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什么?在工業設計界,這個問題號稱“天問”,而如何認識和回答這個問題,真切地反映了一個設計師的心性與修為。
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工業設計發展,號稱“中國工業設計之父”的柳冠中,用六千多字的言語解答了這個問題,融合傳統與現代,國家與個人,兼顧理想與現實,狠批了當前商界“一切向錢看”的浮躁之風,可謂字字珠璣,犀利言語的背后凝結的是這個已年過古稀之人,內心深沉的家國情懷。
誠意推薦,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個“設計”。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采訪:李星、垅青
文字:垅青
圖片:對路(ID:duiluplus)
“現在的設計,就是騙錢”
正和島:現在有一個現象,大部分企業家們都鐘愛短期利益,做事情只做具體的事,造產品把產品賣出去,很少或是幾乎看不到有誰重點強調過設計背后的事。對此,您怎么看?
柳冠中:都是為了錢,因為錢,標準沒有了。這也不能怪企業家,這是整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決定的。
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其實根本不是制造大國,是一個加工型制造大國。制造,顧名思義,所謂“制”是規范、標準、工藝、流水線、設備,但這些都是進口的,不是我們的,“制”不是我們的,“造”是我們的。
所以農民工進廠三四天就是熟練工了。因為工業化最大特點就是分工。分工跟農業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農業社會從頭到尾,全部環節,一個師父帶一個徒弟,所以效率低。
工業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了流水線,所以幾千幾萬幾十萬就出來了,容不得任何錯。所以以前那時候,不需要設計,你看那時候,老木匠哪需要有圖紙?農民蓋房子有圖紙嗎?打家具有嗎?
沒有,全都在腦子里面,一個人完全做好。那現在行嗎?現在為什么要強調“工匠精神”?就是沒有工匠了,都是圖紙了,圖紙是引進的,圖紙是外國人的或者是我們給翻譯過來的。
工業化最本質的是什么?是分工合作。合作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生產”!“工業化”!僅分工不合作就不成系統!在此前提下的工業設計必須在生產前想好了:一個產品既要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也能回收。絕不只考慮靠外觀、美化促銷賣錢!
但我們中國的設計什么概念?就是造型,做時尚,做酷,做好賣,那目標都錯了,咱們國家總是不明白“工業化”,所以我總說咱們國家有工業,還沒有完成工業化。
靠引進不能解決工業化,昨天簽合同,今天運進來,明天安裝,后天生產,大后天就掙錢了。所以中國沒有完全工業化,制造只是造,沒有制,“制”只是人家的。
所以你看現在出現的這些問題必然會這樣。你看那些口號,從50年代就開始了,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貌似快了,一下好像現代化了,但是最根本的基礎,被快速賺“錢”掩蓋了。
所以改革開放初期,就是什么好賣我們引進什么。所以當時有一個例子非常生動, 當時中國八個冰箱代表團,為了要馬上變現,到日本松下,要引進同一條生產線。這下,日本人就掙了大錢了,說哪有國家這么搞引進的,你八個省市八個大企業,引進不同不行嗎?一條松下,一條夏普,一條美國,一條英國的,一個德國,一個澳大利亞,一個法國的,你回去三年以后中國流水線出來了。
但誰去干這個事?因為只要掙錢,都一條(生產線)回去按照上。誰去研究?沒有人去研究。緊接著,就生產了。當時在廣東那些代工小工廠,還根本不用包裝,生產線上剛下來的就有大卡車就拉走了。
錢就是錢,所以我們改革開放帶來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大的成果就是銷售”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大的成果就是銷售。企業重點全放在銷售上了,銷售總監在一個企業拿錢最高。因為對他來說,唯一的風險是賣不出去。所以這三十多年來,成天就是廣告、銷售,設分銷點。什么研究什么去開發,根本不做的。傻瓜才做那個。
所以這些問題癥結現在暴露了,工業沒有基礎。粗放的經濟,粗放的工業,這個問題必然出現。在這樣的形勢下,大家根本不會重視設計。所謂的設計就是酷、好賣,于是中國就出現了眼球經濟,美學經濟,這都荒唐得很。
說老實話就是騙錢,設計師幫著企業家在騙老百姓手里的錢,變花樣騙你買。所以包括整個西方經濟基本也都是如此,蘋果4、蘋果5、蘋果6、蘋果6S叫你掏錢,這就是商業的結果。
而我們現在還把商業放在最高。商業只要不犯法什么事都能做的,甚至還會偷偷規避一些東西來犯法,毒奶粉、毒疫苗等問題。
所以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中國沒有完全工業化,要完成工業化就不會出現這么惡劣的事情,當然西方國家也經歷過這個,美國也出現過毒疫苗,但是一旦出現之后制度馬上就跟上了。所以再也不出現了,而中國卻是反復出現杜絕不了。
正和島:您說的那種情況在其它的國家也存在嗎?
柳冠中:都存在,但這個過程咱們經歷的太長了,你看從解放后到現在多少年了,還沒有轉過來。
西方也經歷過。你看德國制造好,但最開始的時候,德國的產品,因抄襲英國產品,便宜地出現在國際博覽會上,英國人發現了不行,逼迫所有的德國產品必須打上“德國制造”,表示你是次品、模仿品、山寨品。這一下當然刺激德國了,于是開始反思,所做的舉措跟中國不一樣,他們抓的是質量和標準。當然也有可能是中國太大了,太落后了,需求量太大,只要有大家就搶著買。德國反思采取的行動是提高質量、制定標準、專利。
就是我的質量要超過你英國,而且制定標準。你看我們國家的標準水平高嗎?根本不重視,我們的質量標準是最落后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
柳冠中:我們現在抓的都是一些臨時的措施,整體的問題沒解決。大家都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干,都是小而全的。你看日本和德國,這么大的一個工業強國,螺絲釘廠日本只有一個,就是所有的螺絲釘不管是航天飛機還是小的東西,所有的螺絲釘就這一個廠做,做的又精又專又深,而我們每一個廠什么都做,哪里能做得好?
電鍍廠,德國這么大的一個工業國家只有三家電鍍廠,而我們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有一個電鍍廠,你說能做好嗎?這就是典型的小生產社會,小農經濟。
中國人沒有“有錢大家掙”這個概念。開放初期廣東有這個口號,但是并沒有做到,大家都要有錢自己掙,不是一個契約社會。工業化沒有完成。工業化就是分工合作,有錢大家掙,你的優勢是他的缺點,你的缺點是他的優勢,在系統中的分工合作。
現在咱們合作精神沒有,都要自己干,這是思想意識問題,這個問題沒有革命。我1982年初到國外的,那里的人開玩笑,說你們這個單位來了一個中國人,大家都要小心,中國人太聰明了,什么都給你弄走,如果來了三個中國人,你就睡大覺好了,這三個人肯定會互相爭執起來。如果說來了一個日本人,沒事,傻×,但來了三個日本人,什么都會被竊取了。
工業設計也是,真正的本質是整合、集成,不是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全程序的設計干預,似乎我們到現在還不明白設計的這個本質。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仰望天空的人,還行嗎?
正和島: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設計”,只是看到外表?
柳冠中:就是最淺層的表現,你說了解一個人哪里能只看外表?
正和島:沒有看到背后的供應鏈?
柳冠中:對,產業鏈沒有。你看老百姓講的酷,時尚,大家追的都是時尚。但這個是最低層次的。你看國外也很有錢,人家消費為什么那么理智呢?你看中國去日本幾十萬人,花了幾百億美金都給外國人了,為什么大家都要買外國東西呢?你看韓國人就是不買日本人的東西。在韓國,你看大街上全部是韓國車,你再看中國,都是外國車,都以外國車為榮。
咱們五千年的文化,為什么是這樣的?自私、逐利,沒有理想,都看眼前。你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這么悠久的一個民族歷史,為什么到現在是這個樣子?
你說中國人聰明吧,絕對聰明,都是小聰明。農民意識,自私,30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我不管別人,不管他人瓦上霜,只掃門前雪。
但你看一個家庭能這樣嗎?起碼一個家知道父母給兒女花錢,花錢禮拜天去讀英語,這是干什么?這是為兒女五年10年20年之后的事。我們呢?政府不就像父母嘛,企業的確難,要發工資要交稅,企業當然想眼前的,所以我說不能簡單怪企業。國家就像父母,要為企業想到明天,國家要想到后天。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仰望天空的人,都是眼前,那這個民族還行嗎?”
設計界也是,一提就是“落”地,對不對?都提落地,那明天呢,后天呢?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仰望天空的人,都是眼前,那這個民族還行嗎?中國有一句話叫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現在是今天種樹明天就要乘涼。
全部都錯了。現在設計公司也上市,你設計公司上什么市?都是為了好聽,對不對?我的公司上市了,那上市就是為了圈錢的。
中國的設計你看都是在做表面,我這三十年來一直講這些東西,但很難扭轉,因為那個(錢)太厲害了太有誘惑力了。
正和島:為什么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市場觀念都是商場觀念?
柳冠中:對。比如說給企業做設計,做完設計他也不懂,他也不找人來評,他就是最簡單的要全國各地的分銷商過來,你們來挑。什么東西好賣,賣什么。他要用去年好賣的那個東西來評價新的設計,你說能創新嗎?絕對不能。
市場是一個系統,不光是明年的后年的“改良”,要有“突破性的創新”。你看張瑞敏夠厲害的吧?資金也有,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有,國外做大牌也做了,但他很清醒,他說我弄了半天沒有突破新的產品,仍是還是冰箱、洗衣機、空調,仍都是改良性設計了。
真正要再過20年,還是冰箱洗衣機空調嗎?不是啊。
外國沒有的,我們從來不敢想。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把做的方案給老板看,老板馬上就問,這個東西美國有沒有?我說沒有,我想這個老板還蠻有眼光的。那歐洲有沒有,日本有沒有,我說沒有。那臺灣有沒有?沒有,香港有沒有?沒有。那沒有就別做了。
都是為了馬上見到商場的效果。誰也不愿在基礎研究開發上下本錢。但是新東西肯定是不健全的。你看生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不會吃不會拉,你給掐死?你得喂奶,你得換尿布,你得養大,養大才能成人,這就是新生事物。我們都希望生下來就是一個大小伙子,哪里有這個事的?那這些問題不解決還是做表面文章。
還有一個典型例子,上海一個高校的老師,來給一個企業做出口電子琴。他搞了一個新造型,市場賣得挺好,那老板說,把這個設計師叫過來我得好好獎勵獎勵他。他獎勵的概念是什么?他問,你畫這張圖用了幾張紙,他說用了3張,他說我給你10張。那用了幾支筆,兩支筆,我給你10支。那你用了幾盒顏色,一盒顏色,我給你十盒。這就是他腦子里面的獎勵。
“沒有什么狗屁設計大師”
正和島:企業家沒有重視設計的價值,沒有把設計提到戰略的地位。
柳冠中:現在中國的設計公司多起來了,企業都在搞所謂新產品,一年出一萬個新產品,也不見得能使中國強起來。不深入研究中國的需求、塌下心來打好基礎。我問你?明年洗衣機什么顏色?你能從市場調查出來嗎?好像是走群眾路線,其實真正的還是扯群眾的尾巴。
所以必須從戰略的角度,去設計。我經常說,我設計的不是杯子,我賣的不是杯子,你要是設計杯子你設計500年還是杯子,畫張飛的杯子,畫林黛玉的杯子,有龍的杯子,有鳳的杯子,黃金做的杯子,犀牛角做的杯子……但人實際上要的不是杯子。
要的是什么?設計思考的是不同人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解渴的工具,這是設計師的思維。商人就是要好賣的杯子好做廣告,勾引消費者掏錢。你商業可以這么說,你設計師絕對不能這么說,你走到荒郊野外沒有杯子你渴死嗎?你像狗一樣飲水也不會渴死的。
正和島:那我要用什么樣的外觀去詮釋呢?
柳冠中:干嘛要先說外觀呢,你看這就說明你根本不懂設計。外觀是結果,你去參加婚宴和國宴,你會用紙杯子嗎?除了解渴以外還有一個儀式感。所以本質是解渴或者體現你自己的身份,特定外因下的需求是設計的本質,而不是杯子。
我們設計師要干的就是在不同場合不同人不同條件下,解決“解渴”,那就不一定要杯子了。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我問幼兒園小孩,你出去以后怎么解渴的?那小孩說起來都比設計師強。對不對,我拿紙杯的、他拿瓶子的、你拿吸管的,所以說杯子不是目的,解渴、符合場所的、體現身份是目的。
外觀是設計最淺的層次,設計師是要解決問題的。這就是我提出的“事理學”,就是做“事”,解渴的“事”在先;工具在后,是被選擇的、被定義的。
其實中國人的傳統精神是對的,中國人講“事物”、“事物”,事在先物在后。現在我們被“物欲”迷惑了,若整個民族都把占有物放在前面,那就真腐敗了。
再比如,手機,就是為了解決人們通信、記錄、傳遞信息的問題,但也許再過幾年,手機的概念就沒有了,也許一個墻面就可以實現了。這才是設計,不是物是事,是解決問題。
當然,光靠設計師一個工種,當然不行了。設計最大的特點還是分工合作。所以沒有什么狗屁大師,把設計當明星去捧,那又會走彎道了,設計是把各專業、工種集成整合一起解決問題的,不是你一個人能完成的。
企業家要有這樣的意識,并不是說今天賣杯子明天賣煙灰缸,這不叫轉型,杯子還是杯子,但要把產業鏈做好,要更加合作,不要自己去弄材料,做電鍍,商業環節盡量減少。成本就降低了,那競爭力就大了,利潤就提高了。這就是要有一個整體協調的產業鏈。
正和島:當下的企業當中,您覺得有做得還不錯的嗎?
柳冠中:華為。你看他們不注重廣告、宣傳,扎扎實實的,美國為了要制約它,要弄死它,弄不死,現在美國人自己說了,離不開華為了,就是合作了。所以,我們不能光考慮商業價值,需要扎實地堅持基礎建設、注重頂層設計。
中國人究竟該如何制造馬桶蓋?
正和島:所以您一直在提設計這個國家戰略?
柳冠中:我們一直在提。你看企業家,生產一個產品,那這個產品最基礎的東西是什么?
比如,日本馬桶蓋,真的就最好嗎?你看德國的馬桶坐上去,腿照樣發麻對不對?你坐上去,照樣感覺到大便下去,水照樣濺起來了。只是好看、時尚,迷信。
那我們現在就要做這樣的基礎研究,中國人屁股的比例尺度是怎樣的?中國人的小腿到底多長?馬桶蓋為什么會壓迫腿部的血液循環?能不能讓壓力均攤開來?我們采集幾百人的屁股形狀,(很荒唐吧,這就是設計師要干的基礎研究,商業絕對不做這個東西)怎么做呢?讓人穿上緊身衣,坐在一個橡皮泥上,有一個印子,然后分類,最后為馬桶蓋的形狀找到一個共同點。
再一個,我們還做什么?我們的馬桶不都是陶瓷的嗎?是為了不附著糞便,陶瓷表面會有一層釉。現在的陶瓷,要大量的陶土,但陶土現在都進口了。我們自己的土沒有那么多,而且陶瓷制品運輸過程中,占空間,易碎,損耗率10-20%,那我們可不可以提出一個概念,外國人沒有的,就是未來的馬桶,不是陶瓷的?而且,你拿放大鏡看一看陶瓷釉面,很多微小的孔洞,仍還是藏垢納污的。
所以我們研究中國人的大便,看中國人的食物特點以及糞便的成分、測定其黏稠度,再研究各種材料表面的光潔度,提出材料和表面處理的技術參數,就有可能是“突破性創新”,這就是制定中國馬桶材料的參數和制定中國馬桶“標準”的依據。這些說出來都有些可笑,但這才是設計,基礎研究。
這些東西中國過去從來不做,那么現在我們要做,而且做了以后可能就走到外國人前面。只有這樣,中國人的產業才能翻身啊。得有這個志氣,不能光說不做事的。
如果企業不做這個事,如果沒有研究機構做這個事,那中國不是永遠跟著外國人的標準走嘛。
三十多年了,我們的設計師大部份都是“白領”打工仔,僅做造型效果圖,在上面建模,全部做表面的東西。設計是一個體系,要有戰略層次,但這個體系沒有在中國建立起來。
正和島:如果說一個企業家只有一分鐘聽您講的話,您最想說什么?
柳冠中:做點基礎的事,不要光看眼前掙錢的事。你基礎做好了,產品水平也就提高了,口碑也好了,而且不光是賣得好,其價值、利潤就會高,自然就掙錢了,錢要賺,但得取之有道。
“我們過了五千年,但是卻成了人家的博物館”
正和島:在行業內意識到這些問題的人,應該會有很多,但敢于公開表達的,還是很少的,您為什么要出來講?
柳冠中:中國需要復興。幾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文明延續下來了,但是我們并不知道要延續什么。現在,我們過了五千年,但卻成了人家的博物館。就像埃及,要看古代文化就去埃及,但你看埃及都落后到哪兒了?
中國人的勤勞勇敢智慧體現在什么地方?現在我們講智能社會,但智慧的“智”和“慧”是兩回事,我們現在講的都是智,智是抖機靈、小聰明,急中生智嗎!
但“慧”是什么?慧是定力,是一個文明古國應該有的清醒,要有道德,要有倫理,要有責任,要有擔當,要由國家、民族的長遠戰略,不能光思考眼前的享受。
我們現在整個民族的幸福論,就是房子、票子,這是這個民族的悲哀,五千年的文明不該是這樣的。
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一定要有責任。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臨到北京來,我父親給我寫了一段話,“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中國人的傳統道德,但現在似乎都淡化了。
柳冠中,72歲,中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和理論家,德國留學歸國后,于1984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的學生已在國際著名企業(如奔馳、西門子、飛利浦、大發、大眾等)作為設計骨干。?
歡迎近距離傾聽柳老更多工業設計干貨,報名參與3.31(周四)對路沙龍之“走進洛可可”,聽柳老暢談未來工業設計立足之本。
報名方式: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填寫信息報名
門票:399/位(對路匯會員免費參加)
地點:北京北四環東路6號院?洛可可總部
時間:3月31日(周四)13:00
本期強烈建議與工業設計及傳統企業轉型相關的伙伴參加!
?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