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理財劉勁松:五大要點構建銀行理財核心經營體系

工銀理財劉勁松:五大要點構建銀行理財核心經營體系
2020年01月18日 18:43 新浪財經綜合

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工銀理財副總裁劉勁松詳解大資管新格局新趨勢

  來源:易趣財經

 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勁松 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勁松

  2020年1月14日,由易趣財經傳媒、《金融理財》雜志社主辦,北京銀行協辦的“金貔貅·第十屆中國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成功召開。論壇以“啟航與競合”為主題,來自監管層、行業協會、經濟學界、金融機構的300余名嘉賓出席了本次盛會。同時,《金融理財》雜志還攜手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中國)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新形勢下高凈值客戶投資與消費行為特征暨中國金融機構理財力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共同揭秘富人的錢都流向哪兒?另外,業界翹首以盼的“金貔貅·金牌榜”百余項大獎也新鮮出爐。

  期間,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信托、券商、基金、期貨等機構的30余位頂級資管大伽,分別就“2020年資管戰略與路徑選擇”、“資管業務轉型與資產配置策略”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現場聽眾帶來了一場思想的盛宴。

  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勁松出席了下午的論壇并發表了精彩的演講,他坦陳,作為目前我國管理資金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子行業,銀行理財一直是我國債券市場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2018年,資管新規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開啟了以“正本清源、防控風險、轉型發展”為特征的資管“2.0”時代。

  理財子公司作為一類全新的市場主體,在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的時代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銀行理財資金新的管理主體,理財子公司肩負著推動我國銀行理財行業轉型升級的歷史責任。自誕生之日起,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就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結合工銀理財的發展理念和部分實踐經驗,他就資管“2.0”時代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重點分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和思考。

  一、大資管新格局與銀行理財的新變化

  (一)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新格局

  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深入到經濟增長、金融創新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金融業態。按照銀保監會的統計口徑,截至2018年末,我國“大資管”行業總規模約80萬億元,較2017年底略有下降,總體保持平穩。

  在我國資管行業的眾多子業態中,銀行理財是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子行業。2010年至2015年銀行理財業務規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以來,受監管、市場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步入穩健發展時期。截至2018年末,銀行理財總規模達到為32.1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7%,前12家超萬億規模的大型銀行理財規模約22萬億,約占銀行理財全市場規模的71%。工商銀行理財余額排名保持市場第一,為全行業唯一規模超3萬億的銀行,市場占比11.0%,銀行理財第一大行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其他類型的市場主體方面,資管新規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影響有所差異。具體來看,信托產品規模繼續下降,去通道明顯,2019年信托資產余額相比2018年繼續下降。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市場信托資產余額為21.99萬億元,同比下降4.94%;較2017年末歷史最高點時的26.25萬億元減少4.25萬億元,累計壓降16.19%。與信托產品類似,券商資管規模也延續下降態勢。隨著公募信托、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落地,規則受限最明顯的券商資管將受到雙面夾擊。券商資管規模在2019年也延續了下降的態勢。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分化,股票型基金大幅增長,貨幣型基金規模顯著下降。截至2019年三季度,全市場公募基金規模約13.8萬億元,較2018年底增加約2270億。其中,受今年股票市場整體上漲帶動,股票型基金較2018年年末增長32.5%,占基金總規模的比重提升至7.9%;債券型基金較2018年年末增長15.6%,占基金總規模的18.1%,比重同樣有所上升;但貨幣型基金規模增長明顯下降,截止2019年三季度,全市場貨幣型基金規模約7.3萬億,較2018年年末下降約9150億,占基金總規模約53%,下降10個百分點。私募基金規模增速有所恢復。截止2019年三季度,全市場私募基金規模13.63萬億,較2018年年末增長約9300億,增幅7.3%,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恢復。保險資管規模穩步提升。相比其他資管機構,新規對保險資管影響相對較小。2018年保險公司運用資金余額16.4萬億,相比2017年增長10%,基本保持穩定。

  從內部格局來看,各子行業各有特色。券商資管背靠母公司,與內部投行、交易條線聯系密切,在資產創設、交易運行等方面具備優勢;保險資管憑借負債端穩定的優勢,擅長于大類資產配置,并且在股權和其他另類投資方面領先其他資管機構;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資領域深耕多年,具備較為完善的股票投資框架,股票類產品體系也較為完整;私募基金機制靈活,主要聚焦于捕捉市場超額收益;信托資管具備豐富的項目甄別和運營經驗,同樣具有良好的資產創設能力。

  相比于上述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資金端和資產端方面的業務邊界最為廣泛,是銀行資管成功轉型的有力保障。在產品端,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門檻低,疊加母行在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累,理財子公司在資金募集和產品銷售等方面有著明顯的相對優勢。在產品的創設上,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功能齊全,可以設計更加豐富的產品類型,滿足不同定位的客戶需求;在投資端,銀行理財在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債權資產擺布、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這為理財子公司在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等產品的投資管理方面奠定了扎實基礎。同時,在非標投資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依然可以最大化地發揮銀行體系在非標投資領域的項目儲備優勢。

  總體來看,理財子公司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在部分領域存在一定競爭,在不同領域也優勢互補、特點鮮明。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資產創設、投資交易等諸多領域仍與其他類型資產管理機構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可以預計的是,銀行理財將與其他市場主體最終形成“監管統一、各有側重、競合并存”的市場格局。

  (二)2019年銀行理財發展的新變化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截至2019年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4.7萬只,存續余額22.18萬億元,與2018年末基本持平。自2017年“三三四十”專項整治后,同業理財規模有了明顯下降。截至2019年6月末,同業理財存續余額0.99萬億元,首次降至1萬億元以內;同比減少0.77萬億元,降幅為43.69%;占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45%,較2017年初的23%下降逾18個百分點,“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

  從發行主體來看,當前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仍主要以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主,但城商行發行產品的增速最高。截至2019年6月末,國有大型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8.13萬億元,同比增長3.77%,市場占比36.68%;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9.08萬億元,同比增長7.53%,市場占比40.94%;城市商業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3.85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市場占比17.37%;農村中小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0.99萬億元,同比增長4.97%,市場占比4.45%。

  從產品端來看,當前銀行理財凈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不斷加大,封閉式產品的平均期限有所增加。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有序推進,凈值型產品存續與發行規模持續增長,新老產品加速更迭。截至2019年6月末,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7.89萬億元,同比增長4.30萬億元,增幅達118.33%;2019年上半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金額2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9%。從募集形式來看,銀行理財主要以公募產品為主。截至2019年6月末,公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1.08萬億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5.07%;2019年上半年,公募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4.63萬億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98.26%。以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個人投資者,為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做出了積極貢獻。從產品期限來看,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有所增加。2019年上半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5天,同比增加約47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的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為0.52萬億元,同比減少0.37萬億元;占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的2.34%,同比下降1.92個百分點。

  從投資端來看,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風格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健的特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占七成以上。截至2019年6月末,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最多,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2.99%,混合類理財產品占比為26.68%,權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0.32%,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占比較少。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66.87%。其中,債券資產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5.93%。

  同時,銀行理財依然是我國信用債市場最主要的投資者。類別上,截至2019年6月末,金融債、同業存單、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和外國債券占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45.06%;數量上,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機構信用債托管規模約占我國信用債托管總規模的64%。

  從產品收益來看,當前非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總體穩中有降,與債券市場利率走勢大體一致。2019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801億元。其中,公募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556億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的94.90%;分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585億元,占比33.01%;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2068億元,占比43.08%。2019年上半年,封閉式非保本產品按募集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61%,同比下降約34個基點。2017年下半年以來,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與債券市場利率走勢大致相符。

  二、理財子公司的生存現狀與未來四大趨勢

  (一)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先后已有33家商業銀行公告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2家已經獲批籌建,10家已經正式開業運營。除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外,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也在積極的推進過程中。

  從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組織架構來看,過渡期內,目前已經正式開業運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大多采取了“總行+理財子公司”并行的過渡模式。母行保留全行各個資產管理板塊業務的統籌協調等職能;而理財子公司則側重于符合新規產品的發行以及符合新規要求的存量產品的接續等職能。以工商銀行為例,工商銀行在成立工銀理財子公司的同時也保留了資產管理部,在職能上資產管理部主要負責工商銀行大資管業務的統籌推進,同時承擔著過渡期內存量產品的綜合壓降和凈值化改造等職能。而工銀理財則主要以發行和管理符合新規要求的各類產品為主要職能,建立了涵蓋產品、投研、風控、運營和綜合管理的五大板塊的20個部門,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

  從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特點來看,理財子公司產品譜系正逐步完善。截止12月15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共在售凈值型理財產品286只,產品全方位布局現金管理、固定收益、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混合類產品,正在構建起覆蓋各類投資者(一般個人、高凈值客戶、企業、養老金等機構),滿足各類風險偏好(保守到進取)的不同需求的層次化產品譜系。以工銀理財為例,目前工銀理財正在發售的產品譜系既有“添利寶”等現金管理類產品、也有“全鑫權益”這樣的混合類產品、“博股通利”這樣的權益類產品。產品譜系正向著均衡化、層次化、完善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同時,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特色也日趨明顯。在完善產品譜系的基礎上,結合集團業務優勢、子公司區位優勢、自身客戶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性,各家理財子公司還在積極開發符合自身特點的產品條線,理財子公司之間的產品特色也日趨明顯。比如,工銀理財推出的“博股通利”私募股權類產品、中銀理財推出的“全球配置”外幣產品;建信理財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配置產品等都具有鮮明的自身特色。

  從目前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特點來看,當前理財子公司投資仍以固收類資產為投資主體,但正在加速向“固收+”拓展,并在積極布局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等資產的多元化、全品類投資。在具體形式上,初期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權益類資產多以私募股權、FOF、MOM等形式為主。“工銀博股通利”,權益類資產占比80-100%,是一款典型的權益類產品;“全鑫權益”系列的兩款混合類產品,通過公募股票型基金、ETF等參與權益類投資。在投資策略上,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呈現出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化的特點。工銀理財目前在售產品的投資策略已經涵蓋基于大類資產輪動的多資產投資策略、全天候投資策略、量化指數增強策略等多種策略。

  短期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對優勢仍在“客戶+渠道”以及在固收、現金管理等領域積累的經驗優勢,在凈值型產品設計、權益投資等方面相較于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等同業機構仍有短板。這也是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重點著力補強的核心領域。

  (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趨勢

  站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元年這一歷史時點來看,如何有效實現監管新規下的經營模式轉型,將成為理財子公司設立初期成功的關鍵所在。國際銀行系資管公司的發展經驗表明,成功的資管公司較為注重構建自身的經營模式與核心競爭力。例如,摩根大通定位于以產品全覆蓋為特色的全能型資管;瑞銀集團定位于以財富管理業務為核心的綜合性金融集團;紐約梅隆通過并購多家精品資管公司,形成了獨特的“精品店”經營模式。為此,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需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并結合母行資源稟賦優勢,找準定位、特色經營,實行差異化策略,強化綜合競爭實力。結合監管要求及國內外資管市場的發展特點,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未來轉型發展中需要考慮行業發展的四個最重要的趨勢特征:

  第一個趨勢是資源向頭部機構集中化。從整個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大型或者優勢型資管機構利用協同效應強、品牌效應好、資金渠道廣、運營成本低、產品體系全、研究實力強等優勢,不斷塑造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2018年,世界排名前500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91.5萬億美元,前10大公司和前20大公司占比達29%和43%,行業集中度不斷向頭部資管機構收斂。

  第二個趨勢是重點客戶的機構化。海外資管市場的機構客戶總體占比較高,其中養老金客戶占比較大。從國際經驗來看,資管業務機構客戶占比約為60%左右,而目前國內只有40%,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19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以及企業年金、養老金的入市,投資者機構化將是理財子公司需要把握的重要趨勢。

  第三個趨勢是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未來客戶的理財需求將日漸多元化,這就要求理財子公司搭建更為完善的投資體系。同時,資管新規也為理財資金的多元化資產配置打開了通道,不斷成熟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將為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從海外經驗來看,目前國內資管機構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相對較低,與全球其他成熟的資管機構相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今年以來,我國密集出臺多項金融對外開放重大政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國內外大類資產配置更趨全球化,海外業務逐漸將成為銀行理財利潤增長的藍海。

  第四個趨勢是業務形態的科技化。近期,中央提出“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事實上,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經在推動傳統資管業務模式的數字化升級。從海外成熟機構的發展經驗來看,金融科技應用涵蓋金融業務各個流程,包括資產獲取、資產生成、資金對接和場景深入。金融科技生態圈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為基石,以金融業務為載體,變革金融的核心環節,提高業務效率。

  三、五大著力點構建銀行理財核心經營體系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剛兌”模式下理財產品在形態上更加接近于存款的替代。商業銀行雖然擁有龐大的個人零售客戶和機構法人客戶基礎,但尚未完全將其轉化為理財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過去銀行理財在“定位”上存在一定偏差,并未完全將自身定位為典型的資產管理機構,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與之對應的運營體系。這也就導致過去銀行理財無論在產品端還是資產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資管新規之后,理財子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擺正“定位”,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資管本源。

  在此基礎上,理財子公司還必須迅速構建一套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符合監管改革方向、行之有效的核心經營體系,同時著力提升與之對應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要打造雄厚的合格投資者體系,強化專業的渠道和客戶服務能力。“渠道+客戶”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的相對優勢。理財子公司必須首先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建立起專業的渠道和客戶服務能力。對內,銀行理財子公司要充分利用母行渠道資源,提升對個人客戶、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渠道的專業化服務,推動渠道精細化管理。對外要著力拓展三方零售批發和機構直銷。同時要打造市場化的機構客戶服務能力,對接不同客戶的差異性需求。

  其次是要打造布局完整、特色鮮明的產品體系,強化專業的產品管理能力。目前,在新規產品方面,現金管理類產品由于能夠較好地吸引個人客戶而大幅增長,迅速成為銀行理財主流的產品。但由于特色化差異不明顯,銀行理財其他主動管理類產品發展總體相對較為緩慢。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體系應當避免過度依賴于少數類別產品的問題,逐步構建布局完整、特色鮮明的產品譜系。同時要強化專業產品管理能力,完善包括客戶需求分析、競品對標、產品開發和發行決策支持、產品定價、凈值化產品運營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能力。

  第三是要構建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投研體系,強化專業的配置與投研能力。目前理財子公司在投研能力上與一流的資管同業相比仍存在短板。理財子公司要繼續發揮機構優勢、取長補短,在以宏觀經濟為線索的大類資產配置研究和以基本面為導向的公司研究上同時發力,逐步構建完整的核心投研體系。在固收投資領域,要繼續發揮優勢做大做深,借鑒PIMCO模式,在中長期建立覆蓋多類債券類別和多類解決方案的固定收益產品體系。在權益投資領域,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投資能力,逐步孵化自有的交易型策略,探索推出主題化的權益產品。在另類投資領域,要搭建多平臺的另類投資能力,進一步加強非標資產的獲取能力。在量化投資領域,進一步做大指數投資,打造跨市場、覆蓋各類重點資產類別的ETF工具體系,同時強化Smartβ、全天候等量化策略的自主開發和應用落地能力。

  第四是要塑造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全流程主動風險管理能力。在未來資產管理同業競爭中,全面有效的風控能力將與專業強大的投研能力一道,成為理財子公司致勝的法寶。在面向資管新規轉型過程中,風控體系能否有效防控住各類風險,是理財子公司轉型成功的重要保障。對于理財子公司來說,在風險管理體系方面,一是要與母行風險管理框架相融合,充分利用母行在信用、合規、市場、模型風險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二是要把監管要求充分融入到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控的全流程中去,實現時點范圍、資產品種、風險類型的全方位覆蓋;三是要將風險配置與大類資產配置相結合,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與平衡,塑造符合未來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需要的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

  最后是要融合前沿科技應用,推動理財子公司創新發展。未來理財子公司將承載數萬億的業務處理量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賦能理財業務鏈條,將是推動理財子公司進一步創新發展的“利器”。結合理財子公司業務發展趨勢,我們認為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實現有效融合:一是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多角度輔助投資。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利用非結構化文本挖掘技術,高效處理信息、挖掘投資線索,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支持。同時加快智能投資平臺研發,建設量化投資平臺,并在擇時、擇券、資產配置、FOF、MOM等多類投資場景中進行廣泛的應用。二是融合云計算手段,強化風險識別。在有效風險數據管理基礎上,融合大數據、云計算手段,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推動風險管理智能化,改變原先“單點”風險預測方法,實現基于知識圖譜網絡“一點出險,全面防控”的智能風控體系。三是融合大數據技術,實現理財服務智能化。一方面,通過利用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對客戶行為、社會關系、偏好等各類特征的精準刻畫,推動精準營銷;另一方面,利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打造智能客服。建立理財產品智能應答知識庫,實現智能語言應答、智能文字應答以及產品的自動推薦等智能化服務。

  劉勁松表示,站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新征程”的起點上,工銀理財將繼續發揮行業龍頭的擔當引領作用,傳承母行穩健發展的經營文化,以打造“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銀行系資產管理公司為愿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我國資管行業和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而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22 賽特新材 688398 --
  • 01-22 映翰通 688080 --
  • 01-22 良品鋪子 603719 --
  • 01-21 廣大特材 688186 --
  • 01-20 瑞芯微 603893 9.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