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高息差能否持續?

民營銀行高息差能否持續?
2023年12月01日 18:04 市場資訊

  來源:《財經》雜志

  民營銀行的存款高息,來源于其聚焦零售業務的差異化經營,能夠拉大放貸利率與存款利率間的差距,從而保持凈息差優勢,但高存款利率也可能推高銀行的運營成本,甚至帶來經營風險

  文|《財經》記者 嚴沁雯

  “在銀行的花園里挖呀挖呀,想找個可以存錢的地方可真難。”

  今年以來, 存款利率下調波及各類型銀行——從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到城農商行,再到村鎮銀行,伴隨多輪存款利率下調,儲戶不得不在市場“挖掘”存款利率更高的存款產品。

  一向以高息策略攬儲的民營銀行,順理成章吸引了更多儲戶的注意。盡管亦受“降息潮”影響,但對比其他定期存款,民營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依舊具有競爭力。

  《財經》查閱各家銀行App發現,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部分民營銀行年利率可達3.85%(5年期),遠高于部分傳統銀行。另有儲戶透露,通過開“白名單”、贈送加息券等形式,有民營銀行存款產品年化利率可在4%以上。

  當前,存款利率下行已成趨勢,對于民營銀行來說,依靠高利率吸引客戶的策略還能走多久?

  “貼息”誘惑:部分利率超4%

  “這年頭存個錢還得數學好。”白蔚于今年加入了民營銀行的存款大軍,最吸引她的,是民營銀行在原有利率基礎上推出的“花式補貼”——通過完成任務或新客福利,客戶可以從民營銀行獲得積分券(加息券)。疊加原有利率后,部分存款產品的年化利率可以達到4%以上。

  據某民營銀行客戶經理介紹,通過參加該行的理財活動,便可獲得2.5%加速積分券。該券可用于該行3個月期限的儲蓄存款產品(年化利率1.6%),疊加后年化利率可達4.1%。

  事實上,即便不加補貼,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也頗具誘惑力。以50元起存的3年期存款為例,據各民營銀行App,富民銀行3.25%,新網銀行3.15%、網商銀行3.10%、眾邦銀行3.05%(以上為年利率)。5年期存款利率更高,例如富民銀行為3.75%。

  以上利率顯著拉開了民營銀行與其他類型銀行的差距。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的數據,無論是3年期還是5年期存款中,目前各類型銀行的存款利率水平普遍在3%以下。

  此外,自今年以來被“瘋搶”的大額存單,民營銀行亦能給出較高的利率:在目前有售的大額存單中,3年期和5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普遍在3%甚至3.5%以上。以5年期為例,據各民營銀行App,新網銀行年化利率達3.85%,眾邦銀行為3.65%,三湘銀行則為3.50%。對比其他銀行,顯得頗具競爭力。

  以上大額存單皆為20萬元起存,在此之外,為滿足儲戶的不同需求,部分民營銀行亦推出了“特色存款”。以三湘銀行為例,該行推出的三年期組合存款,500元起存,配置20%的6個月定期存款、30%的一年定期存款以及50%的三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年化利率為3.3%,支持部分提前支取且支持實時到賬。

  在民營銀行利息更加靈活的存款產品,以及不定期推出的優惠活動面前,儲戶回饋了相應的熱情。以大額存單為例,多家民營銀行App顯示,目前多數民營銀行大額存單處于售罄狀態,部分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轉讓專區亦顯示“暫無”。

  另有儲戶表示,部分民營銀行的熱門存款產品額度有限,有的甚至要在凌晨“蹲點”守候。在上述儲戶提及的一家民營銀行App上,一款存款產品最高滿期利率(5年期)可達3.8%,付息周期為360天,50元起存,長期處于售罄狀態。

  高息差4.21%可否持續

  當前各家銀行存款利率下行明顯,為何民營銀行還能保持高息?

  相較于國有大行等傳統商業銀行,大部分民營銀行受限于“一行一店”、品牌形象等限制,攬存本身就處于弱勢。“民營銀行要吸收客戶存款,就是要比別的銀行付出更高的代價。”一位銀行業人士指出。

  民營銀行之所以有能力付出“更高的代價”,在于其業務的特殊性——民營銀行更集中于零售業務,能夠拉大放貸利率與存款利率間的差距。

  就凈息差而言,民營銀行在各類型銀行中遙遙領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大型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66%,股份制商業銀行為1.81%,城市商業銀行為1.60%,農村商業銀行為1.89%,民營銀行凈息差則達到了4.21%。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幾乎所有類型銀行的凈息差都在收窄(除農商行),民營銀行凈息差反而上升0.1個百分點。

  “民營銀行的凈息差與其業務選擇息息相關,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部分民營銀行需要尋找傳統商業銀行無法覆蓋的客戶,比如下沉市場,提升了議價空間。”上述銀行業人士表示。

  然而,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盡管目前民營銀行凈息差具有優勢,但高存款利率可能推高銀行的運營成本,甚至帶來經營風險。“民營銀行凈息差看上去很高,但其實背后的隱性費用并不低。”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

  從數據上看,民營銀行并非沒有息差收窄的壓力。2022年報顯示,在公布了凈息差數據的民營銀行中,蘇寧銀行、三湘銀行、華瑞銀行、新安銀行等4家銀行的凈息差均出現下滑,其中華瑞銀行較上年同期減少1.37個百分點。

  同時,在監管強調讓利的背景下,部分民營銀行的資產定價亦在下降,“我們每年都在降利率,現在跨度拉的比較大,當然也跟市場競爭有關系。從萬一點五、萬一點八到最高萬五我們都有做。對于某些風險較高的客群,在下探測試時定價會高一點,但是當客群成熟后,我們就會慢慢往下降。”某民營銀行高管透露。

  “當資產端的價格不能再上升,下一步就只能壓縮成本,比如調低資金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等。”曾剛指出,不僅是民營銀行,對于整個銀行業而言,息差收窄是必然趨勢,如果純粹靠表內純貸款業務,恐怕難以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據觀察,目前已有多家民營銀行發布存款產品利率下調的公告。與此前對比,部分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已有略微下調,亦有部分民營銀行修改了“補貼”規則,變相對給予客戶的存款利率進行了調降。

  成長焦慮何解

  事實上,民營銀行持續高息攬儲背后,折射出民營銀行“成長的焦慮”。

  一方面,經歷近九年發展的民營銀行規模持續擴張,資本金補充困境難以忽視。

  當前,發行同業存單是民營銀行緩解資金需求的主要方式。Wind(萬得)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截至11月30日),民營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約為1519.7億元,去年同時段的發行規模則為1225億元,同比上升約22.41%,,可見民營銀行對資金補充的需求有增無減。

  然而,僅依靠通常為一年期限的同業負債顯然無法支撐民營銀行規模的長期擴張。同時,同業存單補充效果有限。如藍海銀行11月1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該行發行了2億元同業存單,實際認購量為0.5億元。

  同時,近年來部分民營銀行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以貸款業務為例,以往“下沉”是部分民營銀行獲取新增客群的重要手段,然而隨著持續下沉,空間似乎有限。“一方面要考慮到能否覆蓋下沉群體的風險,另一方面現在別的銀行包括很多大行也在下沉。”一位民營銀行相關業務人士表示。

  “要做到持續下沉,需要有強于大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但這對很多民營銀行其實很難,更多的時候是在用價格覆蓋風險,但監管現在也限制定價不超過24%,因此持續下沉的空間比較有限。”曾剛指出。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部分民營銀行存貸兩端增長皆面臨一定壓力。負債端方面,據2022年報,19家民營銀行中7家民營銀行存款規模增速有所放緩,華瑞銀行、億聯銀行、裕民銀行、三湘銀行和振興銀行等5家民營銀行的存款規模出現負增長;資產端來看,裕民銀行、三湘銀行、華瑞銀行等3家銀行貸款規模出現了下滑。

  在曾剛看來,當下民營銀行已經出現分化,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會有所不同。“民營銀行資金成本不如大行具有優勢,但可以在運營效率上發揮長處。比如有互聯網基因的民營銀行單個賬戶的服務成本較低,在資產端受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保持凈息差,同時通過場景化的方式更好地控制風險。”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亦有類似觀點:“民營銀行經營模式不同于傳統銀行,需要圍繞自身特點與傳統銀行形成差異化定位,發展好數字金融,更多通過科技手段融入客戶生產生活場景,通過場景化方式開展客戶營銷,從而不斷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

  另一方面,曾剛指出,部分民營銀行目前在資產端的確具有優勢,但在大行擠壓的背景下,最好的方式是向銷售端轉變,通過為客戶打造財富管理生態等增強銷售端能力。

  “對于民營銀行來說,提高效率并更加審慎地發展,而不是一味去追求規模的擴張,才是未來的主流。”曾剛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白蔚為化名;《財經》記者張穎馨對此文亦有貢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12 興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護衛 603373 --
  • 12-07 安培龍 301413 --
  • 12-04 索寶蛋白 603231 21.29
  • 12-04 豐茂股份 301459 31.9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