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砸2萬億對標中國:荒廢20年的美國基建能"超車"嗎?專家分析

拜登砸2萬億對標中國:荒廢20年的美國基建能"超車"嗎?專家分析
2021年04月18日 17:46 新浪財經綜合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拜登砸2萬億,對標中國!“荒廢”20年的美國基建能“超車”嗎?中美專家深度分析→

  國際金融報

  “真的很羨慕中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專注于城市規劃研究的歷史學家Thomas J.Campanella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這樣評論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人看起來能做到我們過去常常做的這些事”。

  美國國內評估基礎設施現狀最權威的機構土木工程學會(ASCE)四年一次的評估報告顯示,在美國有超過4.5萬座橋梁處于糟糕的狀態、有超過40%的公路都處于“糟糕”或“一般”的狀態、有超過15%的廢水處理系統都已經達到或超過它們的設計容積、有數百個水庫每天都在出現故障、因公路狀態不佳導致的交通阻塞讓通勤族一年的通勤時間平均增加了54個小時。

  多年來,美國多位總統都曾提出過雄心勃勃的基建投資計劃,近幾年更是將中國作為基建的“參照國”。特朗普入主白宮時就曾強調中國的基礎設施,并承諾要重建美國。

  拜登總統對基建同樣抱有熱情。他在競選時著重強調的一個主題,就是提高基礎設施水平。他是眾所周知的“火車迷”,有“美國鐵路公司·喬”的昵稱,期望發動“第二次重大鐵路革命”,并一直深信鐵路的優點。

  上個月末,拜登公布了一項規模逾2.3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為了推動這一計劃,拜登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及中國。

  他表示,基建計劃目標就是要讓美國贏得與中國的競爭。他說,“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中國人)就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他們投入巨額資金,以應對與交通、環境和一系列其他事務相關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快速度”。“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對未來的投資上跑到美國前面,‘試圖掌握未來’”。

  美國基礎設施修繕迫在眉睫,這是分歧不斷的美國兩黨為數不多能夠意見統一的問題。但特朗普和奧巴馬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宏偉計劃進展非常有限。拜登時代,新一場基建大潮能否順利實施,又能否真正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基礎設施拖累美國經濟

  4月12日,白宮官網公布了一份美國各州基礎設施失修程度明細表,一些數據反映了美國提高基建的迫切需求。

  伊利諾伊州:2374座橋梁需要維修,6218公里的高速公路狀況不佳。

  愛荷華州:38%的火車和其他交通工具超過使用壽命。

  加利福尼亞州:未來20年飲用水基礎設施需要510億美元的維修費用。

  懷俄明州: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寬帶互聯網連接需求不足的地區。

  在這份明細表中,只有2個州獲得了C+,25個州在C或以下,13個州沒有評出等級。

  波士頓大學帕迪全球研究學院國際關系副教授葉敏認為,美國的基建問題主要受制于分散的政治治理體系。

  她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美國至少20年來沒有進行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多數傳統的基礎設施都在地方政府的管轄范圍內,各州的收入總體持續下降。當地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不足。地方政府也幾乎無法做好維護,對于新的基礎設施投入更是無力可為。

  “這種分散的治理體系也使跨州基礎設施的實施更加困難。在基礎設施(尤其是在清潔能源和數字領域)方面,美國依賴私人投資者或市場激勵措施。新技術和綠色能源通常來自私營部門,包括基金會、大學和大型公司。”

  老舊的基礎設施已經對美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根據ASCE對于美國基礎設施評估的報告,到2039年,美國的基建問題將導致美國GDP損失10萬億美元,失去300萬個工作,以及在未來20年間損失2.4萬億美元出口。

  “美國基礎設施陳舊已經損害了美國的產業,經濟結構對制造業和建筑業的依賴性正在下降。因此美國經濟在金融服務業,研究創新機構,以及小企業、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分歧和不平等現象不斷擴大。依賴基礎設施的中間層經濟一直停滯不前。此外,由于缺乏投資,電網、互聯網、鐵路、地鐵和高速公路都處于糟糕的狀態,因此無法承受自然環境風險。例如,每個冬天,許多城鎮都會有幾天停電。在新冠疫情時期,許多地方沒有可靠的Wi-Fi。在某些地方,污染的水管是一個大問題。去年,得克薩斯州因冬季風暴而停電。第三個代價是美國農村和內陸城市缺乏可負擔的住房,以及貧困問題。這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嚴重的社會不滿和抗議。”葉敏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基建落后極度制約了美國的國際競爭力。”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王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特朗普在任時的后三年為例,其招商引資、通過外交或金融制裁等手段,迫使在海外投資的美國企業家回流的想法不錯,但是實際情況是,除了勞動力成本問題,美國國內供電、供水、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等基礎設施跟不上。這導致美國重振美國制造業的計劃很難實施,現在拜登上臺也面臨這個問題。”

  基建落后但危機未至?

  并不是所有觀點都認為,美國的基礎設施瀕臨危機。

  美國專欄作家James Pethokoukis在The Week發表文章稱,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公共國內投資占經濟的比重下降了40%以上,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的基礎設施正在崩潰。

  奧巴馬政府經濟學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在2020年一篇名為《評論“基礎設施投資的宏觀經濟后果”》文中也指出,與其他富裕國家相比,“(美國)公共投資水平低似乎不會轉化為更糟糕的結果,至少在交通基礎設施等關鍵可衡量方面”。

  他援引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多項指標中對美國交通基礎設施的評價均優于七國集團(G7)的平均值(鐵路密度除外),并將美國公路、航空和班輪運輸的連通性評為全球最佳。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2020年暫停發布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美國經濟類基建質量評分87.9分(百分制),在14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3名,而中國經濟類基建質量評分為77.9分,在14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

  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國際業務部分析師王家璐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現在使用的仍是上世紀60年代或者更早設計建設的交通和電力系統,設計和設備都已經十分老舊,亟待革新。不過,美國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已得到逐步完善,在區域分布上較為均衡。

  拜登計劃不是“理想方案”

  拜登基建計劃的核心是修繕公路和橋梁、擴大寬帶網絡接入和增加研發資金,另外還將提高企業稅為該計劃提供資金。

  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顯示,未來8年將投資6210億美元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修復和更新高速公路、橋梁、港口、機場、軌道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其中,1740億美元將專門用于發展電動汽車市場,在全國建立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拜登還提議投資5800億美元用于振興制造業、研發創新與勞動技能培訓,4000億美元用于改善老弱病殘者護理服務,1000億美元用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其他資金將投入住房改善、學校設施更新、電網基礎設施改造、清潔飲用水和廢水處理設施改善等領域。

  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這樣的計劃,似乎并無法解決目前美國基建“頑疾”,更多則是帶有了明顯的政治動機因素。

  “拜登的2.3萬億美元計劃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其僅將1/3的精力集中在改善對經濟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上。其余大多數看起來像是政治上具有吸引力的‘追趕’型社會基礎設施,這源于民主黨失去權力已有四年的事實,并且在國會眾議院中都具有非常不穩定的多數。而美國其實需要更高比例的高科技基礎設施,提高經濟生產力。”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肯特·凱爾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拜登法案正在討論之中。但到目前為止,辯論已高度政治化。“顯然,美國需要大規模基礎設施法案。但是基礎設施應該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提高當地社會福利和就業機會的道路和橋梁建設;二是需要聯邦政府投資和干預的跨州運輸、電力、供水系統;三是以使用更多的私人資金和融資的數字和新技術基礎設施。”葉敏認為,當前的法案并沒有說明如何實施不同的基礎架構,誰支出,誰又能以何種方式受益。

  引發更多辯論的,是2.3萬億美元的巨額支出。自從入主白宮以來,拜登并沒有提供有關任何支出以及融資的詳細信息。這筆錢值不值得花,怎么花,外界在等待拜登公布一筆更細致的賬。

  王鵬認為,提振美國基建具有必要性,但是值不值得撥這么多款值得商榷。包括美國國會議員的爭議點在于,美國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該計劃的有效性存疑。而對于全世界來說,如果靠印鈔票解決,相當于把美國國內的成本轉嫁給全世界。“美國人自己生病,逼著全世界吃藥”。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的資深美國經濟學家Thomas Costerg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拜登提出了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主要(但不完全)集中在基礎設施和綠色能源上。對比此前他的競選提案和近期傳媒消息,該方案沒有太大驚喜。拜登的計劃展示出他在不同領域的雄心,但是缺乏細節。

  在擬議的6500億美元基礎設施支出中,只有1150億美元將針對道路和橋梁,另有850億美元將用于公共交通建設,800億美元用于鐵路網建設。此外,還將有1000億美元用于改善互聯網寬帶接入。

  “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該計劃無法解決體制和決定性政策改革,而這些改革將加速美國基礎設施支出。相反,大部分支出似乎采取了聯邦政府對私營部門經營者的稅收抵免形式。民主黨人長期以來在籌集聯邦基礎設施銀行,以簡化項目融資并削弱官僚主義。英國就設立了這樣的基礎設施銀行來幫助加快能源轉型支出及拉動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但拜登卻沒有提及類似的倡議。”Thomas Costerg說。

  拜登希望通過加稅來籌集此次大規模基建的部分資金,企業稅稅率將從2017年底特朗普推進減稅措施后的21%升至28%。跨國企業的國外利潤稅將增加。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而言,通過任何基礎設施支出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正面的刺激作用。自上世紀30年代的新政以來,升級常規基礎設施這些“可隨時開展”的項目一直是經濟衰退的常用補救措施,因為支出可以迅速提振總需求并創造外包的國內就業機會,而從長遠來看,升級可以提高生產率。但最終正面影響的程度將取決于實際通過了多少基建項目。

  “雖然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支持提高企業稅,但民意的支持不能確定拜登的加稅建議將以目前的形式落實。溫和民主黨人已經表達了他們對方案有保留,甚至參議院中有一名議員倒戈也可能破壞該計劃。因此白宮表示有調整的余地。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后,民主黨人將一致通過預算對賬策略來通過該計劃的某些版本。簡而言之,我認為這不會像某些人所預期的那樣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趙耀庭說。

  王家璐表示,需要注意的是,1.57萬億投資在這8年釋放的節奏尤為重要,投資增量越靠前對基建投資和整體經濟的提振也越明顯。若該方案得以實施,政府固定投資的年均增速將由5%提升至10%左右。當前,聯邦和地方政府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為6200億美元,由此可見,2.3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也將來帶來很大的增量規模,但分攤至8年每年的財政刺激不及3000億美元。總體來看,基建方案規模未超出預期,且釋放節奏可能較為緩慢,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缺口相比,規模相對有限,對美國經濟的短期提振作用或弱于此前的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同時,目前兩黨對于增稅方案未達成一致。鑒于拜登的民主黨在國會中僅占位微弱多數,若無部分共和黨議員支持,相關計劃不太可能得到完全實施。預計該計劃可能需要數月才能通過國會,方案的內容和規模仍可能發生改變。

  國情不同,挑戰各異

  拜登的基建計劃目標就是要讓美國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基礎設施投資的問題上,美國不應該以中國為參照。而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模式或不可復制。

  “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中國國家政策提供預算支持、優惠貸款以及有對基礎設施發展的政治推動力。地方政府能夠向銀行借款,并能使用土地作為抵押品貸款,地方政府有能力實施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簡而言之,兩國關鍵的區別在于資金和土地。”葉敏表示。

  但葉敏認為,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融入其行業和經濟增長中。對于美國來說,這不是一個可批量復制的模式。

  王鵬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于國情不同,中美兩國基建沒有可比性。美國可借鑒中國的技術,但是在大型基建如高鐵等建設上實施會比較困難。因為大型基建要跨越各個州,而美國的土地私有制以及各州有獨立的審批權造成大型基建項目建造的局限性。

  過去20年,美國歷任總統,例如奧巴馬、特朗普都推出過大規模的基建刺激計劃,然而實際落地的規模和對經濟的刺激效果都低于預期。基建項目造價高、牽涉利益廣、產生經濟效益所需要的時間也長,都阻礙了美國基建建設。

  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得州“I-45”高速擴建計劃中設計1000余住戶以及兩所學校拆除,被當地居民告上法庭,理由是公路擴建工程導致的空氣污染和住戶拆遷嚴重損害少數群體權益。

  “加州高鐵”項目從2008年批準建設,到2019年美國加州州長宣布放棄,成本由最初的330億美元已經升至近千億美元。

  得州高鐵項目于2020年9月批準修建,但截至今年2月,該州8個縣均出面反對高鐵修建。

  在資金投入方面,兩國的支出也明顯不同。根據拜登的說法,中國在基建上的支出比例是美國的三倍。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這一支出占GDP的2.4%,而中國為8%。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預算問題研究員戴維·迪奇(David Ditch)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認為,美國并不需要在基礎設施投資上向中國看齊。“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本來就應該比我們高,因為他們仍在發展中,而美國已經是發達國家了,發達國家的需求比發展中國家小”。

  “但是,中國的一些經驗值得強調: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和連通性項目,將社會分配轉變為發展項目,創造就業機會和增長;二是地方政府和私營機構合作,開發旗艦項目;三是將反周期刺激資金投資于大型國家基礎設施,例如鐵路、管道和電力。這些是可以進行借鑒的領域。但總體而言,美國不需要在基本基礎架構中復制或趕超中國。美國的勞動力結構和法規并不適用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葉敏表示。

  “美國和中國的基礎設施挑戰有所不同,美國可以借鑒中國的一些經驗。在新冠疫情沖擊后,中國的刺激計劃將重點放在升級電信基礎設施和促進數字化上,美國也在今年進行了這項工作。中國還強調要擴大通訊接入,并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美國也在此方案中這樣做。不過,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主要是由國內推動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加劇第三方市場對先進電信設備的競爭,而改善電信設備是拜登計劃的主要內容。”肯特·凱爾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專家呼吁加強中美交流與對話

  基礎設施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元素,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新冠疫情逐漸緩解,經濟回暖復蘇,中美兩國均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為帶動疫后的經濟復蘇提供助推劑。

  中國最新的五年計劃要求增建數百個機場、燃煤電廠和其他標準基礎設施項目,并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拓展投資空間的重點,多省市已明確未來五年5G建設目標,加速推進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對比來看,中美兩國基建的著重點有所不同,拜登的基建計劃偏向傳統行業,旨在增加就業、縮小貧富差距、重構美國的基礎設施以帶動制造業回流美國;而我國基建偏向新型制造與交通行業,著重發展人工智能、城市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高新技術領域。”王家璐說。

  “中國將被用作推動拜登基礎設施法案的動員言論,而反對者將利用中國抵制基礎設施法案。中國應抓住這一時機,提高自己的發展,并積極參與有關何為新時代基礎設施以及如何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辯論。”葉敏表示,“中國可以進一步推動改革和開放,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多元化的公司,歡迎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通過這一過程,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將與全球企業家、技術人員和建筑商建立牢固的工作關系。美國的基礎設施將持續數十年,很多項目必須向全球競標者和企業開放。但是,如果可以很容易地將中國的公司識別為國有或國家代理商,并且在該地區和美國沒有合作伙伴,美國很可能基于國家安全的論點,將它們排除在外。換句話說,機會可能是巨大而持久的,但如果中國自身準備不充分,則中國不會受益。”

  王家璐認為,總體來看,鑒于美國對于中國參與基建設置壁壘,美國此次基建大潮對中國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有限,但部分產業仍將從中獲益。其中,中國機械設備出口將受到直接帶動。2020年,中國對美國的“基建相關出口”約為2950億美元,占對美國出口總額的60%以上。美國加大基建投資規模,意味著從中國進口的基建相關商品可能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化學工業品、塑料及橡膠產品、礦物、金屬產品和運輸設備等行業。

  趙耀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某些行業將從基礎設施支出的增長中受益,這將減低甚至完全抵消提高稅收議案對公司整體盈利的影響。如果某些已經與美國客戶買賣的中國公司并涉足材料,建筑和開發領域,它們可能會從中受益。這一基礎設施計劃是將財富從美國更廣泛的企業板塊轉移到政府支持的企業板塊中的特定群體,而不是將財富直接轉到企業。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曾撰文指出,中美可加強基礎設施方面交流與對話,建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促進機制。可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或駐美領館使節等牽頭進行專項研究和定期磋商,有效推動美國基礎設施項目信息推廣和有關政策管制議題的深入探討。

  “應加強中美兩國省州級政府互動,共同推動省州級基建項目合作。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各個州政府具有極大的自主權,也是吸引外資和多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責任主體。來自中國的投資需求是美國各州,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中國加強連接的動力。美國州政府可成為中美關系‘穩定器’,可在中美兩地輪流舉辦中美省州長論壇,通過省政府和州政府的緊密聯系來推動省州級基建項目的合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逯文云

拜登 中國 美國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9 新益昌 688383 19.58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04-19 瑞華泰 688323 5.97
  • 04-19 財達證券 600906 3.76
  • 04-19 正弦電氣 688395 15.9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