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發審委機構人員不再進擬任名單 帶來哪些變化?

新一屆發審委機構人員不再進擬任名單 帶來哪些變化?
2019年01月21日 01:16 新京報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21人擬任名單公布,券商、基金等機構不再有人員進入擬任名單,這意味著與新股審核有利益關聯的人員占比大幅下降。

  1月18日晚,中國證監會公布了新一屆發審委委員21人的擬任名單,這意味著第十七屆發審委(大發審委)超期服役即將畫上句號。

  證監會發審委在新股發行上市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家企業最終能否躋身資本市場,要看發審委委員是投贊成票還是投否決票。因此,發審委委員的專業性、盡責性對資本市場及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人數雖然減少了,但“審核從嚴”的標準不會改變,這既是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出了問題將實施終身追責”機制的必然結果。因此,對于那些抱有僥幸心理,或帶病闖關,或本身存在問題的企業,蒙混過關的可能性將非常之低。

  審核從嚴仍將是新一屆發審委的標簽,這也是新一屆發審委成立后諸多變數中最大的“不變”。

  此前,A股市場由于IPO暫停、IPO過會率高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排隊企業數量水漲船高,最高峰時達800家左右,形成了IPO“堰塞湖”。但在大發審委實行從嚴審核之后,排隊企業撤回申請材料、終止審查的數量大幅增加,對IPO“堰塞湖”的緩解起到積極作用。截至2019年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298家,其中已過會32家,未過會266家。新一屆發審委延續的從嚴審核標準,對于排隊企業數量的進一步下降,對于最終解決IPO“堰塞湖”問題,以及對于IPO企業隨報隨審的實現,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近幾年的IPO過會率呈現下滑態勢。2016年IPO過會率高達90.6%,2017年10月大發審委開始履行職責,當年IPO過會率下降為78%,2018年進一步下滑為57%。但2019年這一格局或將生變。一方面,從嚴審核所產生的威懾力導致問題企業不敢排隊;另一方面,通過一年多與發審委打交道,保薦機構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更好地解決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個人預計,2019年IPO過會率可能會在2018年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開年審核出現的“審4過4”現象或已露出些許端倪。

  去年9月30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就《關于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的決定》(簡稱《決定》)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將允許發審委委員參加初審會。一家企業要上市,須經歷申請、受理、預披露、反饋會、見面會、預先披露更新、初審會,而后再到發審會的流程。發審委委員參加初審會,實際上是將發審工作前置,有利于發審委委員提前發現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在相關企業進行解決或更正后,更有利于企業順利過會,這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其實是一大利好消息。

  此外,根據證監會制定的《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規定,發審委委員人數為66人,此次公布的擬任人選為21人,只有大發審委的三分之一。從人員結構看,證監系統10人,深交所3人,律所5人,會所3人,像高校、資產評估、券商、基金等機構不再有人員進入擬任名單,這意味著與新股審核有利益關聯的人員占比大幅下降,有利于審核更加“單純”。委員人數大幅精減,審核力量集中,也更方便統一審核的尺度與標準,制造更公平的審核環境。

  當然,新股審核最重要的是委員們能為市場與投資者把好關,最終目的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投資價值。也只有從嚴審核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從嚴審核所產生的最積極變化。

  □曹中銘(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張國帥

發審委委員 IPO 堰塞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3 七彩化學 300758 22.09
  • 01-29 福萊特 601865 --
  • 01-23 恒銘達 002947 --
  • 01-23 西安銀行 600928 --
  • 01-17 華致酒行 300755 16.7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