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告急 共債者失守“最后一道防線”

信用卡告急 共債者失守“最后一道防線”
2019年09月23日 10:56 界面

  記者:張曉琪

  劉正借的網貸全面逾期已經超過30天。

  這位90后不久前將微信名改為“人在泉州漂泊失聯”,隱晦地透露了自己當前窘迫的處境:近10個網貸平臺還不出錢來,就連他最重視還款的3張信用卡也快保不住了。

  像劉正這樣的負債者在銀行體系內被稱作“共債人群”,被視為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抬頭的“元兇”,也是近期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控中高度警惕的人群。他們的特點是多頭負債,負債平臺橫跨各類p2p平臺、消費金融機構、銀行信用卡,通過借新還舊維持債務滾動。

  共債人群中一條廣為傳播的經驗是,當網貸和信用卡同時出現欠款,要扛住網貸催收壓力,力保信用卡,避免征信出現污點。

  但實際情況卻是,經歷了過去兩年的發卡大潮和2018年以來網貸行業頻繁出事等因素,信用卡不良率持續上升,監管和行業愈加關注信用卡資產質量問題。

  9月2日,監管發文支持P2P網貸機構接入征信系統,影響未來信用卡不良生成又添新變量。

  越來越多的共債者正在喪失信用卡這最后一道防線。

  保不住的信用卡

  劉正來自四川,初中輟學后就孤身一人來到泉州,在當地一家制鞋小黑廠打工,沒有社保,工資年末結算一次。閑時會玩玩在線賭博,卻在不知不覺中越玩越大。

  他剛剛更換了手機號碼,原號碼綁定太多網貸平臺和信用卡賬戶,不能丟但也不敢用;新號碼僅限和少數幾個親人聯系,很少撥出,不接外地電話,但會用手機上網和處境相似但素未謀面的兄弟“相互勉勵”。

  催收機構無孔不入。到QQ空間留言,搜出他多年前開的帖子在底下評論,上門催收。甚至有催收方爆了他的通訊錄,給原手機號碼里近期所有聯系對象發催收短信,施加還款壓力。

  他逾期的近十個網貸平臺包括捷信、分期樂、來分期、桔子分期、買單俠、京東白條等,逾期欠款約2萬。很快,他艱難維持還款的信用卡也要保不住了。

  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持有的三張信用卡額度都已經用完,總欠款達四萬。在陷入債務危機后,他先是按照發卡行規定的最低還款額度勉力維持,不過很快連最低還款也支付不起,開始找中介代還。這種代還實際上是拿下一期賬單的額度償還本期欠款。委托還款后,以刷卡消費形式將還款金額刷出返還給中介,將賬單順延到下期,中介收取手續費。按照劉正的設想,只要能付得起手續費,理論上可以將賬單一直滾動下去。

  通過這種方式,劉正的三張信用卡也才茍延殘喘不到一個月。

  今年9月,他其中一張招行信用卡額度由2.2萬元降到五千,斷了他最后的“保卡”希望。

  “降額后連找人代還也不行了,相當于還完卡債后沒有額度把錢刷出來給人家,接下來就坐等信用卡逾期了。”劉正說。

  劉正所在的微信群聚集了近150名共債者。逾期不久的入群者大多焦慮、恐懼,習慣開啟連珠炮式的發問,逾期已久的“老油條”常以過來人身份傳授經驗。

  當中一條廣受認可的經驗是,當網貸和信用卡同時出現欠款,一定要扛住網貸催收壓力,力保信用卡,避免征信出現污點。

  “大部分網貸平臺不納入征信,最多就是爆通訊錄,打電話、發短信騷擾或者恐嚇,熬一熬就過去了。信用卡不一樣,雖然銀行催收手段相對溫和,但會導致個人征信出現污點,千萬不要逾期。”一位共債者告誡界面新聞記者。

  實際情況卻是,越來越多的共債者正在喪失信用卡這最后一道防線。

  自2018年三季度起,信用卡不良率開始上升,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2019年半年報中披露信用卡資產質量數據的10家上市銀行中,7家銀行不良率上升,僅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成都銀行三家下降。

  部分上市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數據 制表:界面新聞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838.84億元,環比增長5.19%。

  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近兩年信用卡逾期高發人群與共債風險緊密相關,大致可分為兩類人群:一是借舊換新的共債者,包括藍領及部份經營不善的小企業主;二是套取信用卡資金投資P2P理財的投資者,當中不乏白領。

  2018年網貸平臺集中出事產生連鎖反應,共債者借新還舊鏈條斷裂,難以從網貸平臺籌措資金歸還欠款;投資者本金損失,無法歸還從銀行得到的低利率資金。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在研報中指出,表面上看共債者只是杠桿率較高的個體,用銀行資金投資P2P理財、將資金投入經營領域、借新還舊三條鏈條的加入使得共債風險鏈條變得異常脆弱。無論是共債者還是投資者,其核心還款來源都不是自身收入,而是網貸平臺的貸款或盈利。2018年網貸平臺爆雷直接導致共債風險通過共債者和投資者兩條主線,向銀行表內傳導。

  大躍進的反噬

  某股份行信用卡風控負責人認為,信用卡風險上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監管對P2P平臺整治影響了部分網貸公司,導致共債人群的資金鏈斷裂,間接影響到信用卡上的風險表現;二是掃黑除惡下部分催收公司受到沖擊,而貸后催收是信用卡風控重要一環;三是經濟形勢導致不良率上行。

  “大環境對各家銀行多多少少會產生沖擊,影響各家銀行信用卡資產差異的重要變量是,在過去兩年發卡大潮中,是否守住風控底線,或者是說把底線放低了多少。”一位信用卡資深人士說道。

  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信用卡發卡高歌猛進,發卡增速均呈兩位數增長。

  根據央行公布的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截至2017年末,全國信用卡(包括借貸合一卡)累計發卡數量達5.88億張,同比增長達26.35%;2018年末累計發卡數量達到6.86億張,同比增速達16.73%。

  股份行發卡增速最為明顯,2017年多家股份行發卡增速超過50%。2017年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新增發卡量分別為1040.22萬張、1509萬張、1219.04萬張,同比增長119.37%、80.0%、74.02%。

  2018年中信、平安、光大新發卡量超過1500萬張。其中平安銀行發卡增速由2017年的80%下滑至2018年的15.1%;2018年中信、光大發卡增速下降至43.44%、64.09%,增速依然強勁。

  浦發銀行雖然未單獨披露新發卡量,但其兩年累積發卡量增速在上市銀行均排名前列。2017年浦發信用卡累計發卡4116.52萬張,同比增長49.24%;2018年累計發卡5650.54萬張,同比增長37.26%。

  “發卡增速高與不良率抬升沒有必然關系,”上述風控負責人指出,”我們看到一家銀行新發上千萬信用卡覺得有點夸張,但如果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這個數字并沒有大到不合理。”

  但上述資深人士認為,過去兩年信用卡發卡大潮中銀行風險敞口相對較大,發卡門檻有所降低,伴隨經濟下行壓力,部份客戶資質加速惡化導致不良激增。這部分客群具有多頭借貸的特性,抗風險能力較弱。

  “貸前發卡審批是整個信用卡風控最重要的一環,后續風控手段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他強調。

  “怎么理解降低發卡門檻,每家銀行都會根據風控模型給申請者打分,早些年可能要打到80分才能通過審批,2018年可能到70分就可以批下來。各家銀行或多或少放松了尺度,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另一位風控人士透露。

  另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些激進的銀行甚至將發卡審批權限下放到分行。絕大部分銀行的信用卡都由卡中心統一審批,進行集中管理,分行風控水平參差不齊,下放審批權存在隱患。尤其將一些幾十萬的高額現金貸也下放到分行,風險顯而易見。”

  上述股份行信用卡風控負責人坦言,過去兩年守住風控底線真的很難,壓力主要來自同業。

  “各家銀行對彼此業務盯得很緊,內部檢視壓力挺大。不光我們,很多銀行風險團隊都會被檢視人員問,你看某某行掙了幾百億,你們掙了多少億,為什么差別這么大。人家發卡政策放松了,你們是不是也該松一松。”

  他透露,信用卡業務突飛猛進的浦發銀行是讓他們倍感壓力的銀行之一。2017年浦發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總收入487.51億元,增速高達125%。2018年開年后僅用三個月,其信用卡營業收入就突破百億,全年收入達552.78億元。

  “當時各家銀行開會碰到浦發的同事,大家還會開玩笑跟他們說,你們害得我們被檢視。”他回憶道,“從風險角度講,就是你頂不頂得住同業壓力。頂不住,就只好這么做,等過幾年風險上升了再說。“

  2018年下半年開始,信用卡不良加速暴露。浦發銀行2018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上升0.49個百分點,2019上半年較2018年末繼續增長0.57個百分點,增速繼續擴大。2019年上半年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突然大幅提升0.97個百分點。

  上述風控負責人告訴記者,上述不良率尚不能完全體現信用卡實際資產質量。“不良率跟每家銀行核銷有關,核銷多一點,不良率的數字就好看一些。各家銀行核銷標準存在差異,但銀行沉淀利潤越高,就有更多空間提取撥備進行核銷。

  “但計提撥備會影響當期利潤,我們私下了解到,有部分銀行2018年或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中心利潤出現下滑。很有可能就是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應對資產惡化,拖累了利潤,為前期激進做法付出了代價。”他補充道。

  不良拐點在哪里

  去年開始,行業已經關注到信用卡資產質量問題,少部分嗅覺靈敏的銀行在2018年初就已采取管控措施。

  “我們從2018年初開始控制發卡增速,是動手比較早的銀行。行業普遍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初開始有動作,因此可以看到上半年各行發卡速度明顯慢下來。”一位上市銀行高管告訴記者。

  近日有報道稱,7月底監管召集部分銀行分管管理層前往北京開會,要求銀行控制信用卡業務,下半年不得新增規模,不得下發考核指標。

  該高管表示,其所在銀行并沒有收到明確的窗口指導。“但監管開了好幾次會都在強調,感覺信用卡風險在上升,總的來講覺得發展激進了一些,所以特別強調各家銀行要控制好風險,”他指出,“倒沒有明說不能發展太快,但我們解讀的話,或多或少有這個意思。”

  當前信用卡風險政策調整主要圍繞防范共債風險展開。一方面發卡端謹慎授信。某股份行信用卡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該行主要以低風險客群為準入對象,例如繳納社保、公積金、個稅和有房等優質職業客群。

  界面新聞記者走訪過程中,廣發銀行信用卡推銷員工告訴記者,如果是工廠藍領,即便工廠繳納社保也比較難批下來,原因是藍領換工作頻率太高。

  這與此前發卡大潮的情形形成對比。

  劉正告訴界面新聞,他個人的第一張信用卡是郵儲銀行的,是2018年在貴人鳥工廠打工時辦理的,當時銀行辦卡人員在工廠門口支起攤子免費辦理。第二、第三張信用卡則是通過某個給銀行導流的app辦理,每張卡審批通過可獲得一百元返現。

  發卡端另一個重要舉措是控制信用卡授信額度,嚴格執行“剛性扣減”。“剛性扣減”是指銀行給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額度時需扣除用戶在其他銀行已獲得的額度,比如銀行核定該用戶授信額度是10萬元,客戶在其他銀行已有6萬元額度,則該銀行最多只能給這位客戶4萬元額度。

  “今年監管對‘剛性扣減’檢查得非常嚴格,我們也在嚴格執行。”華南某股份行信用卡人士透露。

  針對存量“共債客群”,各家銀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循序漸進地降額。上述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該行系統自動按規則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對預警的客戶采取下調額度或限制交易,以控制并降低高風險客戶占比。

  信用卡不良拐點什么時候會出現?

  該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該行新發放業務的資產質量穩定向好,總體預計下半年信用卡不良新增將趨于平穩。

  “我們動手比其他銀行快了接近一年,內部定下的目標是今年三季度、四季度不良早期指標停止上升,甚至開始有一點下降。最近兩個月這個指標已經在往下走了,但不排除會有反復,要持續6個月才能判斷已經形成趨勢。”上述上市銀行高管透露。

  他補充道:“行業不良拐點肯定比我們慢,具體時間很難講。大家肯定都是在做控制,但不好說什么時候能夠出頭,因為經濟大環境還不明朗。”

  在業內人士看來,還有一個新的變量會影響信用卡不良生成。

  9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于加強P2P網貸領域征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P2P網貸機構接入征信系統,加大對網貸領域失信人的懲戒力度。

  “大多數共債客群傾向于先還信用卡,盡量不讓征信出現污點。現在將網貸平臺和銀行拉到同一水平線,就考驗各家機構的催收水平,問題是銀行催收手段較網貸平臺相對溫和,在催收上不占優勢,對銀行短期不良是個壓力。”有業內人士表示。

  但上述銀行高管認為,網貸平臺納入征信重要意義體現在解決銀行信息不對稱問題,能夠有效防范多頭借貸與共債風險。目前銀行掌握網貸平臺借貸數據是缺失的,除了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還要需要向多家第三方平臺購買數據。即便如此,也是盲人摸象,沒有一家平臺數據是完整的。”

  “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我們希望發卡審批時能借助完整數據看清客戶的風險,最大程度降低逾期可能性。從源頭把控住客戶質量,而不是等客戶逾期,再去頭疼還款順序問題。”他補充道。

  (應采訪對象的要求,文中的劉正為化名)

責任編輯:王進和

信用卡 發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
  • 09-25 科博達 603786 26.89
  • 09-25 豪爾賽 002963 --
  • 09-25 晶豐明源 688368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