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半年信用債逾期逾1200億元 銀行“犯難”違約債券處置
企業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多家銀行訴訟追償。據中國裁判文書官網公告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銀行與企業的信用債回購糾紛訴訟公布判決或執行文書,且多為地方銀行,涉及金額多在億元以上,部分銀行甚至遭遇不止一家企業債券違約。
與此同時,信用風險加速向國企蔓延。據wind數據顯示,7月至12月24日,就有110余只信用債發生展期或實質違約,涉及逾期金額1200多億元,國企主體呈上升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用債資產出現不良主要依靠銀行內部化解;銀行表內投資的信用債占比較小,且各家銀行已經進行了投資及風險化解等策略的調整,整體風險并不太大;重點要關注存量風險和風險偏好較高的理財投資風險。
銀行加快訴訟追償
12月份以來,各地方法院相繼披露多份銀行與企業債券交易訴訟判決、執行書,西王集團、剛泰集團、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凱迪生態等企業因發行債券未能如期兌付被銀行密集訴訟追債。
據中國裁判文書官網公告顯示,下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銀行與企業信用債回購糾紛訴訟公布判決或執行文書。
信用債違約頻發,尤其信用風險向高信用評級的國企蔓延,加劇了銀行信用債投資的風險。
據wind數據顯示,僅7月份至12月24日,就有110余只信用債發生展期或實質違約,金額約1280億元,其中央企及地方國企主體違約債券近40只。數據顯示,國企違約余額由2019年的129.3億元增至今年的518.97億元,增幅達3倍。
此外,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投行業務人士透露,為了贏得客戶,很多銀行在發行承銷企業債券時都會采用包銷或半包銷的業務模式,參與認購部分債券已成為行業慣例操作,加劇了銀行信用債投資風險。“銀行已經在進行業務調整,對債券發行主體的準入標準提高了。”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峰在研報中分析指出,信用債大規模違約造成的信用環境破壞對實體經濟的損傷是長期、難以修復的;信用環境的破壞會推升信用利差,加大企業融資難度、推升企業違約壓力。“企業盈利能力和償貸能力被削弱,反過來影響企業償還銀行資金,銀行為保證資金回籠的安全性,收緊貸款規模,企業債務違約風險被動上升,又會給銀行信貸資金帶來不利影響。”
近來銀行也已調整了信用債市場的投資策略。另一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投行業務人士向記者透露,以往銀行對評級好的國企債券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但下半年受永城煤電、華晨汽車等國企債券逾期違約事件的影響,各家銀行在對風險高發的一些地區企業債券投資上更加審慎,且價格上也都回歸正常了,非市場化發行的也比較少。
Wind數據顯示,據上清所統計口徑,截至11月末我國存款類金融機構投資的包括超短期融資券、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信用類公司債券約2.8萬億元,同比減少800余億元,其中超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投資規模降幅最為明顯。
違約債券處置難
企業信用債違約風險上升的同時,銀行對該類違約資產的處置越來越受關注。
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投行業務人士透露,違約信用債的發行主體在資產、經營等情況方面較差,加之債券都是信用債,后期要想收回的難度非常大。“像永城煤電這種國企層級高一些的,其自身底蘊和實力還是有的,但對一些假央企、國企或者事業單位旗下的機構,收回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上海某資管公司不良資產業務負責人表示,信用債一旦爆雷,能回收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這種債權也很少有資管公司會接手,大部分只能銀行自己內部消化。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日前在主持召開會議時強調,研究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指出,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健全風險預防、發現、預警、處置機制,加強風險隱患摸底排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此前,人民銀行就于7月正式發布《關于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債券違規處置機制,提高處置效率。《通知》提出,支持各類債券市場參與主體通過合格交易平臺參與違約債券轉讓活動;豐富市場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等。
不過戴志峰也在分析中指出,銀行表內投資信用債占比不足3.5%,風險總體可控,同時考慮到政策對沖,信用債整體風險不大,所以對銀行持有的投資資產影響不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熊啟躍也表示,銀行表內資金投資信用債的規模占比并不是很大,整體來看風險比較小。“與之相比,表外理財業務配置信用債比例更高,對風險更為偏好,中小銀行信用債投資配比相對更高,銀行的理財凈值可能會影響更大。”
民生證券也分析認為,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投向仍以貸款為主,信用債和所需撥備的占比較低,而且信用債違約率僅0.33%左右,造成的損失遠小于商業銀行凈利潤水平,銀行也能主動對債券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管理,適時向低風險債券傾斜;同時銀行貸款質量穩健,風險抵御能力充足,預計能夠很好地化解由信用債違約帶來的風險。“目前,政府已陸續推出多項風險保護與對沖工具,構建了統一的債券違約制度框架,積極對下轄省屬國企債券梳理排查,助力防范化解風險。因此,信用債違約對銀行資產質量和業績表現的影響都十分有限。”
多位銀行投行業務人士普遍認為,盡管目前銀行對企業信用債承銷及投資的門檻提升,對一些高風險地區企業發行的信用債也趨于審慎,但長期來看對信用債發行仍然比較看好。
上述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投行業務人士透露,債券發行承銷一直是銀行挖掘大型客戶、增強客戶黏性的主要工具,且今年政策鼓勵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因此銀行債券發行承銷的業務規模增長較以往更快,不過在客戶選擇上門檻更高,新增業務的風險其實并不大,主要是存量風險的暴露。
在熊啟躍看來,鼓勵企業直接融資是“十四五”規劃期間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監管也在債券市場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建設、違約處置等方面不斷推出各類政策,未來企業信用債市場仍具有較好的增長前景。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