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拉新提現難 互聯網醫療的流量迷局

平安健康拉新提現難 互聯網醫療的流量迷局
2021年03月01日 20:05 新浪財經綜合

  消費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誘導消費者的話術和騙局都有哪些? 黑貓投訴平臺幫您避開這些消費障礙,保障您的合理投訴訴求。【消費投訴,就上黑貓】

  原標題:平安健康拉新提現難 互聯網醫療的流量迷局 來源:北京商報

  社交拉新似乎被平安健康搞“糊”了。近日,有用戶向北京商報記者報料稱,在平安健康平臺拉新獲利后,提現時出現賬戶異常等提現受阻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活躍用戶體量上不占絕對優勢的平安健康,正在試圖通過社交拉新尋求用戶增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平臺如何增加用戶黏性,是平臺未來發展最應直面的考題。

  提現異常 平臺拉新“滑鐵盧”?

  愈發受寵的低成本社交拉新模式,在平安健康平臺出現了“污點”。近日,有用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參與平安健康的“邀請賺錢”活動時,拉新得到的獎金無法提現。

  平安健康用戶周先生(化名)表示,他在去年參加平安健康App的拉新活動,成功拉新16人,在嘗試提現時,多次提現失敗,并提示他“賬號異常”。平安健康客服人員回復該用戶,存在“非正常拉新”行為,賬號已封,賬號會在一個月后解封。對此,周先生表示,他第一天提現提示失敗,原因是賬號異常。

  不少用戶有著與周先生一樣的經歷。一位用戶因上述同款問題,在黑貓投訴發起集體投訴。據悉,黑貓投訴的集體投訴是指同一個涉訴事件有多人存在消費糾紛。

  另一位用戶表示,他在平安健康獲得的拉新獎勵達到可提現的金額后,頁面卻顯示“活動火爆,稍后再來”。客服人員對此回復,用戶需要提供私人信息才能提現。該用戶卻認為,這是在沒有提前通知的前提下更改提現門檻。

  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對于“平安健康拉新提現受限制”之類的投訴多處于未完成處理的狀態。

  另外,截至發稿前,平安健康App的“邀請賺錢”仍在頁面。該活動頁面顯示,“限本月,每邀請1人得10元”,提現金額“門檻”為20元。活動規則提到,獎勵提現截止時間,在活動結束后一周內,逾期未進行提現的,所獲得獎勵將失效。而客服人員提到的封號期限為1個月。這也就意味著,用戶開啟“拉新”并在超過1周時間后達到提現的標準,如果賬號因“非正常拉新”而封號,拉新所得獎勵將失效。

  對于上述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平安健康發送了采訪郵件,并通過平臺意見反饋提出采訪問題,截至發稿前,該平臺并未給出回應。

  效果待顯 擴容≠提質

  平安健康推出用戶“邀請賺錢”,也側面反映出平臺對新流量、高質量流量的渴求。

  據悉,平安健康(原名平安好醫生)自2015年App客戶端正式發布,業務包括在線醫療、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與互動四部分。今年1月,平安好醫生宣布更名為“平安健康”。平安健康2020年財報顯示,期內,該公司全年營收68.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5%。

  相比之下,從2015年截止到2020年,平安健康總營收分別為2.79億元、6.01億元、18.68億元、33.38億元、50.65億元、68.7億元。2020年的營收同比增速僅為35.5%,遠低于2019年的51.7%和2018年的78.7%的增速。

  疫情的出現,讓互聯網醫療平臺流量不斷增長。雖然平安健康的營收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是增速已經明顯呈放緩的跡象。

  另外,平安健康最近數據顯示,平臺注冊用戶數約為3.73億人,較2019的3.15億,增長18.3%,月活用戶量約為7260萬,上一年同期數據為6690萬。而同為互聯網醫療平臺的京東健康公開數據顯示,平臺總用戶數超1.5億,月活用戶量約為7250萬。一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指出,從月活躍用戶在注冊用戶中的占比來看,平安健康平臺的用戶質量稍遜于京東健康,平臺的潛在用戶仍有待開發。

  在疫情防控的“高光”時刻過后,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均面臨流量增長的挑戰。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曾直言,與京東商城相比較,京東健康的用戶滲透不足20%,京東健康的活躍用戶數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

  阿里健康2020年中期報中提及的活躍用戶值最高的業務為阿里健康獨家運營的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數字超過3.3億,但不難看出該業務對支付寶的流量倚仗。

  升溫背后 存黏性難題

  疫情下,愈來愈多的用戶接觸到互聯網醫療,讓行業不斷受到關注。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向政府以及社會證明了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是對分級診療的補充作用。不過,從目前來看用戶看病習慣依然集中在線下。當行業熱潮隨之退去,如何增加用戶黏性、提高留存率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2018年7月17日出臺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時,應當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后,方可針對相同診斷進行復診。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并且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僅可以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線開具處方。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用戶從線下往線上遷移的制約。

  對于行業的發展,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分析表示,互聯網醫院應是一個過渡形態,行業將逐漸向互聯網醫療服務,以及數字健康或數字醫療服務等方向轉化。當下,互聯網醫院仍然以既有的醫療服務體制落地互聯網,會存在些許水土不服。

  孟立聯強調,無論互聯網醫療的服務形態如何,各個主體都應該遵循分級診療的基本規則。也有業內人士提到,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在于對人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破解,讓一些小病或小問題能夠通過互聯網醫療達成分級診療、形成分流。

  通信高級工程師、戰略規劃專家楊波分析認為,政策和監管可以嘗試對低風險醫療行為適當“松手”,這對在線醫療從“咨詢”到涉足“診療”將是利好信號。以此為基礎,醫療實體機構有可能很快實現低風險疾病在線分診、復診,進一步擴大醫院的業務范圍,同時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將有可能通過尋找監管與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合理中間點,加速實現在線診療的合法化,這樣將有利于實現需求人群向線上的轉移。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9 正弦電氣 688395 15.95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04-19 瑞華泰 688323 5.97
  • 04-19 志特新材 300986 14.79
  • 04-16 華生科技 605180 22.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