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達 發自北京
兩會期間,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李德水談到跨國公司惡意并購趨勢明顯,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但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宇研究員此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馬宇認為,專家和官員就外資并購話題進行評說時,更多的是提及行業或企業的名字,并沒有提到基本的行業數據,尤其是對判斷是否壟斷最為重要的市場結構數據。比如,在談到目前提到最多的工程機械行業時認為:“裝備行業2000多家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不但不能說明壟斷,而是恰恰相反,剛好說明這是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甚至說明還處于競爭的初級階段,正需要進行行業兼并重組!
針對另一討論熱點零售行業,目前的說法是:“80%的商業零售被沃爾瑪、家樂福們所控制,這一數據不嚴謹,因為我們現在外商投資零售企業銷售額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不過10%,怎么可能被沃爾瑪、家樂福們控制了80%呢?”
馬宇研究員指出,假如沒有事實證據,所指責的那些跨國公司“惡意并購”站不住腳。
從“惡意并購”延伸到“外資壟斷”,馬宇認為也缺乏基本事實支撐,最重要的外資企業占市場的份額數據目前并不完整。“以此看來,目前說的涉及外資‘惡意并購’的幾個行業,沒有形成壟斷。我認為,即使提到的那些并購行為完全實施以后,也不會形成壟斷!
在談到政府職能的時候,他尖銳地指出,政府決不能封閉市場來阻斷外資并購。他說道:“為了規范和長遠安全計,是不是還必須規定在這些行業以及其他可能產生這些問題的行業,前五位或者前十位的中國企業都不許外資并購?從行業及企業發展角度來看也是不合理的!
最后,馬宇強調,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當然要管,但更多的是準入后的監管。他談道,“市場準入監管與市場壟斷監管也是不同的,準入與否取決于外資的特性,而壟斷與否則是基于市場競爭。
在目前還要對外資擴大開放金融、電信等重要領域的情況下,無疑不能把已經開放的工程機械、日化、啤酒、商業零售等行業重新控制起來。而對于壟斷的監管,也要注重外資企業的經營行為,而非前期準入。畢竟,真正需要進行前期反壟斷審查的投資為數極少!
相關鏈接
世界各國關于并購的規范
美國,全球第一個對外資并購進行規制的國家。美國的并購法規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法規組成:一是國會規制并購行為的法律,二是政府規制并購的行為準則。
德國法規規定跨國收購達到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決權時,必須通知聯邦卡特爾局;當收購產生或加強市場控制地位時,這種收購將被禁止。
加拿大,任何超過2億美元的并購協議都必須經過加拿大政府批準方可生效。
韓國2005年出臺了有助于國內企業抵御外資惡意收購的新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