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功
與過去相比,現在資本環境復雜,社會階層情況復雜,根本看不見河底下的石頭在哪里,有多少石頭,那些需要改革的制度又都屬于上層建筑。“石頭”是經濟基礎,經濟基礎這一塊難以判斷的時候,采用過去“摸石頭”的方法,那就危害甚大。
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國家也從文革后近乎完全癱瘓的狀態逐步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推動這一個歷史性變化的,核心是改革開放政策。是改革讓中國國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希望,也是改革讓中國再次重新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一舉手一投足在國際上都分量十足。甚至中國的改革開放策略,也成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爭相學習、模仿的對象。在我看來,走到今天,中國國內國外的經濟、政治形勢已空前復雜,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但我們的改革戰略思路和方法需要重新設計。
中國的改革之路下一步該怎么走?我們的經濟、社會轉型應沿著哪個方向和路徑推動?圍繞這些問題,政府官員、學術界以及市場人士的相關研究和討論一直在持續,各種意見和看法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我認為,這些討論和研究中存在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很多提意見、開“藥方”的人士不是行動派而只是所謂“理論派”,他們看到什么“要改的”就講,但實際上不考慮行動,基本假定行動是“別人的事情”。這樣子做改革,一改就亂,真亂了,這種“講改革”的人就不吭聲了,實際問題是他們造成的,還要行動派來幫助收拾殘局。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家當不多,居民財富也少得可憐,只要拿出改革的魄力,按照鄧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思路,要讓改革取得明顯效果就相對容易。那時候講改革還好辦,因為能看清河底下的石頭,對經濟基礎這一塊有把握。可現如今,我們是家大業大,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每年經濟增量部分就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國民財富也累積突破了60萬億元。與過去相比,現在資本環境復雜,社會階層情況復雜,根本看不見河底下的石頭在哪里,有多少石頭,那些需要改革的制度又都屬于上層建筑。“石頭”是經濟基礎,經濟基礎這一塊難以判斷的時候,采用過去“摸石頭”的方法,那就危害甚大。
所以,我認為,中國現階段的改革實際就是一個戰略設計的問題,設計好了,上下一起聯動;設計的不好,上面動,下面不動,甚或是反動。在時代已經改變的情況下,壯起膽子“喊口號”是不行的。改革,過去基本就是一個膽量的問題,就是一個口號的問題,一個有膽量的小崗村就能引發社會改革,比的就是膽子大;現在則是一個方向的問題,一個設計的問題,一個路線圖的問題。現如今經濟基礎與過去不同了,如果沒有經濟基礎與戰略層面相適應的設計,改革永遠只會是口號。
以資本市場為例,近期有人建議對股市做制度性調整。現在的中國股市凡是涉及制度性的建議都不能停,也都不能做,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原因在于,在當前股市脆弱復蘇的階段,根本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即便可能是對的制度建議也不能做,因為證券市場的制度是上層建筑,下層還有一大片對應的投資和機構,這是經濟基礎,這一大批投資和機構,都是照著老制度來的,是嵌套在制度之上,上層建筑一改變,經濟基礎也要跟著變,就會造成混亂,就會影響證券市場產生巨大的波動。所以愈是在急于讓證券市場穩中向好的關鍵時機,愈是不能輕易動上層建筑,不能隨意修訂制度。有缺陷的制度,可以另尋時機去調整。
總之,中國經濟、社會要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不搞改革轉型,諸如培育經濟新動力、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社會維穩、環境治理、降低債務水平等諸多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但中國面臨的轉型和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所謂的“頂層設計”必須慎重。相對于“摸著石頭過河”這類試錯性質的改革,中國現在需要有不同的改革思路,需要重新進行戰略設計和路線圖設計了。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國內國外的情況也已變得十分復雜,壓力空前。現在的改革需要行動派,需要戰略設計和路線圖設計,不能再沿用以往“摸著石頭過河”這類試錯性質的思路。
(本文作者介紹:安邦咨詢創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員、博士后導師、著名智庫學者、信息分析權威專家。他是“新絲綢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提倡者,他同時也是中國陸權理論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城市發展戰略。陳功先生長期擔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多所中國大學的教授及博士后導師。)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