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9月27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新時代金融擴大開放與保險業改革發展之路”。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和發表主題演講。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要解決為了誰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我們就難以理解改革以及改革背后出臺的一系列措施。”王和說。
對于怎么理解保險在資管新規開啟的全新時期地位和作用, 王和表示,保險將在未來居民財富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點可以從全球的實踐得到證明。通過全球的實踐可以看到保險在居民財富管理中的占比大概要占30%以上,而中國目前只是5%—10%之間。
他還強調,保險是管理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者,所以背后應該遵循的古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特別是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資金是要為被保險人養老送終的。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王和: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石景山區委區政府的邀請來參加這一次活動。同時祝賀石景山銀行保險產業園初具規模,因為在還是一張圖紙的時候我就來過,看到今天呈現了這樣的規模確實讓人非常的歡欣鼓舞。
今天給我的算是命題作文,談一下資管新規背景下的銀行保險未來的發展。
今年3月份,監管部門發布了資管新規,資管新規盡管去年已經發了一個征求意見稿,但是最終新規發布了之后還是引起了市場不小的震動。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總的來講覺得要按照資管新規來執行,從實際的層面看還面臨著比較多的挑戰。我覺得這正是資管新規的一個訴求所在。
我們怎么去看資管新規?從面上來講,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資管新規出臺的大背景。資管新規是在去年3月份人大決定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重構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進行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背后是有它的邏輯基礎的,而之后出臺的一系列規定都是符合這個邏輯基礎的,或者說順著這個邏輯基礎展開的。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們也學習借鑒了很多西方的經驗、技術、理論,但是走到今天,我們真的要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所以,總書記在很多場合說,我們要重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我覺得這就涵蓋了要重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秩序。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要解決為了誰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我們就難以理解改革以及改革背后出臺的一系列措施。這是從面上理解資管新規出臺的背景。
第二,怎么理解保險在資管新規開啟的全新時期,它的地位和作用。 資管新規出臺之后,方方面面發了很多文章,專家學者表達了各自的看法,但總的說法就是保險影響的相對少,而且是相對利好。我部分同意這種觀點,監管體制改革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訴求,就是要重構中國國民財富管理的秩序和結構。
過去國民財富管理的秩序和結構,事實證明是需要我們做一些反思和調整的。未來銀行、保險、證券怎么服務于國民財富的管理,怎么讓廣大老百姓更好的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同時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就像姚會長講的,我們要高度關注風險問題,比如老齡化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怎么看居民的財富管理,怎么看保險在居民財富管理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我的基本觀點是保險將在未來居民財富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點可以從全球的實踐得到證明。通過全球的實踐可以看到保險在居民財富管理中的占比大概要占30%以上,而中國目前只是5%—10%之間。
保險在居民財富管理上具有三大特點:
1、雙向思維特點。不僅僅著眼于財富增值的管理,更要考慮可能面對風險過程中的財富損失。
2、保險具有長期性的管理。尤其是人身保險,人身保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的訴求是基于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
3、保險的財富管理具有代際管理的特點。這三個特點將在未來的國民財富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即要推動保險在中國國民財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不想談很具體的資管新規出臺之后對于保險的資產管理將產生哪些影響,主要從五個方面談一談我們如何站在更高層次理解資管新規,進而理解監管體制改革背后的邏輯和訴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向未來。所以我給的題目叫正本清源,回歸大道。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保險是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者,這個話是天經地義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曾幾何時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模糊的。大家可能還記得兩年多前舉牌的風波,學界和業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既然資金進了保險公司,就是保險公司的資金,所以保險公司的舉牌就是企業的經營行為。但是另一種說法是資金的屬性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能夠太任性。
保險是管理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者,所以背后應該遵循的古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特別是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資金是要為被保險人養老送終的。所以,忠人之事我們要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基于對生命的尊重。
第二,保險的本質是分散和降低風險。保險跟其他金融板塊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保險是處理,非轉移,其他的金融板塊更多的體現的是轉移概念,保險更多是對風險的管理,這是保險有別于其他金融板塊的靈魂所在。保險是通過“池”的原理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通過保障資金池的方式來平滑、來對沖、來消融風險。所以,保險的資金管理對于“池”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認知。
2、對于剛性的問題,保險對于風險的管理,尤其是對于被保險人對于未來風險不確定性預期剛性的確定的管理,應該強調它的“剛性”特征。也就是說,保險必須給被保險人實實在在的保障,讓被保險人對自己未來的生活能夠有預期,能夠有一個安寧的生活。
3、“長期”是保險經營的關鍵期詞。這一點是保險經營最需要的特質。保險經營中最需要的一個特質是對時間的敬畏。保險是一個“池”的概念,是一個基于長期的回歸的概念,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榮辱不驚。前兩年保險資管領域有一個說法叫“資產荒”,因為找不到跟它的負債匹配的資產,所以它“荒”。我當時就說過資產從來就沒有荒過,荒的是你的心。當你的心荒了,你對于資產管理、投資以及價值投資這些理念淡漠了、荒蕪了,才會出現所謂的資產荒。
4、敬畏、遵循并回歸“周期”。周期,尤其是風險周期,是保險經營的一個最重要的邏輯基礎,但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把這個周期當成技術來看待,其實周期不僅僅是技術,周期更是文化。人們不是不能夠意識到周期的存在,而是有的時候往往是在當下不能把握好。所以,古人才說“去人欲,存天理?!?/p>
這一次資管新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提出了智能投顧的概念。金融終將從一個更制度的平臺走向一個更技術的平臺,金融的技術屬性,科技賦予金融以更高的效率,以更大的可能,而在資管領域,智能投顧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應用,但是在智能投顧的背后也需要我們思考更多問題。金融的本質是認知科學,而認知科學的本質是計算科學,當我們終將迎來以大數據、以AI為代表的時代的時候,的確需要重新思考認知科學的變化對于金融的影響。
這項科學將被三個方面影響,數據、算法、算力。誰能夠擁有數據,誰能夠構建出所謂的算法,更重要的是誰擁有更強的算力,將決定誰可能擁有更多的未來。所以,我們一方面科技人工智能帶來的智能投顧對于金融、對于資產管理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背后可能帶來的問題,因為背后有一個很顯然的現象,它會產生資本富集效應,也就是說,誰擁有更多的資本,誰就可能擁有更強的智能投顧能力,進而就能夠在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擁有更強的地位。所以,面向未來算力即權力。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怎么看金融科技的問題?所以我才說金融科技要且行且珍惜。因為科技最終的目的是福祉于社會、福祉于人類,而這個福祉應該是普惠的,我們一定要很好的去理解。
今天講的是資管新規,細細的研讀資管新規,你會發現背后講的是投資老理。講的是為了誰、怎么做這些最根本的東西,也就是說講的是初衷的問題。所以,真正要理解資管新規,要踐行好資管新規,我覺得還是要不忘初心,要回歸大道。中國人講道理,道在前,理在后,道不在,理何堪。所以,這些年我們更多的講的是理的層面的問題,但漸漸忘了道的問題。我們做資管為的是什么?做資管肯定不是為了資管機構有多少大的發展,有多少盈利,而是為了我們的受托人,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叫成人達己。佛家有一句話,你把別人渡到了彼岸,驀然回首,你已然在彼岸。這就是我要跟大家講的內容,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