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分支行觀察PLUS
1
九河下梢天津衛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天津市區僅解放北路一條街就坐落著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包括12家國內銀行的總行。
當時的天津是中國北方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天津依然沒有一個跨區域的銀行,在1986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成立之時,天津市政府就向中央提出,希望恢復1917年開業的、總行設于天津的金城銀行,改名為濱海銀行。
但并未得到回應。
此后兩三年間,國內先后有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以及福建興業銀行獲準開業。
到了198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初步批準濱海銀行與港澳投資商合作,不過很快又被擱置。而在隨后的1992年到1995年3年間,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隊伍繼續擴大,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海南發展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相繼成立。
1996年后,國務院對銀行業實行審慎準入。此后直到2004年的8年間,國內沒有再批準設立任何一家新銀行。
天津再次將成立濱海銀行計劃提上議事日程是在2002年初,天津市政府意識到,上海浦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以上海浦發銀行為龍頭的發達的金融業所帶來的充沛資金。
鑒于此,天津也提出希望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成立一家地區發展銀行。
最初的方案是成立“濱海發展銀行”,在開發區內建立一個股份制銀行以滿足開發區內企業需求。有必要在如此之小的范圍內設立新銀行嗎?方案一出,遭到各方質疑,中國人民銀行也未對此明確表態,濱海發展銀行的動議再次被擱置起來。
當時的國務院領導人曾在某一場合直截了當地問天津市有關領導,天津想搞的這家銀行有什么特色?如果沒有特色,那與其它銀行的天津分行有什么區別?而后幾經定奪,渤海銀行被定位于利用民營資本、為民營資本服務。
直到2003年10月,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出任天津市市長半年后,渤海銀行終于獲國務院批準進行籌備。2004年12月30日,中國銀監會正式發文至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渤海銀行的籌建申請。
不過,對于渤海銀行的股東結構,銀監會有一條明確的要求,即地方財政不能控股。
在地方財政不入股的情況下,天津市將如何把渤海銀行打造成天津經濟的一條新的“供血”渠道成為了一個艱難的課題。
盡管銀監會不允許地方政府參股,但渤海銀行仍然需要政府信譽作為保證,只不過會選擇特別的入股方式。最終渤海銀行給出了一份完美的答案,由天津市政府的“影子”泰達控股來出資完成。
在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后,渤海銀行也趕在元旦節前宣布正式成立。2005年12月31日,總行地址位置天津市河東區海河東路218號的渤海銀行正式掛牌。渤海銀行的成立,也成為1996 年以來獲準設立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2
山雨欲來風滿樓
剛成立的渤海銀行,就流傳許多關于股權與人事問題的傳言,因此也注定會面臨一場狂風暴雨。
從后來發生的事情看,渤海銀行的人事問題的確經歷了波折,首批高層團隊在任職剛滿3年之際,幾乎整體大換血,上至董事長、行長,下至部門總經理都有所涉及,其中有部分人離職原因不明。
經歷了這場人事變動,渤海銀行也付出一定代價,在新高管團隊履新的第一年,資本充足率明顯下滑,直逼10%的監管紅線。
據渤海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08年該行資本充足率13.24%。到了2009年末,該指標下滑至10.21%,勉強達標。
在經營方面,2010年渤海銀行因房貸違規,成為遭監管的反面典型。北京銀監局在調查中發現,渤海銀行存在放貸違規行為,首付比例低于4成,利率亦打折扣,基于此,渤海銀行北京分行房貸業務在2010年3月被全面叫停。
面對充足率吃緊的窘境,渤海銀行曾在2009年進行過一次配股用來補充資本,次年10月,又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10億元次級債。但截止到2010年末,其資本充足率僅為10.79%。
顯而易見,渤海銀行迫切需要打開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渠道,上市成為唯一的選擇。
然而,其在成立之初的一項曾引以為豪的銀行業首創卻成為日后上市的攔路虎。
它就是2005年創立之初的“渤海銀行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當時有近200位自然人通過此信托計劃間接成為渤海銀行的股東。
不少投資者為此突擊賣掉股票甚至房產,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比不上押寶渤海銀行的未來。
但2011年3月的一紙信函粉碎了所有期待。
3月1日,渤海銀行致函天津信托稱:“現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文件,貴公司不參與我行本次增資擴股工作,請貴公司據此做好此次增資繳款的善后工作”。
3日后,天津信托正式向受益人發布信托管理報告,稱據渤海銀行的前述通知,委托人2010年10月提交的《渤海銀行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認購承諾書》失效,本次增資繳款終止。
收到突然變卦的配股方案,受益人情緒激動集體表示不滿,但事態的發展遠遠不止于此。
3月14日,針對信托股東已持有的股份,渤海銀行和天津信托拋出轉讓方案,稱3月9日收到某企業收購意向書,受益人可選擇同意將股權以最低每股5元的價格對外拍賣,或繼續由信托代持股權,但不能再參與配股。
表決意見表隨后寄到受益人手中,擺在他們面前的看似有可以選擇的兩條路,抉擇起來依然相當困難。
如若“同意”,意味著選擇賣掉有上市愿景的股權。渤海銀行剛剛成立不久,苦守的6年都在投入期,高增長性還沒有充分體現,在這樣快速發展的成長期退出,誰都會心有不甘。
但若選擇不同意,面前的道路就更加看不清方向。不能參與配股,股權雖得以保留但將被強行稀釋。由信托計劃代持,未來身份如何認定,誰都不得而知。
兩難面前,大多數受益人表態堅持要求恢復信托股東的配股權利,他們聯合致函天津信托和渤海銀行,表達對于配股資格被取消的不滿。
2017年12月,隨著銀監會發布公告,同意“泛海系”旗下泛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受讓天津信托通過信托計劃所持有的的渤海銀行約8.06億股股份,而將這場爭斗畫上句號,渤海銀行才得以走上IPO的正軌。
2020年7月16日,渤海銀行在總部天津通過網絡連線方式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2020年以來首家上市的銀行。
3
借問酒家何處有
上市也成為了渤海銀行的巔峰,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渤海銀行總營收達到324.92億元的高點,此后連續兩年下滑,2021年、2022年下滑幅度分別為15.67%、15.39%;凈利潤在2021年達到高點86.3億元后開始下滑,2022年下滑幅度為29.23%。
2023年,對于渤海銀行來說更是苦惱的一年。
今年3月28日,渤海銀行因擅自劃撥預售資金,一度被湖南省住建廳“拉黑”。
根據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該行總資產規模達1.6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7%;實現營業收入130.83億元,同比下降3.03%,凈利潤40.99億元,同比下降6.91%。
其中,截至今年6月30日,渤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75.5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4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4%,較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4.42%,較上年末下降6.53個百分點。
不良率在一眾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二。
從各行業不良貸款率看,該行上半年房地產業不良率為3.1%,較2022年末的2.87%,增加0.23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不良率上升的背后,是渤海銀行追債恒大等案件。
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今年4月,渤海銀行成都分行與恒大地產相關聯的案件數高達177起,該行大連分行、鄭州分行、長沙分行與恒大涉訴案件數量分別為40次、21次、13次,僅這四家分行與恒大地產的涉訴案件已達251件,涉訴案由大多與票據糾紛、票據追索權糾紛相關。
除了恒大帶來的煩惱,渤海銀行的不良率還與國美及已暴雷的忠旺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截至2022年國美的有息負債合計280.56億元,來自超過20家銀行和信托公司,第一大債權人為渤海銀行,風險敞口高達70余億元。
渤海銀行與遼寧忠旺集團的合作更要早,最早始于2008年。2019年7月底,在市場上傳出忠旺集團資金鏈緊張的同時,渤海銀行與忠旺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渤海銀行將在銀企直聯、債券承銷、債券投資、托管業務、代客類衍生產品等方面與企業展開合作。
除了經營方面的煩惱,渤海銀行在內控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焦慮,2023年上半年,渤海銀行因內控問題領到兩張總計4216萬元的罰單。
渤海銀行投訴量環比增長居股份行之首,較上年同期相比,該行投訴量增長居前三。從單位被投訴量來看,渤海銀行平均每千萬客戶投訴量,以及平均每千營業網點投訴量的環比增速也位居股份制銀行首位。
對于“年輕”的渤海銀行來說,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執掌渤海銀行長達8年之久的李伏安也在今年退休,在其任內,成功處置了歷史遺留的信托問題,并帶領渤海銀行成功上市。
然而,近年來的渤海銀行卻失去了創新的勇氣,在數字科技化轉型等新應用方面卻明顯落后于其他銀行,當一家銀行中的大部分人都圍繞著存貸資金池想方設法謀利,而不搞業務創新時,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淪為資金掮客。
這可能就是渤海銀行屢遭重罰的原因,表面上看這是由內控缺失造成的,實際更可能是業務生態的副作用。
李伏安的接任者王錦虹,是渤海銀行“三朝元老”,自2006年成立之時便加入渤海銀行,1971年出生的他,擁有更年輕的活力,對渤海銀行的了解也更為深入。
除高層外,渤海銀行總行部門和地方分行之間正在進行人事換防。其中,總行部門人事變動涉及風險管理、零售銀行、公司銀行、科技等多個條線,地方分行人事調整涉及北京、福州、沈陽、青島、寧波等多家一級分行。
對于王錦虹來說,首要目標則是帶領嶄新的隊伍將這片沙灘夯實,加強內控并改善業績。
責任編輯:楊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