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家名為51信用卡的公司正處在風口浪尖上。這家公司被稱為是全國最大的獨立在線信用卡申請平臺,注冊用戶超過了8000萬人,累計管理信用卡數量近1.4億張,超過100家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都是他的合作伙伴。就是這樣一家號稱金融行業“獨角獸”的公司,最近被警方突擊調查了,調查的原因是什么?這起事件背后,又暴露出了非法放貸的哪些亂象呢?
10月23日,《央視財經評論》邀請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張珺、財經評論員萬喆,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催收亂象 有多嚴重?
張珺:暴力催收擾亂市場秩序 影響社會穩定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張珺:暴力催收影響正常市場經營秩序,而且也危害了人身自由、財產安全、社會穩定等等。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相關的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法制意識淡薄的問題。我認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除了追求經濟利益之外,還應當守好法制這條底線,尊重法律、尊重公序良俗。
萬喆:創新不能以踐踏社會底線為代價
財經評論員 萬喆:創新不能以踐踏社會底線為代價。51信用卡或類似的“獨角獸”公司,搞金融創新,對整體金融市場、信貸市場或許有一些補充作用。但51信用卡暴露出來的問題,難道只是一個短期事件嗎?
實際上,從這個公司運營路徑來看,在最開始的幾年盈利不是太好,后來主要進行的是一些信貸撮合業務。信貸撮合業務已經超過整個公司50%以上的經營內容,而且利潤可能會更高,占了60%、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催收成為了目前能夠獲得利潤的重要途徑,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通過暴力催收獲得的呢?因此我認為,這起事件不是偶然發生,也不是短期問題,他需要更深刻檢討以及向公眾道歉。
暴力催收 該怎么管?
張珺:多元共治 行業自律 加強監管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張珺:我們該怎么看待、判斷暴力催收行為?當討論催收行為是否是暴力時,這個暴力,不僅僅是日常用語的用法,而核心是要看是不是違法行為。是否違反現在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法規,《刑法》上是否觸犯一些罪名。比如,已經嚴重危害到了人身財產安全,威脅到名譽權、隱私權等等,威脅到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權益,那么這就構成了所謂暴力或者軟暴力催收行為。
因此,限制和減少這種“暴力”,需要全社會多元共治,多主體參與。首先是行業企業要守住法律這條線,要守法經營、加強自律;其次,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治理的制度,并且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對這些負面行為的監管,共同營造打擊非法的氛圍。
萬喆:需清晰界定非法界限和主體責任
財經評論員 萬喆:要想把非法放貸的亂象管住,要清晰界定非法的邊界,以及主體責任到底怎么認定。什么樣的屬于非法經營罪,比如放貸時間、放貸人群超過多少數量,放貸的利息超過了什么樣的數量,實際上都是有的。情節嚴重的無非就是軟暴力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如果導致有的人自殺了,或者甚至有生命危險等,那這肯定已經屬于違法現象了。
另外,還有新型犯罪手段。包括這里面含了新型技術因素,包括通過爬蟲進行數據整合,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其實在金融市場里過去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融資難、融資貴。現在有了大數據以后,某種程度上使得信息更對稱了。
那么,數據到底應該怎么用?由誰來用?由誰來搜集?由誰來應用?由誰來分析?以及以什么途徑取得和使用?這樣的界限,如果更清晰一些,實際上不僅有利于對市場的監管,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務市場的主體。
張珺:企業應合法合規經營 用戶應樹立健康價值觀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張珺:企業應該做到合法合規經營,用戶也應該樹立健康的價值觀。為什么這么說?企業一方面追求經濟利益,另一方面要守好法律底線,做到合法、合規。當我們討論到很多行為,是否涉及到暴力催收、非法放貸的問題時,其實《刑法》當中已經有一些對應的罪名,比如恐嚇或者是騷擾這方面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尋釁滋事罪。而誹謗或者是P圖等等的一些行為,可能會涉及到誹謗侮辱罪。還有關于通過爬蟲獲取個人信息,是否做到了個人數據的收集、使用、傳播等等一系列環節中,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呢?這些都是在企業經營當中應該格外注意的一些法律風險問題。
另外一方面,我認為用戶應該樹立健康的金錢觀、消費觀。現在,尤其是很多年輕的群體,可能會進行一些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費,在進行借款行為的時候,往往是不考慮后果的,或者是不考慮自身的還款能力是否能夠承擔這筆借款。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引導形成一種健康的消費觀、金錢觀。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