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是有前提條件的,并非所有企業都能隨便準入的“魚龍混雜”場所,各級政府與銀行部門、投資者應始終堅守債轉股底線,擦亮眼睛,不能讓劣質企業蒙混過關,避免債轉股變成一鍋“大雜燴”。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莫開偉
自今年3月28日東北特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北特鋼”)發布公告稱短期融資券“15東特鋼CP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后,東北特鋼由此開啟了連環違約。目前已實質性違約8起,違約規模累計超過50億元,而第9次本息總額達7.441億元的債券違約也于 9月24日不期而至。
作為首例地方國企違約事件,其影響力不亞于在中國大地上投放了一枚原子彈:它引發市場震驚,讓廣大投資者對公募基金投資產生了廣泛擔憂,這對中國企業未來發債將帶來不可估量的負作用,惡化企業發債環境,使通過債市直接融資將變得更加困難;它同樣敲響了國企債券剛生兌付不會被打破的喪鐘,讓民眾對債市投資心生疑慮,嚴重挫傷了廣大投資者對債市的投資信心。
對于東北特鋼違約行為,企業剛開始一點也不著急,企業高層在債券持有人會議上信誓旦旦地宣稱,企業絕不會違約,也決不走債轉股之路,但剛轉身就立即變臉,宣布企業走債轉股之路;而此前東北特鋼控股股東遼寧國資委及其實際控制人遼寧省政府也亦提出了債轉股方案,但這都不過是一廂情愿之事,他們的方案遭到了債權人的強烈反對,最終無法達到目的。在窮途末路之際,東北特鋼及遼寧省國資委才不得不決定啟動破產程序,預計9月底之前出臺破產重整方案,意求東北特鋼絕處逢生之路。同時,表明東北特鋼和遼寧國資委不顧投資者利益、暗地醞釀的債轉股方案正式“流產”。
東北特鋼債轉股方案“流產”,可以說是債券投資人維權抗爭的勝利,使未來任何違約企業意圖單方通過債轉股來逃避債務的行為將無法走得通;同時,它也是中央政府債轉股政策得以正確落實的生動體現,限制劣質企業混入債轉股市場,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債轉股質量,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潛藏和蔓延;同時讓不符合條件的劣質企業無法進入債轉股“綠色通道”,使其通過破產程序安樂死去,能最大限度地清除供給側改革障礙,順利推進去產能,最終優化中國產業經濟結構。
尤其,東北特鋼債轉股走向失敗事件折射出值得政府、發債企業、銀行機構、債市投資者等各方深思的三個問題:
首先,債轉股是有前提條件的,并非所有企業都能隨便準入的“魚龍混雜”場所,各級政府與銀行部門、投資者應始終堅守債轉股底線,擦亮眼睛,不能讓劣質企業蒙混過關,避免債轉股變成一鍋“大雜燴”。東北特鋼連續違約九次,違約資金達50余億元,且在債券違約期間不僅不積極想辦法籌措資金盡量償付投資人,且還出爾反爾,不顧債券投資人一再反對,企圖通過實施債轉股方案逃避債務償還責任,實屬“品質不良”企業,阻止這樣的企業進入債轉股程序,不單是債轉股宏偉金融工程之幸,更是中國經濟發展之幸。通過這件事情,給所有發債企業敲響了一擊警鐘:要想債轉股成功,首先需企業把信用當成生命,始終堅持誠信發展理念;同時,要堅持企業創新,拿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這樣一種生產經營狀態下,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才有可能被納入債轉股范圍,求得資金困難的解決;否則就會成為一場鬧劇,讓自己“身敗名裂”而最終無緣債轉股。
其次,債轉股不僅需要企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更需要企業具有良好企業經營品行和聲譽;如果企業一遇到資金償還困難就把希望寄托在債轉股身上,而不是積極通過加強管理、節約成本、挖掘資金潛力,更會讓人對其債轉股行為產生不滿和阻止,也讓其“險惡用心”更加在公眾面前暴露無遺。這實際上給所有發債企業上了一堂新動形象的公開課:債轉股并非逃避債務的“避風港”,也不是企業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任何企圖通過債轉股逃避債務的行為,最終都不會得逞。如果資金確實存在困難而又無力償債,并且企業靠自身努力無法擺脫經營困局,最好如實向廣大債券投資者及相關監管機構說明情況,走合法破產程度,這樣更會讓企業顯得從容,獲得廣大投資者同情和理解,盡量將債務違約負面影響控制到最小范圍,最大限度減少社會振蕩和抑制未來其他企業發債環境的惡化。
再次,債轉股不僅需要銀行把關,更需要當地政府決策,因為當地政府行政權力對銀行機構左右力較大,會影響銀行正確決策;而作為債轉股的見證人和推崇者,地方政府一定要出于公心,用好這根“救命撈稻草”,當好裁判員,維護好債轉股規則,不能拿債轉股當交易或送人情的籌碼,更不能把其當著為地方政府謀利或遮丑的“護身符”;否則就會使債轉股異位成一塊任人揉捏的“橡皮泥”,使債轉股走向歧途,最終危害中國經濟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要看到,在東北特鋼債轉股這場鬧劇中,當地政府始終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不堅持債轉股原則,不征求廣大投資者及機構意見,暗地支持企業債轉股,在遇到投資人強烈反對、此道無法走通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啟動破產程序;如果當地政府能堅持債轉股原則,積極主動督促企業走破產程度,可能現在東北特鋼就不會那么被動,更不會在全社會產生惡劣影響。這告訴各級政府,今后發債企業在債務違約、無法償還情況下,要剔除“私心雜念”,在最大限度地維護債權人權益條件下,督促企業走破產清算程序,使企業能按法定程序在破產之后重獲新生;同時也告訴廣大債市投資人,債市打破了剛性兌付,并非無風險投資場所,今后投資債市也當謹慎為上。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