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脫水2340億還未見底 科技第1股凈利率僅3.4%

工業富聯脫水2340億還未見底 科技第1股凈利率僅3.4%
2018年09月27日 14:35 投資時報

【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盯著“獨角獸”名義閃電上市的該公司,二季度毛利率、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率均在下降,且利潤指標5年來最低

《投資時報》記者  孟楠《投資時報》記者  孟楠

  寒意初顯的深夜,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工業富聯,601138.SH)鄭州科技園區的食堂仍然人滿為患,密密麻麻的長龍正等待著“宵夜”。他們顯然不是為了消遣——每年九月蘋果新品發布的日子,從來都是最忙碌的加班期。

  為了“果粉”翹首以盼的iPhone XR,擁有25萬員工的鄭州園區為此騰出了27條產線,每條生產線每小時生產590臺手機,每天生產的時長為19個小時。

  作為富士康最重要的IDPBG事業群(數位產品)基地,這里的工人每月領取四五千元收入,并享有公司提供的工房和餐補。當然,他們也需要負責蘋果公司全球一半以上iPhone手機的生產制造。而被譽為“有史最貴”的新品,恰是從這里通過航空港運往世界。

  連軸加班還將繼續。蘋果公司(AAPL.O)日前在發布會上表示,iPhone XR需要等到10月19日才能預購,并于28號上市發貨。

  盡管面對全球多個地區經濟不景,市場人士一直對該款產品的銷量存疑,但《投資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iPhone XR確定存在產能不足問題。特別因鋁制邊框掉色而導致iPhone XR后蓋缺貨,這也直接引發銷售日期延后。

  而來自韓國的媒體的報道卻存在另外一種說法:“iPhone XR產能不高是因為JDI的LCD劉海屏問題。”

  其實任何一種說法都不重要,畢竟誰也已無法改變工業富聯員工為“果粉”日夜拼命的場景,但從某個層面這也暴露出工業富聯長期面對的問題: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一詞被郭臺銘一再提及并成為IPO時的“護身內甲”,但“蘋果依賴癥”仍令“代工工廠”的帽子牢固異常;另一方面,早在2011年即提出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始終無法緩解工業富聯每條生產線高達1200名的員工配置。

  作為蘋果樹下乘涼的最大受益者,工業富聯的轉型科技之路依舊漫長。更糟糕的是,此前享受“閃電特權”36天過會的該公司,上市后僅錄得3個漲停板,眼下卻面臨著股價隨時破發的尷尬境遇。

  截至2018年9月25日,上市114天的工業富聯以14.43元/股的收盤價,較其6月13日上市第4個交易日后創下的高點下挫45.26%,相比于之前5193億元市值的峰值,2346億元已不翼而飛。同時請注意,其目前的股價較發行價僅高出0.66元。

  市值仍然虛高一成?

  工業富聯上市多少天破發?

  投資者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早已超越工業富聯與海康威視(002415.SZ)爭奪“科技第一股”的懸念。事實上,即便連番下挫,前者市值依舊領先近200億元。

  這恐怕是遠在臺灣的郭臺銘不想得到的結果。更麻煩的是,市值破萬億美元的蘋果公司攜破萬元人民幣的“中秋禮物”如期亮相,亦未能給郭帶來些許暖意。要知道,自去年同期iPhone X上市以來,郭氏制造帝國核心——工業富聯控股股東鴻海精密(2317.TW)的股價始終處于下跌通道。

  截至2018年9月25日,鴻海精密股價今年以來下跌幅度已達20.06%,其當日76.1新臺幣/股的收盤價較52周峰值已下挫34%,較谷值也僅高出1.3新臺幣/股。

  該公司2018年二季報顯示,當季實現營收約為2414.8億元,同比增長17.03%;凈利潤為39.1億元,同比下降2.18%。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分別降至5.9%、1.92%和1.62%。利潤指標在不及分析師預期的同時,更是創下5年來新低。

  這就是“高科技公司”的真實底色嗎?

  近日,美國《福布斯》發布的2018全球十大科技公司排行榜中,鴻海精密以唯一一家有著制造業基因的“獨角獸”身份位列第9名。不過,隨著全球科技公司估值泡沫萎縮,該公司制造業基因的反作用也在顯露,并以20.48%的年內股價跌幅成為十大科技公司中市值縮水幅度最大的一間公司。

  而鴻海精密子公司工業富聯的估值更加令人詬病。

  無論是“獨角獸”、“工業互聯網”,還是“科技第一股”,諸多標簽傍身的工業富聯登陸A股之初即享受著高估值的禮遇。273億元的募資計劃以及5000—6000億元的估值,甚至高出控股股東鴻海精密市值逾4成。

  要知道,雖然郭臺銘將鴻海精密旗下近60家公司組裝成工業富聯,但備受外界關注的蘋果手機整機組裝業務卻不在其中,其結果是——后者營收規模僅為郭氏制造王國整體營收的35%。但工業富聯目前2861億元的市值已略低于鴻海精密市值77億元。

  來自香港投行的觀點認為,“工業富聯大股東鴻海精密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因此前者在A股可能面臨一定的拋售壓力。同時,該公司的買入機會應該是其市盈率下滑至15倍左右。截至9月25日,該公司動態市盈率為26.1倍,靜態市盈率為17.91倍。而從預測其2018年每股收益為0.88元來測算,13.2元/股附近才是合理的入場點。”

  也就是說,根據香港投行的結論,已一路走低的工業富聯的市值,可能還存在一成的縮水空間。

  “高科技”代工廠的命運

  當“獨角獸”的高估值光環漸漸褪去,業績就成為支撐上市公司市值的唯一因素。

  顯然,工業富聯的業績未能符合投資者的預期。

  該公司2018半年報數據顯示,實現營收1589.94億元,同比增長16.29%;實現歸母凈利潤 54.44億元,同比增長僅2.24%,凈利潤率更是只有3.42%。

  不僅如此,該公司2015年至2017年的凈利潤率分別為5.26%、5.27%和4.48%。同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10.50%、10.65%和10.14%。

  不斷走低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當然和制造主業屬性不無關系。

  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通訊網絡設備實現營收920.17億元,同比增長28%;云服務設備實現營收663.05億元,同比增長21%。但受制于全球通信設備市場逐漸萎縮,以及5G紅利最早于2019年下半年才能釋放等因素影響,工業富聯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短期內仍難以改變。

  更凸顯工業富聯仍為一家“代工工廠”的,是其研發投入占營收比。

  Wind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75%,2.01%,2.24%。盡管該數據呈上升趨勢,盡管營收體量龐大,但對工業富聯來說,如此投入仍不足以體現“高科技”特質且助其快速轉型。

  更何況,該公司最多不足80億元的年度研發投入,難以與動輒逾百億美元研發投入的華為、蘋果公司等真正科技巨頭相提并論。最新消息顯示,為了在AI芯片上完成布局,華為每年僅此單項投入的研發費用,即達到10億美元。

  工業互聯當然也有自己的拳頭,諸如擁有相當高毛利表現的精密工具和機器人板塊。問題是,其僅貢獻不足1%的營收,且相關產品的產能產量也開始呈下滑趨勢。

  同時,在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已回落至2%。

  10月8日即將年滿68歲的郭臺銘,目前仍堅持著“7點就到辦公室,每天平均工作15小時”的富士康加班常態。日前其更再次低調現身馬云創辦的云棲大會。不過,54歲的馬云已功成身退,而郭氏制造業帝國仍在進行著“工業互聯網”的冒險。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7 長城證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09-27 邁瑞醫療 300760 48.8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