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 曹遠征
改革的成本是預付的,收益是預期的,如果預付的成本過大,預期過小,改革可能會停止。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從改革中得到實惠,有了獲得感,就會推動改革一步步向前。
十九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階段,未來要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改革是重要的任務,因為在習總書記帶領政治局常委跟記者見面的時候,他特別提到,明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他說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命運關鍵一招,然后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全面深化各方面的改革,由此我覺得未來如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兩步走,實現美麗中國的這樣一個建設,那么建立一個適應這樣一個新階段的新體制,是十分關鍵的。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咱們總結一下經驗,我想討論三個問題。第一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第二,下一步改革的關鍵環節在哪里,第三,這個改革的基本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第一,改革的成本是預付的,收益是預期的,如果預付的成本過大,預期過小,改革可能會停止。那么中國漸進式改革是有些目標成本最小,但是收益實現負成本,從而實現滾動發展,然后改革近40年而不竭,就是滾動發展的過程,不斷逼近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經驗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人民群眾有了獲得感,從而推動改革進一步向前發展。
十九大說下一步我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特別把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僅是物質文化,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安全,改革尤其需要方位展開深化,更多是與民生相關。按照過去中國改革的經驗,老百姓獲得有實惠,有獲得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想未來的15年,甚至到本世紀中葉,中國改革也應該是遵循過去的形勢,叫老百姓有獲得感,然后有實惠,感覺有不竭的動力,才能推進下去。
第二,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是什么,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至少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是有一件事是很難繞開的,就是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按照我們現在人口統計,尤其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那么未富先老是中國最大的挑戰。
這是未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最大的制約,因此改善民生,首先要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如果從這個看,我認為有兩個改革最為重要,一個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一個是財政體制的改革。
第一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我們推算過,認為未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最大的缺口就是社保缺口,就是養老保障,但是中國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中國有龐大的國有資產,那么國有資產是可以來通過變現補充這個缺口,因此國有企業的改革變得重要,跟過去的提高效率,改善經營還不完全一樣,它是變成了全國人民的社會保障,那么這個改革必須提出來,十九大也說了,不應該是國有企業,而是國有資本的運用,是國有資本的配置。
那么以此看來,國有資本,如果從資本概念說,所有的國有資產應該推到可變現狀態,進入市場由此變得非常重要,這大概是十九大提出的產業體系中間,所謂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跟人力資源相協調的關系。
那么根據我們的推算,按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2020年前,中國的上市公司的30%的股權應該劃進社保,到2030年左右的時候,應該80%的股權進入社保,國有企業股權劃進社保,可能成為很重要的改革方向,這是我們國有企業出現一個新的狀態,已經不僅僅是國有了,事實上是全民的,是大家的社保資產。
這種改革在某種意義上會看到,類似當年在90年代初期,捷克出現的改革,這種國有企業的改革新的方向可能受到關注,而且在歷史的交匯期,在未來三年中間,應該盡早起步。
第二,財政體制,我們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務,而不再是建設性質,那么政府的轉變就非常重要,其中財政體制改革是應有之義,更為重要的是,現在人們都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其中去杠桿,除了企業去杠桿,最重要的是政府去杠桿,在十九大召開前不久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對地方債務做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倒查責任,要控制責任,同時要進行化解,那么這就要求財政體制進行改善。
坦率地說,地方債務問題不是金融問題,是財政問題,是財政的支出責任不清,政府的支出邊界在哪里不清楚,才產生的債務問題,既然政府要轉成公共服務政府,要重新理清這樣一個責任。
這時候我們看到在過去幾年中間,在財政體制方面,我們的預算體制又發生重大的變化,過去分門別類的預算,現在統一預算,那么我們收入方面,稅制有改變,最重要的是營改增,下一步我們希望在支出制度上有重大的改革出現,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說法,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財政體制改革是建立現代化國家的基礎。那么我們認為,企業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尤其在中央地方財政關系上,重新理定關系,特別是在地方財政制度方面,進行細膩化的,機制化的建設,是下一步的重點領域。
第三,中國過去改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經驗,調動積極性,就是激勵機制安排,40年重要改革所有的成就,都是激勵機制的改革,40年前,地還是那么多地,人還是那么多人,就是不長糧食,3億人口處在半饑餓狀態,現在飯吃飽了,而且要邁入高收入社會了,不就是激勵機制改善,我想這是大概中國要走向一個現代化國家的最重要的經驗,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在十九大中,也做了很多的安排,保護產權,激發企業家精神,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享經濟,共同參與,只有調動積極性,才能叫做共商共建共同參與,這是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未來在新時代中,我想這個基本經驗應該遵循,調動積極性,激勵機制的安排是最為重要的。
(作者在第83屆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暨2017新興經濟體智庫年會上的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