亂象的癥結,有望以工具創新推動監管革新,進而對中國金融穩定發揮多維度的支持作用。
第一,為宏觀審慎監管夯實微觀基礎。本輪危機連綿十載至今,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已成為中國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重中之重。2016年,央行正式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并進一步增強了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端的監管。與之相匹配,金融業的微觀審慎評估亦需要主動升級,為宏觀審慎框架提供微觀數據支持,提升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的協同效應。
遵循這一發展方向,金融業“超級資產負債表”的構建有望實現雙重突破。橫向來看,MPA體系僅覆蓋了銀行系統,而“超級資產負債表”將監管范圍由表內擴展至表外,由銀行擴展至非銀金融機構,進一步消除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盲點。
縱向來看,通過強化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關系的綜合統計,有助于形成對金融交易和資金往來的全流程監控,理清底層資產、業務本質和風險實質,進而優化穿透式監管的實際效力。
第二,為主動防御風險提供政策工具。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近年來,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業綜合經營的加速推進,新型風險在資產管理市場不斷積累。
一方面,資產透明度下降。由于資金鏈條拉長、嵌套層級增加,金融產品結構日趨復雜,底層資產難以穿透,不僅為不當關聯交易提供了空間,更大幅增加對資金流向、資產規模、杠桿水平的監管難度,極易導致全局性風險誤判。
另一方面,風險交叉性增強。大量的交叉性金融產品呈現跨市場、跨行業特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產生多類型的風險,沖擊多市場的金融機構,進而誘發系統性風險。這些特征賦予金融風險更高的隱蔽性和傳染性,對國家金融安全形成新的威脅。針對這一重點領域風險,“超級資產負債表”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以實際權責為依據,將通過資管產品“出表”的項目重新納入表內。這將對多層嵌套、功能異化、杠桿過度等金融亂象進行穿透識別,助力資管市場風險的主動防范和及時化解。
第三,為金融監管協調構建信息通道。近年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蓬勃發展,與傳統分業監管、機構監管產生內在矛盾,形成了監管空白、監管重疊和監管套利,是引致當前諸多金融亂象的根源之一。
因此,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亟需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方向。而作為金融監管協調的物質基礎,監管信息互通渠道的完善正當其時,也是“超級資產負債表”的職能所在。
首先,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監管擴展,能夠實現對金融業務的統一會計核算、統一信息共享,為“一行三會”的穿透式監管提供信息交匯的載體,進而打破監管信息的部門隔閡,優化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的數據基礎。其次,金融業綜合統計的統籌與共享,能夠推進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的統籌監管,加速對同一業務的監管決策協調和監管標準統一,以填補監管漏洞、消除監管套利。
第四,為防范外部沖擊打造預警系統。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危機外溢性突顯,國際金融風險點仍然不少”。在這一外部環境下,著眼于境外資產負債兩端,中國金融業正在雙向承壓。
其一,隨著全球經濟步入亂紀元,經濟金融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相互激化,黑天鵝風險和灰犀牛風險共生疊加,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政策不確定性居高不下,長期威脅著中資金融機構的境外資產安全。
其二,由于全球利益博弈不斷加劇,針對中國經濟和中資金融機構的評級偏誤和刻板偏見持續高漲,亦會頻繁沖擊境外負債。因此,中國金融業的境外資產和負債項目,已成為外部沖擊向國內傳遞的潛在渠道,亟需通過“超級資產負債表”納入動態監管體系。基于此,監管部門能夠建立風險在線監測,不僅有利于盡早預警和處置外部沖擊,亦能穩定發揮金融業對“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引領作用。
第五,為金融改革深化進行制度護航。根據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化金融改革是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的根本動力,深化金融改革與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共同構成了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務。
因此,以國家金融安全為導向的監管創新,不應局限于防范系統性風險,還需兼顧推動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對于這一目標,“超級資產負債表”的改革將提供兩方面的制度支持。
一方面,中國金融改革清單明確,而改革次序更為重要。通過對金融業運行狀況構建全視角、全覆蓋、全口徑的監測體系,能夠最優化改革次序與時機的選擇,最小化改革的機會成本,以金融效率的躍升撬動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進而以經濟長周期復蘇從根本上鞏固金融安全。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創新活力充沛,但擴張無序而良莠不齊。基于資產負債表的穿透監管和監管協調,能夠減少由監管套利驅動的“偽創新”,引導資源向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創新”流動,進而壓縮金融空轉并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展望未來,構建“超級資產負債表”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涉及會計、統計、征信等領域的實踐創新,又需要監管部門對市場進行觀念引導。因此,在久久為功的過程中,四項技術性要點值得重視。
第一,充分發揮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先導作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風險層面居于樞紐地位,在業務層面具有輻射效應。“超級資產負債表”的變革,需要在此類機構進行重點突破和率先實踐,以此加快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并推動變革向全業務鏈、全市場的傳遞。
第二,準確把控監管改革的節奏和步序。資產負債表的監管拓展難以一蹴而就,應以現實風險問題為導向,以金融業務邏輯為脈絡,按照重要性高低逐步增加表內項目。例如,針對現階段國情,與資管產品、同業業務和境外投融資相關的項目應當優先入表。
第三,推廣使用大數據監管技術。拓展后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復雜、體量龐大,需要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在海量數據中挖掘邏輯關聯,識別風險盲點和不當行為。并且,以此為切入點,逐步聯通各監管部門的數據存量,打造共建共享的監管信息平臺,提高監管協調的執行效率。
第四,強化金融業“超級資產負債表”與中央、地方資產負債表的聯系。隨著供給側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此舉有助于把握流動性風險的區域和結構分布,協調不同部門的“去杠桿”節奏,從而避免地方債務風險與金融市場風險的共振,阻斷“債務-通縮”負向循環的產生。
(本文作者介紹: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為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