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落地:“荒野求生”開始
劉俊晶
汽車領域的新進入者眾多,在過去的2017年里,造車新勢力紛紛落地。有人嶄露頭角,有人自亂陣腳,有人瘋狂融資,有人不知所措。這是汽車行業百年歷史里難得一見的景象——編織著理想、欲望、金錢和名利,造就出這一場造車新勢力的眾生相。
據不完全統計,新的造車企業目前已經突破60家,并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這其中,有包括以威馬、電咖、FMC為代表的由傳統車企高管再創業組成的“老兵團”,也有以小鵬、蔚來、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造車戰隊,還有以萬向、前途、杉杉、零跑為代表的“跨界圓夢”梯隊等。而在被視為造車新勢力從發聲到落地的質變之年,2017年故事良多。
這一年里,因為賈躍亭頗受關注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Futures,以下簡稱FF)在年初發布了FF91,但因樂視債務纏身而負面不斷。年底,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ES8上市。此外,云度小型純電動SUV云度π1以及電咖汽車純電動A0級車型EV10也在2017年宣布上市。除此之外,威馬汽車首款量產SUV車型EX5亮相,小鵬汽車也在CES展會上正式發布了首款量產車型G3。這些造車新勢力的佼佼者將造車從紙上到付諸行動,將造車新勢力和傳統造車企業的競爭變成了現實。
傳統車企開始正視面對這些逐漸成長起來的新對手們并不得不做出改變。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造車新勢力落地給汽車行業帶來的積極意義和良性的變化。傳統車企開始更在乎消費者的真實意愿,諸如上汽集團等傳統造車企業甚至改變造車方式,嘗試C2B造車。而豐田、寶馬等跨國造車巨頭甚至從全球戰略的高度,宣布轉型成為出行領域的公司,擺脫傳統汽車制造商的身份。而對于跨國車企而言,與中國企業合資成立新能源公司已經成為難以避開的新選擇,由此引發新一輪的合資潮。
這些前所未有的變化,都在中國這個巨大的汽車市場里一一發生,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血液。從更深層的角度而言,動作頻頻的新造車勢力所集合的已經不僅僅是汽車界的話題和資源。這些加速產品布局和落地的新造車企業背后都有著巨大的資本支持。從直接入股到戰略合作,互聯網領頭諸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紛紛參與,意圖搶占這一新風口。
這樣的變化也讓汽車正在朝著更寬廣的賽道發展,為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新思路。“新能源汽車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是吸引各路資本不斷涌入的原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金融分會副秘書長解淳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蔚來汽車、威馬汽車、車和家、FMC、愛馳億維、零跑汽車已累計融資超過226億元。其中,吸金能力強大的蔚來汽車5輪融資就超146億元,威馬汽車也已累計融資超120億元。
對此,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曾自信十足的放言;“在電動車方面,外資品牌在中國沒有機會。”但這樣的聲音,也難掩造車新勢力之間激烈的競爭和較低的存活幾率。原上汽集團CFO、上汽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谷峰在加盟愛馳億維后曾公開表示,新造車企業目前蜂擁而至,但最終淘汰率可能非常驚人。“我認為,未來能夠活下來的新造車企業可能僅有3-4家。”對于已經超過60家的新造車企業而言,這樣低的存活率非常殘酷。
目前,造車新勢力已經步入產品落地前的“最后一公里”競爭,除在融資規模和商業模式上的比拼之外,很多新造車企業或將死于產品。對此,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汽車產業鏈復雜,新創企業面臨的挑戰很多。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零部件供應商會認為這些新造車企業規模較小,給他們提供配套難以實現成本分攤。此外,一些新造車企業未來必將會被市場淘汰,零部件供應商對其的投入也會面臨打水漂的風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尤其是面對2018年即將調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新造車者面臨的挑戰著實不小。所以,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是慘烈激戰的一年,新造車者必須建立起競爭的“護城河”,而且時間緊迫。而對于盲目造車的新進入者或者追隨者,及時更換賽道以避免未來損失加重,或許最現實也是最殘酷的一個選擇。
責任編輯:帥可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