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彭文生:央行數字貨幣若不支付利息或對支付寶等產生擠壓效應
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引發市場熱議。
9月6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談及數字貨幣時,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如果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不支付利息,可能會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產生很大的擠壓效應。
彭文生分析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兩種可能: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利息可能導致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因此從積極的角度看,這增加了貨幣政策執行的工具,央行可以調控基礎貨幣的利率來調控宏觀環境。而不好的影響就是擠壓現有的體系,支付利息就相當于銀行存款,未來人們可能就把在銀行的存款轉化為央行的數字貨幣,將會擠壓銀行的利潤。彭文生認為,這有利于改善金融體系的結構。
第二種可能是,如果不支付利息,央行發行貨幣對銀行的影響較小,但是對螞蟻金服和騰訊的影響就比較大,這時是作為支付手段的競爭。這會帶來另一個爭議,因為螞蟻金服騰訊的支付產生大數據,這個大數據本身是有價值的,可改善經濟運行的效率。大數據到底是公共部門擁有,還是私人部門擁有?如果央行數字貨幣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產生了很大的擠壓效應,央行掌握大數據,當然對宏觀調控、對宏觀形勢的判斷有幫助,但在微觀的商業模式是否可取仍值得考量。
以下為演講全文:
剛才肖風總從技術和微觀的角度談了談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的看法,我從宏觀政策或者是宏觀含義談談我對數字貨幣尤其是央行的研究發行數字貨幣的含義。
數字貨幣的機遇和挑戰或者風險在什么?從宏觀角度來講,我自己的一個理解,它的機遇是提高經濟效率,它的挑戰是加大貧富差距、收入分配的差距。提高效率大家很清楚,我們觀察周圍發生的這些事情,包括現在滴滴快車這么方便的。它的挑戰是什么、機遇是什么?贏者通吃,體現在好多方面,相關的投資者應贏者通吃,相關公司雇員的工資也比較高。最近有一篇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通過微觀數據研究,美國雇員工資的差距到底來自于什么。他的基本觀察,現在2/3差距的來源是來自于你給哪一家公司服務,而不是你的工種,只有1/3才來自于你的工種。傳統經濟,你從事什么工作、從事什么職業,收入差距最主要的來源。現在似乎不是,現在是你要為Google、為Facebook、為騰訊、為華為工作,同一個工種工資差距就大了,這是一個挑戰。
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我們怎么理解數字貨幣的問題?比特幣,電子貨幣或者穩定幣,像中國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第三種,就是現在討論很多的央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不會是一個貨幣,是一個投機性的資產。
我主要是從私人部門的穩定幣或者電子貨幣和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比較,我想從兩個方面,一個是貨幣需求、一個是貨幣供給。我們貨幣做什么?貨幣的三個功能:支付手段、儲值工具、計算單位。支付手段,過去是現金,現在有電子貨幣,微信支付、支付寶。儲值工具,就是帶有利息的,銀行存款、國債,是主要的流動性資產,這兩個差別很大。
支付工具對宏觀經濟的含義是不大的,提高了我們生活的便利,但是宏觀影響是沒有什么的,為什么?是經濟活動的一個結果,我們對現金需求多少是決定于現在的經濟環境,經濟好交易需求強,我們對現金的需求強,經濟不好、交易需求不多,我們對現金的需求就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如果主要目的是取代現金,像我們現在講的,我看到媒體報道,咱們央行目前初步的計劃是二層結構,維持央行和商業銀行的二層結構,主要目的是取代現金,也就是說不會付息。這是一個模式,當然學術界在國際上也有其他的討論,央行的數字貨幣支付利息,支付利息和國債、銀行存款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了,只是發行人不一樣,這兩個對宏觀經濟的含義差別就很大了,就是我剛才講的,替代現金宏觀影響微乎其微,可能會增加我們支付的便利,但是支付利息影響就大了,人們追求安全性資產,風險資產的價格就要下跌,經濟影響就大了。這個時候央行就應該增加基礎貨幣、增加流動性資產,來阻止風險資產價格的下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到底付息不付息,是流動性資產還是支付手段。
電子貨幣從穩定幣的角度講,Facebook發行Libra開始有什么影響?開始是沒有影響的。Facebook發行Libra中國的螞蟻金服、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下一步的發展就是金融,大數據的基礎上發信貸,信貸創造貨幣。這是從數字貨幣的需求端來講,供給端來講貨幣怎么發出去的?通過什么渠道發出去的?這對經濟影響大了。如果支付利息可能導致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一個影響可以說是好的影響,增加貨幣政策執行的工具,央行可以調控基礎貨幣的利率來調控環境。一般認為不好的影響就是擠壓現有的體系,支付利息現在說銀行存款,有些人可能就把在銀行的存款轉化為央行的數字貨幣,對銀行來講擠壓他們的利潤。這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我認為是好事情,當然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我認為它是會改善金融的結構。如果不支付利息,單純取代現金對銀行影響就很小了,但是我估計對螞蟻金服和騰訊的影響就比較大了,因為支付手段的競爭。這里面就帶來一個爭議,因為螞蟻金服騰訊的支付產生大數據,這個大數據本身是有價值的,改善我們經濟運行的效率的。這個大數據到底是公共部門擁有,還是私人部門擁有,我們有一個堅定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如果央行數字貨幣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產生了很大的擠壓效應,央行掌握了大數據,當然對宏觀調控、對宏觀形勢的判斷有幫助,微觀的商業模式我覺得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最后就是剛才我講的貨幣投放量方式,其實一個是信貸、一個是財政,我們的問題是信貸的擴張太厲害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其實是一種財政行為,所以我認為在現在這個階段貧富差距特別大的階段,金融風險比較大的階段,我們更需要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而且是發行支付利息的數字貨幣,來改善我們的金融結構。 (未經演講者審核)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