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理財現熱銷 銀行互金齊搶客
“年終獎今天剛到賬了,目前也沒啥大件要買,先買個短期銀行理財產品賺點收益吧。”在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過程中,與“85后”唐晶有類似想法的投資者不少。歲末年初,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也終于迎來一波小高潮。融360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6%,環比上升0.02個百分點,平均期限為5.7個月。
與此同時,不少新型互聯網理財平臺,也趁著農歷春節的節日效應,推出不少應景的產品,參與“搶客大戰”。投資人士表示,未來市場利率仍然是看漲的,但是短期來看春節后資金面偏緊局面會得到一定緩解,所以未來理財收益上升動力不足。有意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需要留意募集期的長短。而對于P2P等新型互聯網理財渠道,投資者在挑選平臺時應更加審慎。
“驚現”10%預期收益產品
“一年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水平都不太給力。臨近春節,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終于漲了一些,不少都超過了5%,趕緊買一些。”在近幾日的采訪過程中,中國證券報記者聽到不少類似聲音。
“與往年一樣,今年我們在春節前會連續發售一些高收益理財產品,很受客戶青睞。”某股份制銀行北京地區支行客戶經理張靜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打開手機銀行就可以在理財欄目中看到,目前還有部分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在售,但是很快就會售罄了,因為這是面向全國范圍發售的。”
中國證券報記者登陸金牛理財網查詢時發現,多家銀行在農歷春節前夕推出了預期年化收益超過5%的理財產品,個別甚至高達10%。比如,交通銀行(港股03328)發行的“得利寶·私銀慧享系列人民幣理財產品”,屬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期限9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0%。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上周(2018年2月3日-2月9日)296家銀行共發行了1938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增加13家,產品發行量增加157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9%,較上期增加0.02個百分點。
融360分析師表示,春節之前銀行資金流動性偏緊,理財收益還處于小漲之中,個別銀行還會搞一些送禮品的活動。雖然說未來市場利率仍然是看漲的,但是短期來看春節后資金面偏緊局面會得到一定緩解,理財收益上升動力不足。春節之前購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資金的流動性問題,因為銀行理財的購買金額比較大,而春節期間又是消費的高峰期,所以盡量預留出一定的流動性資金,這部分錢可以放在貨幣基金這種靈活性較強的產品中。
記者發現,為了最大程度“攬客”,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上也做起了文章。比如,浙商銀行(港股02016)考慮到部分客戶有流動性資金的需求,購買了浙商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如在中途有資金需要,可隨時通過線上渠道進行理財轉讓,或可通過浙商銀行的增金財富云進行質押貸款。
銀行理財收益存變數
對于農歷春節后續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走勢,多數券商分析人士認為總體趨穩,但仍存變數,需待資管新規落地后銀行理財細則的明確。
天風證券認為,2017年結構上來說,銀行理財去同業化、表內化、增配權益資產類的傾向較為明顯。預計未來金融監管仍將繼續推進,理財去同業化的趨勢仍將延續。在去負債情況未能明顯改變前,表內理財的增長趨勢也將持續,但是有待資管新規落地后明確保本理財的處理方式。
中金固收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在新的資管統一監管框架下,保本理財面臨的監管環境存在較大變數。但由于銀行負債荒問題仍然存在,對一般存款爭奪愈演愈烈,保本理財發行意愿也有階段性提升。”該人士指出:“收益率的抬升主要原因是銀行為了維持理財總體規模不下降,大力發展個人理財彌補同業理財減少的缺口,從而必須要付出高成本吸引個人客戶購買理財。”
投資互聯網理財需“安全第一”
不得不提的是,新型的互聯網理財,在節日理財中愈發扮演著重要角色。不過,相較于往年,2018年農歷春節期間的互聯網理財平臺顯得“較為低調”。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互聯網金融仍處于風險整治階段。盡管如此,“寶寶類”、P2P等互聯網理財渠道明顯高出的收益率,仍舊吸引了不少投資者。
“我把年終獎的一半,分散投進了3家比較熟悉的P2P平臺,還在余額寶里放了幾千塊以備不時之需。”90后李可,將從互聯網金融平臺“薅羊毛”當成一個小愛好。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27日至2月2日,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3%,1月份以來有漲有跌,總體來看比較穩定。投資人士建議,春節之前買寶寶理財,一定要趕在2月13日(周二)15:00點之前買入,這樣當天基金公司能確認份額,2月14日就可以拿到收益,而且春節長假期間也有收益,不然將損失至少9天的利息收益。
“當然,‘薅羊毛’的同時我也很注意資金安全、分散投資。”李可如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李可的選擇,其實是一個投資群體的縮影。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發布的《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互聯網理財指數由2013年的100點增長到2017年的695點,四年時間增長了近6倍。就絕對規模而言,互聯網理財規模由2013年的2152.9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5萬億元,以此推算,到2020年的互聯網理財規模有望達15.5萬億元。
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則提醒投資者要“擦亮雙眼”,選擇靠譜的互聯網理財平臺。他說:“按照監管要求,合規的P2P平臺應該是純信息中介屬性,P2P平臺只是投融資間的撮合方,不提供擔保。用戶選擇時要擦亮眼睛,不要選擇不合規的平臺。同時,用戶在選擇好的平臺進行投資時,也可以盡量地做到分散投資,將資金出借給多個借款人以降低風險。”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