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OP創新區研究院
◆哈佛大學校長吉爾平·福斯特認為,有洞見很重要,洞見是一種“天賦”,是能夠聆聽多種聲音,能夠對不同情況充滿敏感度。語言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無可爭辯的。很多時候,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往往是那些將語言視為行動的領袖們。正是這些領袖,激勵人們,戰勝內在惰性,敢于冒險。這些領袖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語言天賦,都可以通過語言來鼓勵他人。
◆本文為吉爾平·福斯特在西點軍校發表的演講。
來到西點軍校,我倍感榮幸。我的家庭和軍隊有著很深的淵源,我的曾祖父1883年畢業于西點軍校,我們家里一直以此為豪。
我曾祖父叫Lawrence Davis Tyson,我最近拿到他的成績單,我才發現,他在他的年級里排名51。這可能聽起來不算差,但其實當年他所在的年級只有52人。他的成績比1861年畢業的George Armstrong Custer(美國內戰著名將軍卡斯特)好,卡斯特是1861年畢業那屆倒數第一;但是沒有Ulysses Grant(尤里西斯·格蘭特,美國第18任總統)好,1843年畢業的39人中,格蘭特總統排名第21。格蘭特總統曾說過,當時在西點軍校時,他常常花很多時間看小說。最近我在讀我曾祖父的遺稿,我發現他和格蘭特總統相似,都喜愛文字。
我的曾祖父年輕時是少尉,曾在美國西部駐扎。就是當時,他遇到了我的曾祖母,開始給她寫各種深情款款而又充滿詩意的情書。他甚至在其中一封中這樣寫道,“我怕我寫的太頻繁你會厭煩。”在他們認識以后的第一個圣誕,二人互送禮物,是劍形的圍巾扣。我的曾祖父把這看做二人結合的信物,他說,“再也沒有爭吵,沒有戰爭...我們兩個人已經對彼此繳械投降。”后來,我的曾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升任將軍,當選為美國參議院的參議員,在任上去世。
而今天來到西點,我想談談,語言對于領導力、富有感染力的言論對于一個領袖、以及人文科學及藝術對于培養這些品質的重要性。
在西點談領導力似乎有點“班門弄斧”,畢竟西點從1802年就開始成為領袖訓練營了──盡管可能不為世人所知。“領導力”一詞,從19世紀末開始,大量地出現于書中──亞馬遜上關于它的書有18萬多本,哈佛大學的圖書館里關于領導力的索引也有170多萬條。
但是我們看到,這么多關于領導力的書,真正成為領袖的人卻很少。所以我們會問: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領導人?領導人是堅定果敢的,還是靈活多變的?他們應該有遠見,還是應該更務實?他們應該多考慮自己,還是多考慮他人?我們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領導人?
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可能難以達成一致,然而有一點就是,領袖們往往可以激勵其他人挑戰自己,做他們覺得做不到的事情。同時,當我今天站在這, 在這個全球最好的領袖訓練營,我似乎找到了問題答案:西點軍校不僅是全國第一所工程學院,也是一所致力于人文教育的高校。
西點軍校致力于人文教育,是有原因的。最近英國文化委員會一項調查顯示, 在國際上,超過半數的領導人持有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的學位,而75%的商界領袖表示,最重要的職場技能都與人文學科有關,即:分析問題的能力、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然而,為人們傳授這三種能力的人文學科,正在面臨危機。一些立法者認為人類學、藝術史和英語專業的學位不實用。他們呼吁“多要電焊工、少要哲學家”,從財政上削弱對各個高等院校人文學科系部的支持力度,更對人文學科造成了傷害。
盡管在這種情況下,西點軍校的人文科系卻發展勢頭正好,這又是為何?
當其他高校都在降低人文教育要求的時候,軍事院校卻在加強。在過去的50年間,西點軍校已經將其課程轉變為通識性質的人文教育,其畢業生具有廣博的科學與人文知識,擁有將這種知識應用于變化無常的世界中的能力。在這里,人文學科正是構建自我意識、性格特點,以及真知灼見的源泉,也是保證領導人與他人交際的內在動力。
人文科學對于領導力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01
成為一個領袖需要洞見
小說家Zadie Smith說, 作為一個領導人,有洞見很重要,洞見是一種“天賦”,是能夠聆聽多種聲音,能夠對不同情況充滿敏感度。西點軍校對于領導力發展的詮釋是“一個人認知自己的能力,以及多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像“護照”,能讓我們穿越時空,多元思考。
我研究歷史,通過研究過去,歷史給了我多種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視角。數據單獨存在并沒有價值;歷史也不能告訴我們一切。正如巴頓將軍給1944年在西點上學的兒子信中所寫,“要成為一個杰出的軍人,你一定要懂歷史。日期,還有詳細的戰術策略,沒有什么用,你需要知道,人的行為。 打仗并不是要打敗一個人的手上的兵器,而是打敗他的靈魂。”
我的偶像,歷史學家J. H. 富蘭克林這樣說道, “以知識武裝自己”,以史為鑒,抗擊種族歧視。“直面歷史,正視過去,”他這么說過。一些歷史遺留的傳統,仍在控制著我們的思想與行為。富蘭克林通過矯正這些傳統中的錯誤改變傳統,他對于事實與真相有著清晰的認知,盡管這些真相當時并不為人所知,亦或不為人所承認。
他花了一生的時間做這件事。寫作需要耐心與毅力。但是回報也是巨大的。用歷史破除愚昧,當我們有勇氣挑戰所謂的“真相”,為我們的過去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詮釋。正如富蘭克林2003年所說, “正確的歷史,是美好的現在與明天的基礎。”
02
除了洞見
領袖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常常說, 教育和職業培訓不同。工作中,實際情況千變萬化。戰士知道,在戰爭中,我們一定要靈活,瞬間了然復雜局勢。 如果說洞見讓我們看清情況的話,多視角就是給了我們創造性應對挑戰的能力,而隨機應變則能助我們應對意外之事。
在西點,我知道訓練學生的方法是將其置于他無法控制的情況下,這叫做“Friction”。這樣你的思考能力會超出你本身原有的能力。文學、藝術、音樂、歷史──這些都是“Friction”,因為他們或令人費解或引人深思或激動人心,都會讓我們質疑,前進, 以全新的方式,重塑自我與世界。
03
領袖運用語言變得更有說服力
丘吉爾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深知語言的力量。在桑赫斯特軍事學院上學的最后一個學期,他做了人生中第一個公共演講。他站在倫敦街頭,集合眾人,反對禁酒運動。數十年以后,在二戰中,丘吉爾向英國人民發表演說,堅持抵抗德國侵略。所以,他最后拿到諾貝爾文學獎而不是和平獎,再合適不過了。
語言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無可爭辯的。很多時候,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往往是那些將語言視為行動的領袖們。正是這些領袖,激勵人們,戰勝內在惰性,敢于冒險。 這些領袖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語言天賦,都可以通過語言來鼓勵他人。
所以,只有通過學習人文學科,才能夠理解往昔決策者的智慧、靈活多變且能夠作出正確決策,才能培養激人奮進的語言能力。
最后,我希望大家,代表你我,負起責任;代表國家,肩挑重擔。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要代表人文學科,走在前列──因為人文學科代表著人類經驗和人性洞見的傳統。希望大家認識到人文所賦予各位的特質,在生活中重視人文,向他人宣揚人文。讓自己成為人文的力量,成為人類未來的力量。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范迪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