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講壇第23期于2018年2月9日在深圳隱秀山居酒店舉行。中國橫斷山研究會會長、獨立地質學家楊勇出席并以《為中國找水》為題發表演講。他是長江漂流的第一人,他30年走遍了中國的江河冰川,他為南水北調工程提出了嚴謹的思考和報告,并被國家采納,終止了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他說,不要讓長江成為無源之水。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們認為西線工程規劃,在青藏高原的橫斷山北部地區,它有很多系列的重大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從2006年到2010年,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利用冬季和豐水期夏季,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季節,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進行了獨立考察研究。對涉及到的水源地,三江源地區和要取水的幾條河流的源頭地區,另外對工程規劃區和受水區,這三大區域進行地毯式地考察。
說到這個話題實際上我很沉重,因為長期以來發展和保護,一直都很糾結,缺水、爭水和要水的訴求,也一直是個矛盾。
這個是我出生和生長的地方,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峽谷,這樣的場面在金沙江,兩千多公里的峽谷當中有很多。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大人們經常給我們講,不要到懸崖邊上去玩,下面有水龍王。記得還有很多時候,大人們帶著干糧,到深溝底下去撿籃球,實際上小時候,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金沙江,只知道在我們家不遠的地方,下面就是一條金沙江。給我的感覺,當時我們是住在天邊一樣,就在地球的邊緣地帶,這樣的想象一直伴隨著我成長。
到了1985年,我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幾個研究生,以及幾個地理工作者,我們發起了一場長江漂流探險。經過了半年多時間,我們以世界上最原始的漂流方式,最簡陋的漂流器材,以中國人從來沒有進行過的一種探險,以犧牲了十一個隊員的代價,完成了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長江漂流探險。
長江漂流以后,我對整個江河的認識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往在學校中我們學到的是江河的偉大,哺育了我們人類,哺育了民族,當時我是一種自豪感;后來我看到我們國家,對江河水電站的開發,大水庫的建設也是一種自豪感;當我通過漂流,通過后來的一系列的江河考察研究以后,我又感到深深的憂慮。我利用出差的機會經常去北京,像憤青一樣很幼稚地跑國家部委,找院士、跑中科院、甚至跑到了副總理的家。給總理寫報告,給部長寫報告,我說國家能不能再給我一筆小錢,十萬、二十萬都可以,我再對長江進行一次詳細地考察。但是這些都沒有用,當這些呼聲石沉大海以后,我就決定,我要進行自費的、自己的江河考察。
所以在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剛剛興起,很多人下海南來深圳,下海經商。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去話別,有幾個朋友是走仕途的,現在他們已經官至省部級干部;有幾個朋友是準備去海南來深圳,下海經商的,現在有的人已經是上億的財富;當時只有我一個人,選擇了考察金沙江 考察河流。我選擇的第一個考察項目,是徒步考察雅礱江。
一直到現在,三十年的時間,我以探險的方式,考察了西部和東部的大部分河流,現在回顧,我的江河之旅是一次世界上最貧窮的、以自殺的方式沒有退路的、長達三十年的江河苦旅。在三十年的考察河流當中,我們的主要方向是我國西部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河流。我們的考察方式,是以漂流探險的方式,以徒步考察的方式,近幾年又用汽車的方式進入,考察了河流的源頭,考察了平常不能進入的一些峽谷江段,考察了我們正在進行,開發建設的一些河流。
我們走到的河流,主要是在西南地區青藏高原,我們看到我們國家的河流,實際上是遍體鱗傷的。首先它的地質災害、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幾年的西部大開發,我們的很多產業,很多礦業又進入到這些河流,面臨的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對我們的生存環境,對我們的河流健康,我又感到深深的憂慮。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采礦企業,采礦活動,一些重大的污染源,都在我們的河流兩岸,任意地排放到河流之中。
記得我們在90年代末,在完成當時世界海拔最高的,也是稱為世紀末探險的雅魯藏布江的漂流探險。我們當時就看到,在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上,發生了有史以來,記載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特大型的山體崩塌滑坡,阻斷了雅魯藏布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水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堰塞湖。以往都是在書本上,或者是資料上能夠看到,但是這次是我們親身相遇了這次個自然災害。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可可西里進進出出,在關注可可西里的野生動物種群,和它的水系變化。在這個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可可西里的變化,可以說是最明顯的。同時這個區域也是長江的北源楚瑪爾河地區,所以在2009年到2011年的時候,我們一直在關注,可可西里內的一個內陸湖,這個內陸湖在2011年,突然就潰決了,形成了一條滔滔大河,這條大河已經和長江水系相連了。所以這樣的情景充分證實了,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們長江源水系在發生巨大變化。
另外我們也在持續關注,長江源區的冰川變化,我們人類在討論應對,全球變暖的過程當中一直在討論,海島國家和沿海國家的變化,但是忽略了青藏高原,冰川退縮了以后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江河考察當中,也很關注長江源地區的冰川變化。實際上我們有記錄,從1986年到2016年,我們關注到長江源區的冰川變化,平均退縮了大概是五百米左右,退得最快的達到了兩千米。
另外在三江源地區,很多城鎮、很多鄉村,也面臨著水源斷流的困境。其中在80年代,GDP還在全國前列的曲麻萊縣,也由于水源的斷絕,進行了兩次搬遷。現在的曲麻萊新城,又面臨著第三次搬遷,我們現在都能看到,在曲麻萊縣城,它的城內的居民用水,都要靠幾臺拖拉機,在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拖水來供應。所以現在曲麻萊縣城,一個是面臨縣城搬遷,第二個是面臨從很遠的地方引水到這個地方來,現在正進行方案的選擇。
同時我們在考察當中能看到,在我們國家的西部地區,甚至一些東部地區,這個水污染和缺水的形勢是逐漸加劇的。很多水系、很多湖泊,已經遭到了非常嚴重的污染,藍藻爆發是經常出現。在西北地區,我們的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已經是嚴重過度地利用。很多水利設施,很多水庫已經成為擺設了,即使有的水源都是維系著方圓幾十公里的這個區域,老百姓日常用水。甚至在江源地區,也出現了水資源的困境,很多牧民家的小孩子,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背水。
水和河流的這些狀況,實際上是在我們這么多年的開發過程當中,對水資源的忽略,對水資源保護的不重視。很多開發活動,很多產業布局,都在我們的江源地區,在我們的生態敏感區,在水源地,布局了很多粗放型的,耗水型的一些產業。
從這個地球上我們能看到,我們中國的國土,是被綠色所包圍的,說明我們國家的生態,是非常脆弱的。我們的地質也是非常復雜的,我們的東部,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我們的中西部,又在地球版塊的縫合帶上。人口眾多,發展速度又非常快,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水資源非常稀缺。
建國以來隨著我們的發展,建了很多水利設施,現在的水庫擁有量,已經超過了八萬處,但是還不夠,水資源問題還沒解決。所以從2000年來,國家提出了南水北調工程,這個工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前所未有的一個調水工程。整個工程的主要意圖,就是把長江的水向北調,調到我們北方的缺水區域。現在我們的東線工程和中線工程,已經基本建成開始輸水了,整個工程規劃,還有很多系統還沒有完善。但是我們最關注的就是,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它是在位于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的這個區域當中。
由于我們長期對青藏高原的考察,對江河的考察,我們認為西線工程規劃,在青藏高原的橫斷山北部地區,還有很多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從2006年到2010年,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獨立考察研究。在這五年當中,我們可以說是以地毯式的,對這個南水北調工程,涉及到的水源地,就是三江源地區和要取水的幾條河流的源頭地區,另外對工程規劃區和受水區,這三大區域進行地毯式的考察。我們利用這個冬季和豐水期夏季,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季節,對這個區域展開地毯式地考察。主要問題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長江上游水系的金沙江,雅礱江、達曲、大渡河、瑪曲,這七條河流水系上,要建七座大壩,形成高壩大庫。因為這個地方是屬于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的一個過渡地帶,河流的高差小、比降小,所以形成的水庫是巨大的,同時還位于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區域。所以說這個區域它的一系列的,工程技術問題和基礎研究,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你比如說水源地,水源地主要在位于三江源地區,三江源地區面臨一個什么狀況和它的變化趨勢呢?一個就是北源的楚瑪爾河,也就是可可西里腹地,現在是已經沙漠化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已經翻越了昆侖山,在可可西里長江北源的楚瑪爾地區已經形成了,大面積連續的沙漠分布;在長江正源的,沱沱河姜古迪如冰川,我們測到了地表溫度,已經超過了40度,剛才看到的圖片,冰川也在加速后退;在長江南面當曲,是以湖泊和泉眼為主的一個水源地,現在的這些湖泊已經退縮,已經變小,變成了孤立的一些水蕩,沼澤地也在大量地脫水;在三源匯合的通天河,我們也發現了,大面積連續的沙漠分布。
另外我們能看到,在西北地區很多水系,已經演變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已經脫離了關系,有很多河流已經干涸了。這是我們考察的一些片段,因為我們在這里的考察連續五年,利用夏季和冬季進入,參加者都是志愿者。在這個考察過程當中,我們利用了很多的在校大學生,和一些沒有畢業的研究生,我甚至是把我自己在讀大學的兒子,也帶進去了,一直做到他大學畢業。
所以通過五年的考察,我們認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當中,忽略了七大制約性的因素,就剛才談到的水源地的水資源,和水系在發生退化,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所以我們總結出七個制約性的因素。
第二個就是它的冬季,在工程規劃區所有的河流水系上,要建調水樞紐的地方,都有五個月的冰凍期。冰凍期對我們工程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包括凍土。再一個就是工程淹沒區,要淹沒大量的寺廟,大量的草場,大量的景觀。
另外就是地質的復雜性,因為在規劃區域,有很多深大斷裂帶,有很多活動斷裂帶。在我們考察期間,2008年,汶川發生了強烈地震,玉樹也發生了強烈地震,都是在我們的南水北調西線規劃區。
再一點它是高原包蟲病的一個疫區,這種包蟲病,它的傳播,通過調水工程傳播是不是會傳播到我們的受水區呢?
還有一個我們調水規劃區的下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態高地。第一 它是橫斷山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一個聚集地,有很多國家級的保護區,有很多生物避難所和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同時下游有眾多的已經建成的水電群,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密集的水電群。同時下面是長江經濟帶,一旦我們在上游 把這些水,大部分的水調走了,對下游會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所以通過五年的考察,我們的產出成果,就是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這個建議就是,首先要用宏觀的視野,來審視我國的水資源問題,要認識到資源性缺水,是我們國家的一個自然條件的限制。再一個結構性缺水,是由于我們的產業結構,隨著發展越來越復雜,水資源的矛盾越來越多,我們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布局不合理,導致了結構性用水的,矛盾日益顯現。再就是水質性缺水,我們不注重河流的保護,不注重環境的保護,水質性缺水的問題,現在在全國各地是非常普遍的。在這個對策當中,我們提出來要優化發展方式,優化結構 ,優化產業,發展節水型社會,可獲得60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因我們的西線調水的,規劃調水量是170億立方米,所以我們未來的選擇是,科學規劃、理性發展、建設節水型社會、善待河流、節約水資源。
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