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論文“得罪全人類”,值得!

央行論文“得罪全人類”,值得!
2021年04月17日 07:00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來源:杠桿游戲(ID:ZhangYinyin0903 )

  撰文:桿姐

  在央行官網菜單上,有一項叫“央行研究”。點進去,有兩大內容板塊,一個叫“政策研究”,一個叫“工作論文”。

  對于外界來說,上述內容都是枯燥無趣的。

  這個4月,2021年的4月,央行工作論文第一次成為“網紅”——因為一篇《關于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的央行工作論文,以得罪半個中國、得罪全人類”的代價迅速出圈。

  這篇標題嚴肅、工整的論文到底寫了什么?筆者今天做個系統梳理。

  1、打臉“人口紅利”。論文摘要一開篇即直指要害:

我國要認清人口形勢已經改變,要認識到人口紅利當時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償還的負債;要認識到人口慣性是跨代際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將導致人口反方向變化;要認識到教育和科技進步難以彌補人口的下降。

  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可能還在為我們享受到人口紅利而開心。

  但是筆者要指出一個殘酷現實,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但是你想一下,曾經的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高,撫養率低,過幾十年不就成了老年人多,小孩子少!

  正如這篇論文摘要指出的,要認識到人口紅利當時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償還的負債。

  “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過一定年限它的一體兩面就顯露出來。如今不就應驗了嗎?

  央行工作論文這個話,其實打了很多為“人口紅利”沾沾自喜人的臉。

  按照我國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即開始下降,比上年減少300多萬人,這意味著人口紅利趨于消失。

  是的,這情況小10年了。不反思、不作為,怎么得了?

  2、幾乎把所有發達國家全部批評了一番。這篇論文的第二部分,反思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轉型的教訓,幾乎把所有發達國家全部批評了一番。

  論文說,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巨大危害,積累了一些成功的應對經驗,但更多的是慘痛的教訓。

  比如說他們低估了人口的作用,批評馬爾薩斯等古典經濟學家,說他們:

  生活在工業革命的早期,他看到了兩性間的情欲,以及物質逐漸豐富導致死亡率趨于下降,由此擔心人口幾何增長給地球有限承載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們的預言從來沒有成為現實。

  批評人口慣性思維,即使從現在開始世界上所有父母降低生育率到代際更替水平,總人口的數量在最終穩定之前還有持續幾十年的增長。但人口慣性有反向的作用,即如果其隨后產生的人口擁有較低的生育率,總人口的衰減會非常迅速。發達國家大大低估了人口慣性在人口萎縮過程中相反的巨大作用,沒料到老齡化和少子化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論文還批評發達國家高估了人類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能力:

  一是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作用。以日本為例,上世紀七十年就提出科技立國,很早就意

  識到要通過教育和科技進步應對老齡化,但無濟于事。

  二是高估了鼓勵生育的效果。

  三是高估了養老保障制度的作用。

  四是高估了養老產業的作用。

  批了一大堆,論文也夸了幾句:資本擴張和移民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筆者翻譯一下,要成為這個世界的領導者,而是小弟,才有機會獲得這項福利。

  3、嚴肅指出我國老齡化、少子問題異常嚴峻,后果……千言萬語不如幾幅圖表,我直接截論文的圖表。

  看完這個圖,是不是感嘆,我們未富先老的問題……

  接著我們看經濟增速和勞動人口占比的圖。

  看完,我想誰都明白。

  接著我們看中美、中印未來的勞動人口占比、老年撫養比對照圖。

  論文認為,十年后我國老齡化和少子化更加嚴重,而未來三十年印度的人口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如下圖。

  看完筆者只有兩個字:無語。

  論文說,分析都是基于聯合國相關統計和預測。有專家認為,聯合國的預測偏樂觀,高估了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換言之,我國人口轉型帶來的挑戰,可能比本文前述分析還要更大。

  4、老人看了都要生氣。論文說,改革要么降低養老金標準,要么多付出勞動,以實現養老金可持續……杜絕退休工資拿得比在職高的現象。

  對了,論文還說:

我國未來凈消耗的老年人口占比逐步上升,加上少兒人口占比(當期也屬凈消耗),可能接近凈產出的勞動人口占比,社會總消耗逐步上升,這將拖累經濟增長。同時,代表社會最大負擔的老年人進入資產清算階段(即老年人通過賣房、賣股票、賣債券來維持生活)……

  其實都是實話,但如果你是一名老人,你說氣不氣。

  5、得罪所有勞動人口。論文在我國的應對之策中建議:可延長退休年齡,但要早做,拖得越久,越難解決。

  這個說法本身沒問題。

  注釋部分就更加有細節了:

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退休年齡均在 65歲左右。如美國男女均為66歲,日本、德國、加拿大男女均為65歲,意大利為男性66.6歲、女性65.6歲,英國男性65歲、女性63歲,法國男女均為61.6歲。另外,我國延遲退休可早做,原因在于,我國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集體主義精神更強有利于避免發達國家延遲退休中的社會動蕩;老一輩的人更能忍讓、更能吃苦。

  看完,筆者就問你爽不爽?

  接近退休的朋友大概最不爽,三十四歲的可能也能接受,反正知道要延遲退休了。

  6、批評高房價,擔憂深圳。論文說,首先環境寬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創新與監管

  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體系。創新要冒風險,如果人們知道即便失敗,也有飯吃、有房住、有病看,就會敢冒險、敢創新。

  于是說要控制房價。創新創業靠的是年輕人,但其多半沒錢。

  一個城市房價太高,把他們都逼走了,何談創新。這是深圳過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經驗,未來也有可能成為限制其長遠發展的障礙。

  7、有點讓所有女人不爽。論文說要重視教育,要重視母親和少兒的教育,這都沒問題。不過注釋很有意思。

  如下圖。

  你說這話錯還是沒錯?筆者真不敢表態。

  其實不是惡意,筆者認真看論文,從一開始就認為,要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的困難。母親更優秀,國家才有未來。

  8、文科生躺槍。論文說,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進步周期長、見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認為創新性破壞難找規律),因此我國當前還是要以人、財、物的儲蓄為本,教育和科技為輔。

  我覺得有必要為央行論文解釋一下,之一,注意之一,不是說所有文科生都是錯,我也是文科生。

  看完央行論文后,我去檢索了一下,很多省文科考生占比達到40%多,之前我看有文章說部分省份接近1:1我還不信。

  大學文科擴招太簡單,結果就是辦學質量太差,真是沒學到啥,我自己身邊也有類似體會,連基本技能都沒有。

  9、小結:陳浩、徐瑞慧、唐滔、高宏4位博士的拳拳之心和學術嚴謹貫穿始終。上述措辭,如果只看個別細節,確實有批評完全人類、多數國家的感覺,所有人看了都不爽。但是,對,今天筆者的核心是說但是:

  央行這篇工作論文的4位經濟學家陳浩博士、徐瑞慧博士、唐滔博士、高宏博士,整篇論文,以嚴謹的態度治學,為國家和民族前途憂心、出謀劃策,絕對沒有歧視個體的意思。

  造成的一些誤會和網紅效應,我覺得也是好事,讓更多人思考我們目前的老齡化困境。

  從這個角度說,筆者覺得縱容炒房,真的是讓國家走入深淵。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9 財達證券 600906 3.76
  • 04-19 正弦電氣 688395 15.95
  • 04-19 新益昌 688383 19.58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04-19 瑞華泰 688323 5.9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