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扮靚”報表沖刺戰打響 上市公司涌現“爭領補貼潮”
距2020年只剩下5個交易日,A股公司的“扮靚業績”保衛戰,進入沖刺階段。
12月23日晚,*ST安凱、藍思科技、邁得醫療、深天馬A、益盛藥業(維權)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密集公告,稱公司收到了政府補助或費用返還等款項。
但在這些受政府支持的“天之驕子”中,有不少公司收到的補助/補貼之大,甚至超過了公司前三季度的利潤之和。
這一系列公告瞬間引起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12月24日,不少“政府補助概念股”股價大幅上漲,其中*ST安凱、*ST德豪漲停;邁得醫療、益盛藥業、深天馬A等漲逾2%。
“政府補助一般是當地政府為了扶持地方產業發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現金流等提供一些幫助,減輕企業的負擔,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比如新能源汽車這一類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新興產業,企業的做強做大、開拓創新很大程度上會依賴于政府補貼。”華南一名私募機構合伙人受訪指出。
其進一步指出:“但每到年底,部分企業自身發展陷入困境,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卻依靠補貼來保殼,并不利于凈化市場環境。”
政府補助資金逾千億
A股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貼支持并不鮮見,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以來,收到過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數量高達3555家,累計金額超過1055.48億元。
其中金額最高為中國石化,2019年前三季收到政府補助金額達31.52億元,同期,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京東方A、比亞迪也分別收到20.34億元、19.30億元、14.33億元和10.42億元的政府補助。
不過,上述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并不差,同時借助于政府部門的扶持,實現了良性發展。
而A股市場上卻另有一類“群體”,將政府補助當作“續命”的工具。Wind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政府補助規模超過公司同期凈利潤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505家,其中有404家企業凈利潤為負值。
眼下,年關將至,“補貼續命”的戰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連續兩年虧損、訴訟纏身的*ST安凱成了這場戰役的“前鋒”。
24日晚,*ST安凱公告,公司于2019年12月20日收到合肥市財政局轉撥支付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資金約5.5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前三季度,*ST安凱凈利潤規模為1.47億元,不到補貼資金的三分之一,這部分利潤中超過六成為非經常性損益,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凈利潤僅為4359.03萬元。
同樣的故事也在*ST德豪身上上演,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ST德豪分別虧損高達9.66億元、40.53億元和1.82億元,如果2019年不能扭虧,*ST德豪將面臨暫停上市的局面。
24日晚,*ST德豪公告稱子公司珠海德豪電氣收到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撥付的失業保險費返還款2075.40萬元。
不過,這部分資金對于虧損嚴重的*ST德豪而言只是九牛一毛,進入四季度,*ST德豪還在陸續推動出售子公司股權、出售LED國內照明大部分業務等事項。
保殼潮再起
上述案例只是年底“保殼潮”的冰山一角。
截至目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個股數量高達138只,此外,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的企業數量合計83家,其中2017年、2018年并且2019年前三季度也為虧損的企業高達53家。
逼近危機邊緣的A股企業進入年終沖刺期,除了巨額政府補貼之外,上市公司賣房、賣地、賣子公司股權等花式“保殼”手段也層出不窮。
不久前,昂立教育、*ST游久、全新好(維權)等上市公司就加入了“賣房大軍”,*ST云投則將“莊稼”和土地資產打包賣給了云投農林,ST美麗和*ST德豪則不斷推進“賣子”保殼行動。
不過,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部分業績經營不振,有明顯保殼嫌疑的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上述企業中大多數企業都收到了交易所下發的關注函或問詢函。
“近幾年來,證監會已強化對上市公司年末突擊進行利潤調節行為的監管力度,每到年底,交易所層面都會加大‘刨根問底’式的問詢力度。近年來上市公司退市數量較以往也明顯增加,也預示著監管正在發揮作用。”一名接近監管層的中介機構人士指出。
對于市場上“定期”涌現的“保殼”行為,監管層也在完善制度。
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孫念瑞表示,科創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設置了組合性財務類退市指標,力求精準清除“僵尸企業”和“空殼公司”,意味著即將退市的上市公司依靠賣房、賣地、財政補貼等方式拼湊利潤,試圖通過虛增利潤扭虧“保殼”在科創板市場不會出現,這對于創業板和其他主板市場退市制度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