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基金經理在線路演解讀市場。
原標題:擬赴港二次上市 這次京東會怎么玩 來源:北京商報
赴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大軍中,京東或許將有一席之地。3月16日,京東最早將于2020年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如同炸雷。盡管當事方對此事三緘其口,但認定京東終究會同阿里一樣完成赴港上市的聲音此起彼伏。此時赴港,是京東降低單一市場融資風險的外在表現,防止美股出現回調后對其產生重創。分析認為,京東不會打包赴港上市,而是會將物流與金融拆分,以求子集團估值的最大化。
上市主體待明確
港股或將再添互聯網巨頭。據了解,京東已與包括瑞銀及美銀在內的投行接洽探討在香港資本市場第二次上市。對此,京東方面暫未進行公開置評。
當事方的沉默留給行業諸多猜想空間。多位投資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可能赴港上市的除了與美股同一主體的京東集團外,也不排除京東物流、京東數科的可能,即便是新拆分出的京東健康,或許也在考慮范圍內。
如今,京東集團旗下子集團已然明晰。2019年1月,京東集團明確由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科三大子集團組成。行業對逐漸“獨立”的子集團抱有更高的期待,資本市場也時刻觀望。實際上,京東物流、京東數科的上市信息一直不絕于耳,雖然官方從未給出正式回應,但外界多深信不疑。
針對本次京東赴港上市的主體,聲音各有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者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京東旗下子集團均是京東集團的護城河,也算得上各自行業內的佼佼者。如今赴港上市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逐漸成熟,子集團從集團內拆分赴港也就順理成章。”投資人士何南野則有不同的觀點,認為京東赴港上市會與阿里一樣,選擇同一主體二次上市。
盡管在上市主體方面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但“子集團會獨立上市”的觀點頗為一致。何南野強調,京東已經是比較大的商業體系,赴港上市不會把整體業務都放進來。物流、數科會單獨上市,不會打包上市,“打包上市不利于投資者對業務進行估值。美股、港股更傾向業務清晰、結構清晰的資產,估值也能更為明確。京東集團通過拆分子集團上市,能最大限度實現每個子集團的高估值”。
兩地上市提升估值
“兩地上市是大勢所趨,也是京東分攤風險的方式。”何南野強調。兩地上市便于京東維持股價穩定、增加股票流動性,也能平衡單一資本市場的風險,并加速延伸全球化業務。
何南野直言,美股十年大牛市幾乎走到了盡頭,企業估值有回調的風險,這時候開拓第二市場是有好處的。“疫情過后的港股估值會慢慢回漲,赴港上市也是為了對抗風險,此舉也有助于京東提升估值。”
就在阿里赴港上市成功時,行業也普遍認為企業將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自由。彼時,天風證券副所長劉章明稱,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資渠道,提振整體估值水平,并有望減少對于單一地區資本市場的依賴程度。這條規則同樣適用于當下赴港上市的京東。
一位正考慮赴港上市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階段中概股愿意回歸香港或A股的企業,除了在新中美關系下減少所需面對的監管風險外,無非是考慮到業務發展有融資需要、增加股份流動性、靠近本土市場、能取得更好估值。
“京東赴港后會更接近內地市場。兩地上市,就等于在美股、港股同時打廣告。”何南野認為,赴美上市可吸引美股投資者,赴港上市后能吸引港股或亞太區的投資者,內地的中小股民也可以借此獲得更多的紅利。
港股擁抱科技企業
阿里赴港二次上市的“親身示范”,對從中概股回歸香港或A股的企業起到了引導作用。上述首席財務官認為,阿里的成功讓眾多企業看到了可能性,而香港已經為第二上市地企業放開了權限。
據了解,2018年4月,港交所修訂后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敞開懷抱。同時,還包括尚未盈利、甚至尚未產生收入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這對于美股上市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今年初,普華永道發布報告稱,2020年香港IPO市場將繼續活躍,將會有更多的新經濟企業受惠于上市條規的變更而選擇香港上市,預計全年集資總額可達2300億-2600億港元。香港將繼續鞏固其作為亞洲地區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普華永道指出,由于阿里的回歸,不少中概股也在觀望兩地上市的機會,有望為香港市場帶來更多的IPO項目。
“港股在熱情擁抱科技企業”是多位被訪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達的觀點。在眾多投資人認知里,相較于美國,中國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更為了解,內地企業的價值往往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
此前,在論及阿里赴港上市的時機是否成熟時,就有投資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已經能夠接納新興互聯網產業、IT行業甚至是顛覆傳統商業的新興企業的存在,正培育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沃土。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