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科技企業如果做金融服務 一定要持牌

林華:科技企業如果做金融服務 一定要持牌
2019年10月17日 16:39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0月17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轉型與創新——踏上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興業銀行獨立董事林華出席并發表演講。

  林華表示,金融來自于貿易,貿易要產生支付媒介貨幣,貨幣要來支付、儲備跟投資。金融是橫軸從來沒有變過,科技是縱軸。金融業是現金流量大,利潤高,但是PE倍數非常多,銀行業的PE就5倍。科技業務現金流量多,金融業賺錢容易一點,科技公司很難賺到錢。

  他認為,金融持牌機構科技升級為科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目前整個監管希望持牌機構做更多的科技服務,提供科技升級。對科技企業如果要做金融服務,一定要持牌。

  以下是演講實錄:

  林華:我也是南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今天是南開的百年校慶。今天下午我向各位領導報告一下我對金融科技發展的幾點思考。人民銀行總行,包括北京市政府最近都在推金融科技,特別是央行對金融科技非常重視。我結合我這幾年的思考和經驗,把金融科技做了一個小的總結。因為我對會計比較熟悉,所以我把金融科技通過會計報表的角度做了一些思考和分享。

  我畫了一張圖。金融科技的發展基本是在重塑金融機構,特別是重塑銀行、保險跟證券,但主要是銀行。金融科技的1.0,我認為是在重構負債端,也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右端,通過互聯網獲取長尾的客戶。很大的一個特征是把存款搞成理財,提高銀行的負債成本。在2016年做的比較多。2.0是重構資產負債表的左端,就是重構資產端,更多的是跟金融機構去搶貸款的市場。前幾年做的最火的金融科技公司,資產負債表左邊的每一個貸款科目都有1000家公司在創業,會降低整個銀行資產的回報率。

  報表右邊被重構一下,左邊被重構完以后就是底層,主要是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重塑整個金融機構的底層。報表左邊、右邊都被做完了,所以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做to B的業務,主要做支付、清算、結算。4.0是監管科技,最近我出了一本書叫《監管科技》,主要是做完了這些以后,怎么去監管是很大的問題。從監管的角度,表內是很監管的,表外最難監管。下一次如果出現金融風險主要表外風險,表內風險相對容易監督。

  講一講金融科技的1.0階段,主要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通過互聯網高效獲取客戶的能力,低成本的獲取客戶的機會,歸集長尾的客戶的資金做理財的投資。一個特征是把銀行B2C的存款變成B2B2C的存款。零售的存款是成本很低的,但是協議存款成本就上去了,最主要的一個代表就是余額寶。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通過互聯網把銀行賬戶的存款用來購買理財產品,通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對接資產端。這種創新出了很多風險,最突出的就是B2B,引發了嚴厲的監管。目前整個資金通過監管,負債端的錢基本回流到整個銀行表面了。本來儲戶的錢是存在銀行的,但是通過互聯網金融搞成B2B2C的機構搞成了理財,這是對負債端重塑的過程。

  關于這個問題我有一個認識,2015年我就跟一個朋友聊過,應該搞成負債端集中,資產端要分散。因為資產端集中,負債端分散,在我國分散的資產成本高,個人理財8%,機構買5%。所以,這種P2P機構沒有理財表,容易產生風險。應該反過來,負債端要集中,資產端要分散。負債端集中,機構的負債成本低,并且穩定,分散的資產搞普惠。金融科技2.0主要在報表的左邊,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手段做風控跟客源獲取,跟傳統的銀行、金融機構做資產端的爭奪,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費領域,逐漸向小微信貸、供應鏈金融轉變,比如螞蟻的花唄借唄,百度的有錢花。這種做法基本上是通過報表左邊是技術驅動下比傳統的銀行,具備更強的放貸能力跟資產獲取能力,把資產打包完做成證券化,再賣給銀行。

  原來的銀行有很多的貸款業務,很少的債券。有一些技術驅動的銀行或者類信貸企業,他們的科技能力比銀行要強,他們去放貸款 ,放完貸款以后打包賣債券,再賣給銀行。你會發現重構后的資產負債結構,貸款資產減少,債券投資增多。同樣一個業務,如果是放貸款,可以拿到1000個BP的利差。美國次貸危機給很多投行拉儲蓄,因為貸款是穩定的,把銀行貸款資產做成債券,降低銀行的資產回報率,核心是資產獲取的能力。一個老板問我怎么樣搞銀行,我跟他說新時代有新經濟,新經濟會產生新資產,新資產需要通過新科技去獲取,新科技的獲得需要新股東,因為新時代有新經濟,新經濟有新資產,新資產的獲取目前需要有新的技術,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投入首次開發成本高,在此使用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所以,如果你沒有很牛的股東幫你在報表左邊拿資產你是干不大的。包括包商銀行的情況出來之后,小銀行去拉存款的能力是很大的。所以,小銀行一定要靠資產、靠科技驅動,大銀行是靠銀行存款的。

  曾經有個人把五個星拿到之后就單做小銀行,搞了半天沒找到股東,銀行也沒開成。我跟他說銀行沒開成是好事情,沒有新科技,資產拿不到,就沒有辦法跟大機構競爭,因為小銀行靠報表左邊取勝,大銀行靠右邊。

  報表左右邊被搞完以后就搞底層,底層主要是區塊鏈跟人工智能。銀行有三類業務,叫存貸匯。我認為區塊鏈會對中間業務收入跟機構的底層邏輯會產生深遠影響。關于區塊鏈我做了一個總結,八個字,區塊連首先是一個系統,通過系統來構建一個生態,底層是計算。

  最后聊一聊監管科技。總書記在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業監管需要相應提高。我個人認為,特別是銀行業,表內監管依靠資本對沖監控風險,表外監管需要透明化、可視化。早期風險邊界透明,容易量化,處置也容易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是由表外影子銀行引起的風險,最難監管的是表外的影子銀行,透明度不夠,存在交叉傳感,產品不容易定價,規模大,如果完全遏制,又會影響經濟發展。按照表外的監管經驗,08年美國次貸危機,當時他們寫了一個法案,曾經要求把所有資產證券化產品,表外的產品現金流分配跟交易結構通過payth語言寫出來但是其用來書寫規則存在很大的風險。表外的監管應該通過計算機語言把所有證券化產品的交易結構和規則用代碼寫出來,提高監管透明度,資管產品文件非常復雜,參與方都依賴其他方的勤勉盡責。我經常跟他們說券商靠會計師來看文件,會計師靠律師,律師靠評級,最終很多人都沒看,因為一本都這么厚。數字化是一個大的趨勢,怎么給它做成數字化的監管是很大的挑戰。

  我認為表外的資管監管有兩個核心要素。把基礎資產通過結構化數據來描述,負債端的現金流有兩個要素,嚴格界定于賬戶體系以及現金流在賬戶中的流轉,通過計算機寫出來。把法律文件跟代碼一一對應,其實就像結婚倒香檳一樣,擺放的技術就是計算機的語言規則。以后學生不會計算機,沒有工作,因為法律文件跟代碼之間的一致性你要給法律意見,數字化是個大趨勢,全球化是個大趨勢。我們的資管百萬億級,文件也是成山成海的,一旦出風險,大家都跑不了,因為表內有資本金沒有問題,在表外如果大家全跑了,什么叫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機構全跑光了,剩下財政部和央行,就是風險。所以怎么管好是很大的問題。包括估值、定價、透明度。所以我覺得應該把法律文件抽出來搞成結構化的語言,寫成代碼。我覺得未來的會計師跟律師一定要寫code,要對代碼進行審核。

  關于金融科技我最后做幾個小的總結。金融科技跟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比較分散,是為金融企業服務的科技,借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區塊鏈、物聯網實現金融的跨時空配置,科技金融是為金融企業提供的科技服務。但不管怎么說,金融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促進科技的進步,核心的目標。關于金融科技這兩個詞我做個小的匯報。

  金融來自于貿易,貿易要產生支付媒介貨幣,貨幣要來支付、儲備跟投資。金融是橫軸從來沒有變過,科技是縱軸。金融業是現金流量大,利潤高,但是PE倍數非常多,銀行業的PE就5倍。科技業務現金流量多,金融業賺錢容易一點,科技公司很難賺到錢。

  金融持牌機構科技升級為科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我個人覺得目前整個監管希望持牌機構做更多的科技服務,提供科技升級。對科技企業如果要做金融服務,一定要持牌。

  總而言之,目前1.0、2.0都被干完了,3.0開始干to B的大業務,其實不好賺錢,難度很大。最后是要監管。我說完了,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1 昊海生科 688366 --
  • 10-21 致遠互聯 688369 --
  • 10-18 賽諾醫療 688108 6.99
  • 10-17 麒盛科技 603610 44.66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