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Clues | 理性投資 |
渣打銀行在對2019年進行展望時表示,全球增長可能放緩,通脹仍舊可控,但各國央行預計將進一步加息。
2018年初,該行曾將通貨再膨脹作為對2018年市場研判的核心依據。通貨再膨脹已成為考量經濟形態的重要指標之一。
通貨再膨脹是指在通貨緊縮時期卻存在著隱性通脹,物價普遍呈抗跌性,或一般物價水平雖然下降,但幅度要遠小于CPI的降幅,貨幣運行與物價運行完全呈背離狀態。只要經濟形勢稍有回暖,隱性通脹就會向顯性通脹轉化。從本質上來說,通貨再膨脹是政府為避免通貨緊縮而刻意采取的措施,通過刺激需求來穩定物價。盡管它不同于通貨膨脹,但如果決策者的實施力度過大,通貨再膨脹也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問題。
在考量通貨膨脹時,往往需要具體數值來進行比較。在實際中,囿于計算難度,一般不直接計算通貨膨脹率,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由于CPI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也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CPI成為度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之為通貨膨脹;當CPI>5%的增幅時,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CPI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
核心CPI,是指將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美國等一些國家將燃料和食品價格剔除后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核心CPI。
本文梳理近年來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的CPI數據,方便用戶了解近期全球通貨膨脹現狀。
美國:12月通脹指標推遲公布,美聯儲升息面臨壓力
2002年,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被美聯儲利率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采納為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
有分析指出,PCE價格指數用于發現所有國內個人消費品價格的平均增長,能夠反映由于價格變動使消費者購買替代產品的價格。PCE價格指數被認為能更全面、穩定地衡量美國通脹。
法興銀行(SocGen)曾對比CPI與PCE兩大指數,并分析稱,“從長期來看,兩種通脹指標的歷史平均差值為0.5%,造成這種差距的部分原因是指數的構成,CPI的籃子是固定的,而PCE的籃子可以進行調整,通常會調整為更加便宜的產品和服務。”
去年12月2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11月PCE價格指數環比升0.1%,同比升1.8%,符合預期且10月份數據還獲上修。11月核心PCE價格指數同比升1.9%,符合預期;環比升0.1%,低于預期的0.2%。
美聯儲設置的通脹目標為2%。去年10月,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克爾(Paul Volcker)在自傳《堅持下去:尋求健全的貨幣和政府》中,講述了美聯儲這一通脹目標的由來。
“在96年的一場聯儲政策會議上,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與聯儲委員耶倫(上一任美聯儲主席)發生了爭執。當時,耶倫(Janet Yellen)問格林斯潘,“您如何定義價格穩定的含義。”格林斯潘解釋道:“價格穩定就是指,價格水平的預期變化不能改變商業或家庭決策。”耶倫則繼續追問,‘能否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字?’最終,經過一番爭論后,格林斯潘宣布將通脹目標設置為2%。”
將通脹目標設在2%的貨幣政策主導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甚至變成了投資者衡量美聯儲是否會加息的準繩。但是,沃克爾在書中卻對這一想法感到困惑。沃爾克認為,物價是一個十分動態的表現,很難同時既設置目標,又讓其維持在同一水平。
近年來,市場上常有聲音質疑這一通脹目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尤其在耶倫主政美聯儲期間,美國通脹數值曾長期低于這一目標。
去年7月,美國核心PCE價格指數同比增幅為2%,為2012年4月以來首次達到這一目標水平。8月,該指標繼續運行于目標值。核心PCE價格指數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是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
通脹目標的達成,提升了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樂觀預期,美聯儲在2018年完成4次加息。但當年9月以來,核心PCE價格指數接連下滑,對于加息節奏,美聯儲內部也產生了不同聲音。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份會議紀要提到,雖然多數成員表示12月加息是合適的,但“少數與會者”青睞不加息,因為他們考慮到并無通脹上行壓力的跡象。
1月初,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出席活動時再次強調,“特別是在通脹低且受控制的情況下,我們有能力保持耐心,耐心細致地觀察。”在對話的幾分鐘里,鮑威爾四次提到“耐心”一詞。
1月29日,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稱,包括原定周四(1月31日)發布的12月PCE數據在內的一些經濟數據將會延期發布。
市場密切關注這一通脹數據,希望藉此判斷美聯儲對于加息的態度。
中國:通脹下滑超預期,12月CPI跌破2%
1月10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9%,為6個月最低,低于市場預期的2.1%,前值為2.2%。CPI環比與上月持平,低于市場預期的0.3%。2018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1%,為四年來首次突破2%。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分析,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轉為持平。在非食品中,受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10.1%和10.8%,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22個百分點。
對于今年的物價走勢,中國社科院上月發布的2019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9年CPI在2.5%左右,依然保持平穩溫和的狀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更早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房屋租賃市場發展、促消費政策進展、新的個稅標準落地等因素將對CPI形成一定支撐;中美貿易摩擦對CPI影響較為有限且非常間接;預計消費的結構性變化將使服務價格對CPI的影響逐步增強。綜合考慮,預計2019年CPI同比將呈前高后低走勢,全年通脹水平為2.2%左右。
1月22日,渣打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正向的基數效應導致食品通脹上升,預計需求下降和油價升勢放緩將拉低整體CPI。因此,渣打將2019年中國CPI預測由2.7%下調至2.0%。
月中,彭博經濟學家撰文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2018年底放緩,而且局面也不太可能快速好轉。即便如此,考慮到中國政府逐步采取的刺激措施,可關注信貸、公司長期貸款、投資和出口領先指標,留意是否有經濟企穩的早期跡象。
歐元區:CPI跌至八個月低位,央行下調2019經濟展望
1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歐元區CPI跌至八個月低位,由11月份的1.9%降至1.6%,與預期相符。但月率保持平穩,高于預期的下跌0.2%。
作為歐元區最重要的經濟體,德國12月CPI年率初值增長1.7%,月率初值增長0.1%,符合市場預期。
12月末,歐洲央行(ECB)下調了2019年的經濟展望,預計2019年歐元區經濟將增長1.7%,低于9月份預測的1.8%,并預測2019年歐元區的通脹率為1.6%,低于此前預測的1.7%。
北京時間25日晚間,歐央行公布了1月份利率決議,三大利率及前瞻性指引保持不變。在稍后的新聞發布會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警告稱,圍繞歐元區經濟前景的風險已經上升,近期的增長可能弱于此前預期。
德拉吉稱,“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和保護主義威脅,新興市場的脆弱性以及金融市場波動等不確定因素持續存在,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的風險已經轉向下行。”
但德拉吉也表示,歐央行正在解決各種風險。由于近期數據弱于預期,不確定性施壓市場情緒,仍需要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來維持通脹。
Foenix Partners交易員Nick Kilbey認為:“歐元區核心通脹保持在1%,這表明歐洲央行在2018年提升通脹水平的企圖失敗,這主要受到全球經濟冷卻和貿易戰的影響,由此對貨幣政策正常化施壓。”
英國:12月CPI增速降至兩年新低,脫歐不確定性上升
受燃料價格下跌,以及脫歐前景不確定性致消費信心受抑的影響,12月英國CPI增速降至兩年新低。
1月16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長2.1%,創2017年1月來最低,與預期持平,但不及前值2.3%。12月CPI環比增速0.2%,與預期及前值一致,12月核心CPI同比增速1.9%,超過預期的1.8%及前值的1.8%。
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學家Mike Hardie表示,12月的通脹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汽油價格的大幅下跌,此外航空費用的降低也對通脹下行有推動作用,季節性價格增幅較去年放緩。酒店價格和通信費用的小幅上漲,部分抵消了上述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提到,CPI增速創兩年新低,是因為零售商正開始將英國脫歐所帶來的英鎊貶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不過,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將有助于英國工人工資的提高,以現金計算,英國工人工資正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快速度增長。
1月29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辯論,最終以317票支持、30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一份涉及“脫歐”協議的修正案(也被稱為“B計劃”)。修正案要求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與歐盟談判,對現有協議中“愛爾蘭邊界問題”所涉及的后備安排(Backstop)內容進行修訂。
特蕾莎-梅當天說,議會經投票表決要求修改“脫歐”協議,這是對她重新與歐盟進行談判的授權。但她也承認,重新談判“并非易事”。歐盟曾多次表示不會與英國就“脫歐”協議展開新的談判。
本月15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否決了英國政府此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根據此前計劃,英國將于3月29日正式退出歐盟。
日本:下調核心CPI預期,經濟存下行風險
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日本核心CPI較上年同期上漲0.7%,較上月的0.9%放緩。日本12月核心消費通脹年率降至七個月低點,是日本央行(BoJ)實現2%通脹目標面臨更大挑戰的最新跡象。
1月23日,日本央行下調核心CPI預期,把2019財年核心CPI預期從0.9%下調至0.8%,將2018年預期從1.4%下調至0.9%。
在發布會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重申希望實現2%的通脹率,他認為油價下跌是物價前景下調的關鍵原因,但油價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暫時性的,通脹將升至2%的目標。
對于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黑田東彥認為海外下行風險受到國際貿易摩擦和歐洲問題的影響正在加重,但目前未見國際貿易摩擦有實質性的影響,也不認為海外風險足以威脅日本經濟基本面。
(線索Clues / 李濤、實習編輯 姚瀾)
??編輯精選:
責任編輯:李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