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偉:助推銀行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

潘光偉:助推銀行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
2019年09月25日 15:33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助推銀行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金融雜志

  文/潘光偉 作者系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

  資管新規開啟資管行業新征程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發布,作為統一資管行業審慎監管要求的綱領性制度文件,對同一性質的金融產品實行統一的監管標準。新規發布旨在落實消除多層嵌套、強化穿透式管理、規范資金池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其發布是規范金融市場發展、整頓金融秩序的需要,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的需要,是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2018年7月,配套細則落地出臺,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且前后呼應、互為耦合,意義重大。一是配套細則保持了資管新規去杠桿和資管業務統一監管的核心原則,有效引導銀行理財回歸代客理財的資管業務本源。二是配套細則對資管業務關鍵要素進行了詳細補充和說明,提升了執行層面的可操作性。特別是在過渡期安排方面,沒有“一刀切”。過渡期結束后,對于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采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這些安排有助于緩解部分資產整改壓力,避免了因為處置風險而帶來的新風險。配套細則下發后,市場信心明顯提升,市場疑慮逐漸消散,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預期。

  沉穩應變,銀行理財迎來新變化

  隨著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以銀行理財為主的大資管行業開始了轉型,銀行理財業務迎來了新變化。

  一是理財業務總體保持平穩。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總體平穩,未出現大幅波動。2018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合計32萬億元,同比增加2.5萬億元,增長8.5%。其中,共有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4.8萬只,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與2017年底基本持平。

  二是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首先,同業理財規模和占比持續下降。2018年末,同業理財余額為1.2萬億元,同比減少2萬億元,同比下降63%,資金內部循環現象明顯減少。其次,面向個人發行的理財產品呈上升趨勢,2018年末占比為75%。再次,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平均期限有所增加。2018年全年,新發行的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61天,較2017年增加約20天。2018年末,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不到4月末資管新規發布時規模的一半;占非保本理財產品的3%,較4月末下降3個百分點。最后,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提速,2018年共有160家機構發行了凈值型產品,其中四個季度凈值型產品發行量分別為899只、1068只、1652只和1990只。

  三是產品種類日漸豐富。基于投資者日益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各商業銀行積極順應監管導向,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理財產品的廣度和客戶覆蓋面,陸續上線類貨基(類貨幣基金)開放式產品、混合類非固收產品等。通過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跨市場的理財投資服務。與此同時,銀行理財業務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遵循風險收益的平衡,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健、可持續的理財收益。2018年全年,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0566億元,封閉式非保本產品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97%,同比上升約80個基點。

  四是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銀行理財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等方式直接或間接進入實體經濟,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資金配置債券資產比例高達53%。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占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8%;商業性金融債、同業存單、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和外國債券占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45%。銀行理財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在打破剛兌、產品凈值化的大背景下,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下降,進而帶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二是資管新規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縮短了融資鏈條,進而降低了企業實體融資成本。三是允許理財子公司直接投資股票,或將為股票市場引入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和資金來源,進而提升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直接融資功能,拓展資本市場發展。

  平穩過渡,妥善處置轉型中的問題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銀行業理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如存量資產的處置問題、投資者教育問題等。針對這些挑戰,銀行業要加強調研、積極應對,確保銀行理財業務平穩過渡。

  一是存量資產處置問題。資管新規出臺后,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制定過渡期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明確過渡期至2020底。由于投資者對凈值型的新產品接受能力不強,非保本理財產品在2018年5月、6月份規模銳減。2018年7月配套細則出臺后,銀行業調整節奏又有所回升。今后需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拓展化解存量資產的方式和渠道,以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的方式審慎妥善處理存量資產。

  二是投資者教育問題。過去,囿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中國老百姓形成了“銀行理財絕對安全”等不正確的固有認識,這造成銀行傳統的理財客戶對風險收益自擔自負的認識不足,難以接受凈值型產品,將給原存量理財產品的轉型和處置以及新產品的發行和銷售帶來壓力。

  三是投研能力不足問題。過去,銀行擅長投資債權類資產,整體風險偏好偏低,即便是銀行系的公募基金公司,股票投資比例也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已在股票投資領域積累了近20多年的經驗,在策略選擇、風險控制等領域均有豐富經驗,銀行理財與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亟須組建相應的投研團隊,提升投研能力。

  積極轉型,努力實現理財高質量發展

  2019年是銀行理財轉型落地的關鍵之年,銀行理財業務將向以下幾個方向轉型。

  一是運行模式公司化。在監管部門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之后,商業銀行紛紛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截至目前,理財子公司已開業4家。公司制運行模式能將資產管理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進行有效隔離,有助于實現收益和成本的獨立核算,更好地隔離風險,推動資產業務的健康發展。2018年末,銀行理財整體余額已占我國資管總規模的25.8%,為今后理財子公司與其他資管機構的同臺競爭競爭提供了良好基礎。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理財業務子公司制運營模式將是大勢所趨。

  二是理財產品凈值化。凈值化是理財產品轉型的方向和重點。但由于凈值型產品無預期收益率,且收益波動較大,現有投資者接受度不高。2018年,商業銀行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速度有所增加,但產品規模占比仍較低。商業銀行需進一步搭建資產估值、信息披露、風險監控等核算和運行體系,針對不同客群分步驟推出凈值型的新產品,同時也要夯實產品凈值化管理基礎,把“類基金”產品作為長期轉型目標,部署固收類、混合類和權益類、商品和衍生品類四大產品線,搭建完善的凈值化產品體系。

  三是資產配置多樣化。過去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結構簡單、同質化嚴重,在“剛性兌付”的保證下,仍能吸引大多數穩健型客戶。但隨著資產業務的轉型,必須通過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重構產品的吸引力。因此,商業銀行應堅持多維度體系,通過“自主投資+主動委外投資”并行方式,搭建包括商品類資產、外匯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另類資產等在內的資產配置體系,實現對不同類型資產的針對性投資,真正實現大類資產配置。

  四是投研能力專業化。理財子公司可以實現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品市場、養老金市場等全市場投資,在豐富理財業務投資領域的同時也對商業銀行現行投研能力提出了較大挑戰。商業銀行需進一步搭建完善的投研體系,補齊此前在權益市場投資經驗不足的短板,提升投研能力的專業化水平。

責任編輯:潘翹楚

潘光偉 銀行理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
  • 09-25 科博達 603786 26.89
  • 09-25 晶豐明源 688368 56.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