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我國農業重回規模化發展之路

許善達:我國農業重回規模化發展之路
2020年01月13日 12:48 新浪財經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新浪財經訊 “新浪·長安講壇”(總第356期)日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論壇成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出席并以《我國農業重回規模化發展之路》為題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最近四年來,我們聯辦財經研究院跟蹤調研了農業生產的一些領域,其中跟蹤調研時間最長的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當地有一個合作社,還有一個面業集團,用小麥來做面粉和掛面。面業集團的老板是一個民營企業家,當年在村里面湊合四個人買了臺磨面機,專門為村里人種的小麥磨面。后來合伙人賺了錢都改干別的了,只有他一直干這個。企業做大之后,他承包了縣里的面粉廠,因為面粉廠是國營的,企業做大了又不讓他承包了,于是他就自己投資建了一個小面粉廠。后來那家國營面粉廠倒閉了,而他的面粉廠發展得越來越大。他本身是沙河縣人,但他的面粉廠在南和縣?,F在他的企業面粉產量在全國名列第五,前四名都是中糧等大企業。他生產面條一年一百萬噸,全國排行老大,面條品牌叫金沙河,超市里都有?,F在有很多的外資想收購它,包括金龍魚和幾家大的方便面制造商也想收購它,但他堅決不賣。類似這樣的民營企業很多,這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引起我們關注的是,他從2009年開始,創辦了一個合作社。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開始搞聯產承包責任制,每家有了幾畝地,華北大概每人是一畝一分地,一家如果五六口人,家里會有六七畝地。東北地廣人稀,大概是每人10畝或者15畝。到南方就更少了,每人才幾分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人民公社實行的平均主義制度。

  我1970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當時要求我們這些大學生到農村接受貧下工農再教育,到工廠接受工人的再教育。我被分配到黑龍江的一個縣里,這個縣是農業縣,他們的任務就是為國家上交糧食。如果完不成國家規定上交的糧食指標,縣里的領導就得走人。所以縣里總要派干部下鄉,督促農民干活,春天催著播種,夏天催著除草,秋天催著收割上交糧食,冬天又催著搞積肥和農田基本建設。當時農民都在人民公社里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人們沒有勞動積極性。

  另一個問題是,當時國家的糧食供給不足。每年國家召開糧食工作會議,向各省下達糧食生產和上交指標,會議由總理親自主持,給各省分配任務。各省又要向每個公社、每一個大隊直至每個小隊,規定要交多少小麥、多少玉米、多少水稻,包括交幾頭豬都有指令性計劃。因為農民的口糧要由自己生產來滿足,所以還要規定每口人可以保留多少口糧。還有飼養大牲畜比如養多少馬要留多少飼料糧,一畝地要留多少種子等等。所以通常會議要發兩個文件,一個是文件規定交多少糧食,另一個文件規定是留多少糧食。

  我第一次去鄉下正好是秋天,收獲的糧食都運到了場院上,堆成一堆一堆的。那時候我還是有點書生氣,天天在那計算糧食產量,看看場院上有多少,地里還有多少,已經運走了多少,離完成上交任務還差多少。等到快完成任務的時候,我發現不對了,按照文件規定,要上交的糧食、自留的口糧,再加上需要留存的種子和大牲畜飼料,村里上交任務還沒完成,場院上的糧食就已經不夠了。

  當時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除了中學時期每年下鄉勞動外,從來沒在農村生活過。于是我就找大隊支部書記問這個事,他說有什么不對的?我說糧食數目不對,咱們現在交了這么多糧食,地里也沒有了,場院上也沒剩多少了,如果再要留下村里人的口糧、種子和飼料,糧食顯然不夠。書記說,你這個學生不了解情況,村里年年都是這樣。人的口糧規定要留800斤,實際上只能分帶皮的500斤毛糧,如果按小麥算也就是400斤。村里人只能依靠自家的一點自留地種的玉米、土豆來補充口糧的不足。

  聽書記一講我就明白了,當時的農民,在完成國家任務以后,基本就是處在半饑餓狀態。盡管文件說要分你多少糧食,事實上根本達不到,因為糧食總產量和計劃分配的數對不上。這種情況不是偶然發生在某一年或在某一個地方,各地普遍都是這樣。那時候城市的糧食定量也很低,我念書的時候吃飯也不可能吃那么飽。到了鄉下,我才知道搞人民公社這么多年,廣大農民基本上都處在半饑餓狀態。

  當時大學生到農村去,是住在農民家里,每天輪流到各家吃早、中、晚三頓飯。生活條件稍好一點,給你炒一個雞蛋;生活條件不好的就只有吃咸菜。按規定一頓飯給一毛錢,一天給一斤糧票。凡是給我們炒雞蛋的就多給一毛錢。我們在吃炒雞蛋,小孩子就趴在桌子旁邊含著手指頭看,看得我們都不好意思。

  為什么會是這么一種狀況呢?,很簡單,就是當時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生產隊里有個鐘,隊長每天早上起來敲鐘,敲完半個小時人也到不齊。干活全由隊長分配,讓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所以都沒什么積極性。你想想本來這個產量就不夠分配,人還沒有積極性。

  很多農民都是負債的。因為生產隊給你分配的糧食包括燒火用的玉米秸都是算錢的,可他掙的是工分,所以一年到頭都欠著隊里的錢。農民生活很困難,就盼著自己兒子長大干活,勞動力多了,工分就掙得多,就能還上欠生產隊的錢了。但是兒子一旦結婚生小孩子,老婆不干活了,小家庭又進入靠欠債度日的循環當中。除此之外,農民似乎想不出來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這種狀況。

  我在縣里工作了10年,當時人民公社制度確確實實效率非常低。后來有承包制以后,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那時候有農業稅,可以用糧食折算,所以農業稅是不用交錢的。當時糧價特別低,按一個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掰下來有二兩計算,五個玉米棒才有一斤玉米。種的最好的地,一棵玉米上能結出兩個玉米棒,兩棵半玉米才能產出一斤玉米,而一斤玉米只能賣二分多錢。由此可以知道,農民的收入水平非常之低。

  承包制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人們有勞動積極性了。給自己家種地,自己說了算,早起晚歸,不用監督,也沒人偷懶,把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廢掉了。

  現在講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推行承包制的同時,中央決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進口糧食,以減少對農民的征購任務。雖然實行了承包制,糧食產量比過去多了一些,但是真要完成國家的糧食征購任務,農民剩下的也不多。所以一方面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要進口一部分糧食,減少糧食征購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是雙管齊下,最后取消了統購統銷。

  2006年,我們廢除了8.4%的農業稅。在討論農業稅改革的時候,各種意見和爭論都有,有人認為這是皇糧國稅,農民必須得交稅;還有人說,農業稅國家可以不要,但是那個附加的1.4%不能去掉,因為這是給生產隊和集體的。爭論來爭論去,最后中央拍板決定全都取消。因為農業稅是地方稅,把農業稅減免了,按減免數量中央給補15%。后來是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由他們主持制定了這樣一個全國的改革措施。

  農業稅改革剛啟動時,很多省說現在省里財政這么困難,你才給我15%,那剩下的85%我找誰要去?本來有好幾個省要報名試點,一聽說中央只給15%就不干了。回良玉當時是安徽省委書記,他說我們安徽干。減農業稅中央給15%,因為農業稅在各省收的時候都交給鄉里來用,這個錢上面不要。鄉里拿農業稅干什么?給鄉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和鄉村教師開工資。安徽先把農業稅取消了一半,卻沒有考慮到基層支出用什么來解決。結果很多鄉沒了這筆收入那就先把老師的工資停了。很多老師們領不到工資,問題就反映到教育口。教育口再往上反映,就到了朱镕基總理、李嵐清副總理那里,他們說那就把農業稅改革先停了,你不能不給老師發工資嘛。

  農業稅改革停了以后怎么辦?中央決定,給各省的這些鄉村教師再拿幾十億,然后再繼續搞農業稅改革。后來回良玉從安徽調到了江蘇,江蘇比安徽富裕,有經濟實力,他就把江蘇的市委書記、市長都找來研究改革。他說先把江蘇農業稅砍一半,我記得當時江蘇省全省農業稅是80個億,要砍掉40個億。中央財政給補6個億,剩下的錢省里出。比較富的地方像蘇南、蘇州、無錫自己承擔一些。蘇北沒有蘇南富裕,但是農業稅多,所以蘇北砍一半需要的錢比蘇南還多,財政壓力很大,有點不平衡。收入越高的地方,農業稅負擔越輕,收入越少的農民農業稅負擔反而重,這就不合理了。后來說要加大點力度,各地有條件的可以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率。首先加大力度的是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北京當時農業稅一年大概能收8千萬,但征收費用就用掉了6千萬,所以當時北京管農業稅的領導說,我們早就不想收了,可是北京市沒有權力廢除。這回中央給我們一個尚方寶劍,北京市就不收了。雖然稅法不能廢,但我們的稅率降低到0。后來是各省會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的省轄市和縣都不收了。

  最后形成一個局面,收入越高的農民交的越少,收入越低的農民交的越多,全國不平衡的呼聲越來越高,到2006年溫總理就把這個稅全部取消了。

  在農民收入增長里面,既有承包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否定了人民公社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制度弊端;同時國家又減少了對糧食的征購,把農業稅和集體的提留全部廢掉,花了15年左右終于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但是我們不要認為把農業稅免了,農民就不交稅了,這個概念不符合實際。農民的農產品叫免稅,免稅和不交稅不是一個概念。什么叫增值稅?增值稅是購進的東西都有稅,銷售的東西正常也有稅。拿銷售應該交的稅減去購進的稅,剩下的差額是要交的稅。即使銷售不交稅,購進還有稅。農民購買生產資料都有稅,農民的消費跟我們一樣,到城里來買衣服、買鞋也有稅。我當時初步粗略算了一下有幾千億的稅,農業稅才免了幾百億。由于銷售免稅,但購進還要交稅,光是增值稅就有幾千億。所以對農民稅收的貢獻,還要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分析,不是說不交農業稅就是農民不交稅了。

  2006年把農業稅全部廢除,從那時開始,農民的收入情況開始變化。1984年、1985年左右,市場上的農產品供給特別多,所以又把糧票、布票取消了,整個國民經濟都受益于農村改革。農民開始把自己生產的糧食和蔬菜拿到集市上賣,相當于過去的統收統購都沒有了,這已經開始具有市場經濟的內涵了。同時,有些農民掙了錢就搞起了鄉鎮企業。當時人民公社還在,所以最早的鄉鎮企業叫社隊工業,人民公社廢除以后才叫鄉鎮企業。現在鄉鎮企業的概念也不用了,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都是市場化的產物,鄉鎮企業生產的東西可以自由買賣,賣多少錢可以自己商量。我國整個國民經濟市場化的比重,在農村發展的比較快。這項改革,對我國40年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非常顯著。

  但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不是一勞永逸的。當年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針對人民公社平均主義的,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但這種效率再干上幾年,釋放的能量就差不多了,再想讓勞動力在這幾畝地上做文章已經沒有文章可做了。這種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效率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市場化的需要。現在農村好的勞動力都進城打工去了,因為農民工的生活費用完全可以通過打工解決,而且每年還可以結余一點錢,帶回家里面去。今天農民生活不是靠那幾畝地改善的,而是靠到外面打工做商業活動增加收入改善的。家里幾畝地的收入,在整個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他們已經不指望那幾畝地了。最后只留下一些老人或者是婦女在伺弄那幾畝地。

  由于農業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比重下降,投入也減少了,農業家庭生產的效率就下降了。有的農民干脆把地撂荒,或者把地轉租給別人種,很多地方農業生產開始萎縮。這種情況導致了另外一個情況,就是進口農產品越來越多?,F在進口的農產品總量,包括糧食、肉類、蛋類、奶類等等,如果換算成土地當量,相當于6億多畝土地。也就是說如果每年不進口農產品,全靠自己生產,我們需要新增6億多畝耕地?,F實生活中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現狀。

  現在,國際上的農產品也便宜,國內的收購價還挺高。比如說玉米,我們過去收購玉米是一斤9毛多錢,而外國的玉米運到我國港口一斤才6毛多錢。為了不讓農民的收入萎縮,不僅我們的收購價很高,而且還加大農業補貼。這幾年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就在這么一種結構下運行的。

  國際上出口農產品的經濟體主要是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等這些大國為主,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比我們國內農業生產效率高,所以他們的農產品運到我們港口的價格,比我們自己國內生產的收購價還要低。所以一些農產品國內無法再生產了,最典型的就是大豆。我們進口美國和巴西的大豆,這些大豆價格低、含油量高,榨完油以后的豆餅含的蛋白質也比國內大豆的豆餅蛋白質含量高,作為飼料營養更好。因為對大豆進口沒有配額,所以國外的大豆大批進口,國內生產大豆就明顯減少了。

  大豆只是一個案例。只要有一個農產品的進口放開,國內同類農產品想維持生產就非常困難。因為國際上這些經濟體,他們的生產方式比國內家庭承包的生產方式先進得多,生產效率也要高得多。現在靠什么來維持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呢?主要是三大主糧,國家有自給率的規定:水稻的95%、小麥的95%、玉米的85%都要自給。怎么才能保證自給呢?實行進口配額。在配額以內的關稅很低,配額以外的要加征60%-70%的關稅,這就把國內外的糧食差價消除了,要想在配額以外再向中國進口就不合算了。我們就是靠三大主糧的配額制度,來維持國內水稻、小麥、玉米的生產,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和效率是靠配額來支撐的。

  但這個支撐也面臨很多困難。從去年開始,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自治區,對玉米不再按照9毛多錢一斤收購了,要按照市場價6毛多錢收購。因為國外進口的玉米一斤只有6毛多錢。同時為了保證農民的收入不降低,就要給農民補貼,但是不再從糧價上補,而是改變了補貼的渠道和方式。據我們調查,有的東北農民種了好幾萬畝,他說去年種多少玉米賣多少錢,今年還是種這么多玉米,雖然賣的錢少多了,利潤也少多了,但我保持沒有虧損,而政府給的補貼就跟去年的利潤差不多。玉米補貼的改變只是在東北三省和內蒙的一部分地方,華北地區的玉米收購6毛多錢,沒有給另外的補貼,所以這些地方種玉米農民的收入就減少了。

  小麥和水稻還沒有這么做。水稻和小麥怎么辦?現在我們跟美國人談判,美國人說小麥要放開市場。而美國跟日本談判,日本不同意放開日本的大米市場;美國跟歐洲談判,歐洲不同意放棄對歐洲的小麥補貼。由此可見,農產品的買賣、關稅、配額是國際政治關系里面非常重要的領域。一談到這個問題,那些談判的人都寧可撕破臉皮。比如說日本一直緊跟著美國,稱美國是老大,但是一說讓日本把大米市場放開,那絕對不行。歐洲跟美國關系好,美國說歐洲不能給農民補貼,那可不行,我必須補,你說什么我也得補。除了那些小國,只要是比較重要的經濟體,沒有不為農產品的進出口打架的。各個經濟體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立場都非常堅定,所以現在中國就處在這個狀態。農產品的需求要求20多億畝耕地來生產,我們自己只有18億畝,所以我們必須進口那么多農產品,同時又必須防止把國內的農業生產給摧毀了。要想防止被摧毀,就得靠關稅、就得靠配額,如果完全市場化,我們依靠這3畝、10畝地的生產效率跟那些國家沒法競爭。

  還有一個原因,比如說美國和巴西的農場土地是私有的,我們的農業土地是集體所有,是要流轉的,而流轉就有成本。我們在金沙河調查的結果是,農業合作社比農民自己種地的成本要低百分之十幾,收入增加百分之十幾,同樣的幾畝地,生產率能提高20%到30%,這說明合作社的效率很高。合作社的分配是什么結果呢?農民是土地的提供者,他流轉土地。在整個合作社經營的財務上,把農民提供土地的錢、職業農民提供技術的錢和合作社提供生產資金的錢算在一塊,按三個主體分配,出土地的人分一份,職業農民分一份,合作社生產經營分一份。凈值里面,提供土地的能分70%,職業農民分20%,合作社分10%。

  在我們的經營里面,提供土地分配的部分占的比重很大。如果這個土地是私有的,那么這個收益就是農場主的,因為土地是農場主的,土地資源分配的價值就歸農場主。這個比例我們調查以前不知道,真把兩萬多畝地的數字拿出來一算得出這么一個結果。合作社大概28000畝地,按照15畝一公頃算也就是2000公頃左右。在美國2000公頃的農場也不少,但他們的利潤率為什么高?他們沒有土地成本,因為這部分分配歸他本人。雖然買地需要投入錢,但他們是永久性的產權,分攤到每一年的費用就比較低了。我國農業生產的效率里面,土地資源在分配中間占了很大比率,這是我們現在農業生產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土地為什么在分配中占那么多?幾十年以前就有專家建議,我們不要光分經營權,最好把土地所有權也分了,農民可以處置所有權,他不再種莊稼了就把地賣掉算了,誰來買這個土地,成本就會降低了。我們現在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承包權,沒有所有權。談到這個需要回顧一點歷史,上世紀50年代,人民公社制度使得農業生產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害,所以從1959年開始到1960年開始鬧饑荒。那時候的人民公社,有的是一個縣一個社,有的地方是幾個鄉一個社。在公社內部,核心的內容是平調,統一核算,你的豬調給我,我的糧食調給他,人民公社說怎么調就調,因此沒有人愿意多種糧食多養豬。后來發現這對生產力有很大的損害。到了1962年,當時提出要退,那么怎么退,退到哪?大家有一個共識,不能由人民公社核算,因為人民公社核算的層級太高,得縮小核算單位。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討論,有不同意見。1962年的3月份,中央搞了一個《人民公社60條》,文件里說要退到大隊核算。到了6月份修訂一下,還是退到大隊,直到9月份60條中才決定“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礎”。當時有的負責同志去調研,提出應該搞責任田。責任田跟承包制差不多,規定的統一水平比現在的承包制還要高。那時安徽是搞責任田的積極省份,中央也有負責同志建議搞責任田。還有人建議把地分了,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先把地分了,讓農民渡過災荒,等過幾年再搞合作化。但是在1962年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主席否定了這兩個東西,既不能退到分地,也不能退到責任田,只能退到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搞承包制,那時是杜潤生同志主持的?,F在過了這么多年,現在農村承包地的性質,我認為已經跟那段時間的承包制性質不完全一樣了。我的看法是,當時搞承包主要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交夠國家、留夠集體、剩下自己的,讓農民有積極性。以后國家也不交了,集體也不留了,所有的財富都是農民的,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F在呢?剛才我講了,農業生產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經下降了很多,所以調動農民積極性的因素已經越來越弱了。承包地現在是什么功能呢?我們調查以后認為,所謂的土地承包權,流轉以后必須要保證承包農戶的權益,實際上它成了農民的社會保障。土地承包的基本性質,已經從調動積極性來搞生產,變成了農民的社會保障資源了。

  根據我們在河北邢臺的調查,一畝地給流轉的承包農戶小麥500斤的價格,一斤的市場價是1塊1角左右,500斤就是500多塊錢;玉米也是一畝給500斤玉米價格,現在價格是7角錢一斤,500斤就是300多塊錢。500多塊錢加300多塊錢是900多塊錢,你把土地流轉出去,一畝地一年能拿到將近1000塊錢。不管你在別的地方是掙錢還是虧本兒,這每畝地1000塊錢都是農戶穩定的收入。所以現在農民的承包權的功能和性質,已經從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開始更多轉化到農民的社保上了。這是現在的一種格局。

  這種情況帶來一個問題,如果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收入比重下降,又沒有多少調動農民積極性的功能,我們的農業生產怎么辦?農產品需求在不斷增長,因素有兩大條:

  第一條是城鎮化,前面我講到的那個合作社當年生產面粉、面條,他有了一定的積累,就琢磨要不要擴大生產,擔心萬一擴大生產以后市場沒有了怎么辦?我們就跟他說,現在的趨勢是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而且這個增長主要不是數量上的增長,而是追求質量的提高。人們原來吃糧食吃得多,現在是肉蛋奶吃得多,所以城市對農產品的需求一定是增長的。

  第二條是農民本身需要的農產品數量也在增長?,F在村里人種小麥,已經沒有人自己來磨面粉吃了,他是把小麥賣了,再到商店買面粉回家做面條,或者直接買面條。即使農民的需求量不變,他自食的比重也會下降,商品化的農副產品數量需求會上升,所以小麥再擴大生產也不怕沒有需求。

  我們的調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家庭承包耕種的幾畝地與合作社耕種的上萬畝地比較,每畝地創造的財富要差20%到30%。家庭承包制的生產效率很低,而進口農產品效率比我們高,國家只有拿出大量的補貼才能維持農業生產。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呢?還有沒有提高的空間呢?金沙河合作社現在擁有土地2萬多畝,今年能擴大到3萬多畝,完全有增長效益的空間。我們又調查了別的項目,比如說土豆種植。土豆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商品,栽種土豆是用切成塊狀的胚子,所以光一畝地的胚子重量就將近兩噸。一年下來能打三噸多土豆,每畝凈增一噸多土豆。河北張家口市有一個縣,那里一塊5000多畝的地種土豆。他們種的土豆是專門買的優良品種,生產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拖拉機是從德國進口的,噴灌、噴灑農藥化肥全部使用機器,收割也全部是機器。他們每畝能打到5噸多到6噸土豆,比別人多打2噸多。一斤土豆6毛多錢,2噸4000斤,每畝地多收入2400元。他們想買拖拉機找金融機構借錢,借貸的利率是18%。18%算是高利貸了,但是他們三年內連本帶息全部還掉。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他們的利潤率還是15%,大家可以算算,要比普通農民多打多少土豆。

  我們還調查了三個奶牛場,一個有200多頭,一個有500多頭,一個有800多頭。現在奶牛場的建設讓我們都沒想到,比如一頭奶牛的牛舍必須要保證多大的面積,要讓它要能很舒服的活動。奶牛吃的飼料,有專門的營養師來調配,配方單子有這么長。一般農民家里只能養5頭牛、10頭牛,放一個圈里,奶牛在那拉屎撒尿臭烘烘的。而奶牛場要定期往牛舍里面鋪土,等到牛的屎尿拉到一定時間把它清理掉當肥料,再換上新土,所以牛舍聞不到什么臭味,牛生活在很舒服的環境里面。奶牛場全部采用進口的擠奶機,奶牛自己知道往哪走,它們非常輕松的走到位置上開始擠奶,擠完又自己走回去。對比一下,農民自己家里養牛,每頭牛每天能產18公斤奶,而奶牛場的牛每天每頭能產奶30公斤,而且質量更好。農民產的牛奶每斤賣3塊3,他們能賣到3塊5、3塊6,每公斤能增加10%左右的收入。牛奶產量從18公斤增長到30公斤,多出12公斤,提高了三分之二的效率,每公斤又增加了7%、8%到10%的收入?,F在,有個荷蘭牛奶生產企業準備到中國來飼養奶牛。我看了一下資料,他們建奶牛場,奶牛最低數量是8000頭,都是大規?,F代化的奶牛場。還有一家丹麥肉食公司準備到中國養豬,他們設計一個豬場,規模是15000頭到30000頭,這種生產效率只有規?;拍荏w現出來。

  外商到中國來投資,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口多,對農產品的需求在持續上升。外國企業要靠他的規?;?,靠高新技術來占領中國的農產品的市場。國內外的經驗都證明,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規?;纳a效率要比家庭生產方式效率高得多。同樣的土地,同樣的資源,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怎么樣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我們現有耕地18億多畝,如果都能金沙河合作社這樣,把效率提高20%,18億畝耕地就相當于多出來了3億多畝土地的當量。如果能提高到30%,就是差不多近4億畝到5億畝。我們現有的土地資源這么稀缺,同時效率又不高,這種不高的效率是有提升空間的?,F在中國具有先進的農業生產力,同時存在著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處在一種矛盾狀態。中央決定加快土地流轉,這個大方向已經提出來了,但是現在土地流轉的規?;饺匀缓艿汀?/p>

  根據農業部的統計,目前100頭以下奶牛場飼養的奶牛,占整個全部奶牛飼養量的60%多。最低的飼養戶是5頭,再少就是自己養著擠奶吃,不進入市場,那就不統計了。如果把奶牛場規?;愦?,先不說像荷蘭那樣搞到8000頭,至少搞到200頭、500頭、800頭,飼養效率也能提高很多。土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完全可以在整個農業領域提升生產效率。

  我今天講的題目叫“中國農業重回規?;贰?,意思是不能再維持分散的家庭生產方式了。當年承包制的分散經營有當年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很大的,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義,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我們取消糧票、取消統購統銷,都是實行承包制做出的貢獻。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外的形勢。我們調查的只是幾個點,類似的成功案例很多。實踐證明,我們必須要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真正改變現在的生產關系,在堅持承包制的前提下來推動規?;?。

  堅持承包制的目的,就是保證農民的社保,因為農民太多,如果不搞承包制農民的社保就無法保證。對這個問題社會上看法不一。我們的看法是,我們仍然不贊成現在就把土地所有權分給農民。把土地所有權分給農民很容易,現有的承包地變成私有的就完了,很簡單。但是農民的生活和農業發展中間一定會有很多風險,有一部分農民因為天災人禍可能很快會把地賣掉。雖然農民現在也有社保,看病能報銷一點,但是和城里的社保有很大差距。哪怕只是1%的農戶把土地賣掉,大概就有幾百萬戶上千萬人,他們的生活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這個地分不分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土地的性質已經主要變成社會保障了,所以就不能進入市場了。什么時候我們建立起來農民新型的社保體系,到那個時候才有可能土地不再搞承包制,所有權才能進入市場。

  南方有一個縣,曾經提出農民放棄承包地,給農民一個社保。但那個社保比城鎮的社保保障程度低,所以搞了一段時間農民說不行,又退回去了。不是沒有人想用社保來換農村的土地所有權,因為如果土地所有權進入市場,無疑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因素。但是目前這個資源承擔的主要不是提高效率的問題,而是主要承擔社保功能。在沒有解決農民的社保體系之前,是不能讓土地所有權進入市場的。

  以上所講的這么多因素放在一起,農業生產要實現規模化,目前土地又不能買賣,所有權不能變更,那么只有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一是現在中辦、國辦發文件說農民可以拿土地入股,這個是好事。但文件上又說,農民拿土地到合作社入股包盈不包虧。你經營好了給農民分利潤,經營不好虧損了農民不管,你還得給農民付土地租金,少一分錢也不行。這說明所謂土地入股的股,不要理解為城市的股份公司,賺錢大家分,虧了大家擔。農民拿土地入股是包盈不包虧,這是中央文件規定的。為什么這么規定?我認為就是因為土地承包權是社保的因素。只要承包地承擔著農民的社保功能,就不能買賣,因為社保是不能買賣的。所以現在還要堅持家庭承包制不能改,不能讓土地所有權進入市場買賣。這是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將來用什么資源替代土地承包權承擔農民的社保,需要另行研究。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研究,尚未完成。

  二是規?;恋亓鬓D要市場化,農民要簽合同,農民要自愿。我們在河北邢臺合作社調研,當地農民簽了合同,每人都有一個社???。合作社的地租也好、分紅也好都直接打到社保卡里面,農民直接就能收到錢。有一個村的村民委員會找合作社,說這些錢別給農民打,先打到村民委員會賬戶上,再由村民委員會給農民分。但是這個辦法實行沒多長時間就遭到農民反對,大家堅決不同意,后來就改回來了。所以合作社跟農民簽合同,保證利益分配,全部把錢直接打到農民賬戶上,這就是社保的性質。

  我們一方面要堅持承包制,一方面又要市場化,市場化就是農民要自愿,要簽合同,而不是靠行政的辦法發號施令。堅持承包制,堅持市場化方向,是我們的農業生產重回規?;返膬蓚€前提。

  這里面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就是規模化的農業發展之路一定要有工商資本下鄉??哭r民各家各戶湊在一起搞合作社,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你光把土地集中起來,實現不了所謂先進的生產力。規模化可以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水平,但是這種提高沒有工商資本的介入實現不了。大規模種植土豆要買功能強大的拖拉機,現代化養奶牛要建現代化牛舍,還要購買大量的青儲飼料,這些都需要資金投入。現在農民到銀行貸款難,搞融資利率又很高,所以必須要有工商資本下鄉。這幾個典型都是宜信公司提供融資的。

  我們調查的那幾個案例,包括小麥、玉米、土豆、奶牛,都是有工商資本下鄉的資源。沒有資金資源,什么事也干不成。根據我們的統計,如果要把200頭以下的飼養場全都變成200頭以上的飼養場,需要多少投資呢?我們估算大概需要1萬億,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投資空間。他們現在的利率水平是18%,而利潤率是15%到20%,所以說農業規?;脑鲋悼臻g非常大,提高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空間非常大。

  在現在農業各項資源的條件下,如何改善我們的資源配置,重回市場化的規模化之路。要在承包制基礎上搞規?;ㄟ^工商資本下鄉實現規?;?。中國農業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提高30%我不敢說,15%到20%完全可以實現。那就不得了了,我們就多了幾億畝耕地。這是我們經過幾年的跟蹤調研得出的結論。

  現在美國要求我們多買美國的農產品,協議還沒簽,壓力仍然存在。只要我們重回規?;罚瑘猿殖邪?,堅持市場化,讓工商資本下鄉注入新的資源,重新配置整個農業生產資源,我們完全可以把生產效率至少提高10%到15%。雖然我們的調研是從國內開始的,但我認為我們的主張也完全適合對外經濟關系。我們有很多的數據,也印成了小冊子,一部分已經印出來了,還有一部分正在印,大家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對農業當前形勢和整個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對當前農業發展戰略,我們聯辦財經研究院就提出這么一點主張,供大家一起來討論、參考。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博杰股份 002975 34.6
  • 01-15 斯達半導 603290 12.74
  • 01-14 澤璟制藥 688266 33.76
  • 01-14 有方科技 688159 20.35
  • 01-14 玉禾田 300815 29.5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