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企業一臺戲 |
|
|
[收購方:總統俱樂部凱雷集團]
凱雷集團投資者主要包括富有的個人、家族及機構投資者。美國前總統布什、英前首相梅杰、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等人先后在其中掛職,擁有深厚政治資源,管理的資產超過300億美元,
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全文
|
|
[被收購方:徐工集團]
公司于1993年12月15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95,946,600元。1996年8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24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發行后股本增至119,946,600元。>>
全文
>>
徐工科技母公司徐工集團 |
|
[半路殺出者-三一集團]
三一集團創始于1989年,主營工程機械,
在行業中名列三甲,在工程車輛行業異軍突起,另有租賃、金融、房地產三方協同。2005年實現銷售額58億,利稅7.6億,集團凈資產達33億。下轄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設有分支機構。>>
全文 |
|
|
小貼士:您在開開博參戰的過程中有什么疑問請聯系
電 話:010-62675362 郵 箱:finance2@vip.sina.com.cn |
正方反方 |
財經評論 |
|
凱雷并購徐工引反思 |
資本市場本土化向國際化轉軌已被提上監管部門的日程!斑M一步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被列證監會2006年工作重點。但隨后出現的凱雷并購徐工事件,卻令人開始反思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步伐是否邁得過快。>>全文 |
|
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錘煉,中國企業的并購序幕剛拉開,中國企業一面要有國家的安全意識,也不必過于敏感和過于政治化以阻礙一些并購.>>評論 |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稱,要謹慎對待壟斷性跨國并購,防止出現財富創造出來后,其所有權和支配權卻不完全屬于當地政府和人民。>>評論 |
|
|
[事件]就在凱雷收購徐工機械等待管理層審批的關口,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從6月8日起,在自己的博客上連登數篇文章,直指凱雷重組徐工一事,由此引發了一場外資并購風云的大討論。 |
|
事件全記錄 |
1
2002年
改制--以徐工機械為平臺啟動改制計劃
為獲得企業發展資金,解決員工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同時將股權分散化、國際化,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徐工集團02年就開始啟動改制計劃。通過安排,確定以徐工機械作為集團改制的平臺,并在理順股權關系,人員安置方面做好鋪墊。>> 全文 >>評論
2
2004年 選秀--凱雷入圍
徐工集團對潛在的投資者進行了第一輪淘汰,同時公布了六家入圍者:美國卡特彼勒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美國國際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凱雷亞洲投資公司和花期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 全文 >>評論
3
2005年 敲定--戰略投資者確定為凱雷
2005年9月1日,徐工科技發布公告,稱仍在與三家投資者進行最后的談判。但實際上,凱雷已于5月左右悄然獲得了細節談判優先權,徐工集團已于7月間完成了部分人員的定員定崗定責的"三定"工作,只待在9月中旬召開職工大會對改制方案表決。>> 全文 >>評論
4
2006年 膠著--等待商務部最后批準
交易雙方正在等待有關審批的最后一個環節——商務部的批復。自2006年初上報該項目后,商務部先后提出涉及多個方面的問題,要求交易方做出解釋,審批至今懸而未決。>> 全文 >>評論
5 2006年 毒丸--防敵意收購拋出毒丸
為應對凱雷退出后出現同業競爭對手敵意收購,凱雷徐工月前已向中國商務部提交了“毒丸計劃”。 >> 全文 >>評論
6 2006年 突變--三一集團半路殺出
凱雷投資收購徐工科技未獲管理層批復后,三一集團則殺出攪局。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向記者表示,三一集團有意出資4億美元收購徐工科技,并且已經在制定相應計劃。 >>
全文 >>評論
7 2006年 另類--向文波新浪開博
成博客要約收購第一人
凱雷投資收購徐工科技未獲管理層批復后,三一集團則殺出攪局。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向記者表示,三一集團有意出資4億美元收購徐工科技,并且已經在制定相應計劃。 >>
全文 >>評論
8
2006年
新政--國務院發布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
國務院6月28日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細則將列出受限制的行業目錄,再分行業擬定具有針對性的限制政策。 >>
全文 >>評論
9
精彩仍在繼續...... |
|
| |
新浪財經嘉賓訪談近期將推出此話題的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電 話:010-62675362 郵 箱:finance2@vip.sina.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