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最新文章:辨析首次農產品貿易逆差(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12:29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逆差”焉知非福 不管何種原因造成,逆差已成既成事實。不過,專家認為,對此情勢,其實大可不必緊張,倒應該反思有關部門調控糧食等農產品進出口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分析人士注意到,盡管農產品出現逆差,但是2004年中國農產品出口仍比上年增長9.2%。過去認為對“貿易逆差”影響較大的大豆,2004年進口2023萬噸,反比上年下降2.5%。而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進出口實現雙增長,均為貿易順差。“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均增長的原因,主要在于價格優勢和品質的提高。”農業部《2004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分析》指出。 再者,農產品占中國對外貿易量的比例很低。據農業部最新統計,2004年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5%。其中,農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3.9%,農產品進口額占全國進口總額的5.0%。 “農產品貿易逆差是年際性的,不會影響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總體格局。再說,出現逆差也不是什么壞事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隆國強對《財經》表示。 隆國強具體分析說,中國土地緊缺,人口眾多,糧食等土地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弱,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競爭力強,這個大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只要不危及食物安全(FoodSecurity),即使農產品貿易逆差擴大,我看也挺好。這表明中國在用富余的勞動力來換取我們稀缺的土地、水和礦產資源。進口農產品、礦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從支付能力上看,我們沒有問題。”隆國強說。 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也主張多進口糧食。他說:“從長期看,中國應適當進口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多出口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這樣可以減少中國的土地負擔,對節省稀缺的水資源,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環境壓力,都有好處。” 張還認為,中國的糧食本來就沒有比較優勢,而且由于全球農業市場是各國竭力保護的、扭曲的市場,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本就增長緩慢。而隨著經濟發展和需求的增加,中國對糧食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進口還會增加,這其實對農民沒有多大影響,因為中國進口的糧食主要是維持城市人的消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崔曉黎則認為,2004年的農產品貿易逆差只是暫時的。“沒有理由認為農產品貿易逆差會持續存在,2005年中國不僅不會像去年那樣大量進口糧食,很可能還會考慮出口一些玉米。” 據國際玉米貿易商2月中旬預測,中國2005年上半年玉米總出口量將達約200萬噸,全年玉米出口將高于2004全年的232萬噸,主要出口地是韓國。 隆國強分析認為,中國加入WTO并不會明顯改變農產品貿易狀況。“由于全球性糧食減產導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中國入世后前兩年除了大豆,并沒有大量進口小麥和玉米;同時優勢農產品卻受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和技術貿易壁壘限制,短期內出口也不會大幅增加。” 專家指出,中國早已經過了靠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歷史階段。即使未來增加糧食的進口,在安全上也不存在問題。目前對糧食問題的擔心,主要是擔心“糧食禁運”,擔心“糧食成為武器”。美國一位學者的研究早就發現,從歷史上看,糧食禁運作用有限。更何況目前已進入WTO時代,對一個國家的糧食禁運,就意味著糧食主產國的經濟損失,從經濟上看,禁運并沒有動力。 專家認為,對農產品貿易是逆差還是順差,不必過于敏感。應注意的是,實現農產品出口方向的戰略轉變。加入WTO后,中國的農產品進出口應由調劑國內市場余缺轉變為面向世界大市場實現供求平衡,而當前農產品出口的重點,則應由土地密集型產品轉向勞動密集型產品。■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