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摻假配方,竟騙了19家銀行190億貸款!觸怒銀監會,13名銀行高管下課
每逢周末出大罰單,銀監會開罰單開到手軟。
2月2日,銀監會公布了一起百億黃金騙貸案的涉事銀行處罰決定。銀監會方面表示,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這一次的案由,按銀監會公告,系由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而全面排查中發現的。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從銀行主體到個人到監管部門,我們先來看看主要處罰有哪些:
1、陜西方面:當地銀監局對轄內涉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
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
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2、河南方面:當地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
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3、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案由回顧:假黃金蒙混19家銀行,騙貸190億
此案件被“揭蓋子”緣起于2016年5月初陜西潼關縣聯社因一筆約2000萬元的黃金質押貸款發生逾期,潼關縣聯社工作人員聯系貸款人一直聯系不上,催款無果后決定處置質押黃金,在處置過程中發現黃金摻假,遂將此事報案。
2016年5月中旬,潼關縣公安局正式立案后,一起橫跨陜豫兩省的假黃金巨額騙貸案浮出水面。
除了公安部門立案偵查外,陜豫兩地銀監局也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調查結果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
這起百億假黃金騙貸案主要涉事金融機構在陜西。其中,潼關縣聯社和西安市長安區農信社涉案貸款金額較大,因此受當地銀監局行政處罰的規模也較多。據此前媒體報道,潼關縣聯社涉案金額超過110億元,西安市長安區農信社亦涉案28億元。
除了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中招”假黃金外,陜西當地的郵儲銀行和工商銀行亦是假黃金放貸的大戶,而在河南,當地的工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也被卷入其中。
工行陜西、河南分行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此事件系外部不法分子詐騙所致,已處理完畢。事件發生在2010年,分行按照監管要求和總行部署認真進行了自查自糾、嚴格整改,并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下一步,將進一步從制度、流程等方面入手,加強業務管理,強化風險防控。
假黃金是如何蒙混過關?
百億假黃金騙貸案事發后,大家最為關心的,便是假黃金是如何能在十余家銀行中蒙混過關?
“專業手法造假+借用多人身份證騙貸+銀行內控制度薄弱”,假黃金能蒙混過關的核心原因。
據了解,在潼關縣聯社騙取2000萬貸款的借款人名叫張青民,其兄張淑民是位于河南靈寶市的博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博源礦業)的董事長,王學文則是該公司的法人代表。券商中國記者查詢天眼查信息顯示,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有色金融冶煉、電解銅深加工及銷售。
據此前媒體報道,早在2005年,張淑民和王學文經長時間摸索,研究出了黃金摻假配方:將鎢塊放置黃金中間,就能騙過普通的儀器檢測,加之博源礦業是煉金企業,透支信譽獲取銀行信任,以此套取大量現金用于投資。而張青民抵押給陜西省聯社的假黃金,鎢的含量占62%左右,黃金約占38%。金磚外表是標準金,里面則裹包著鎢塊,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鉆和熔煉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選擇摻假金屬鎢,是因為鎢的密度與黃金接近,普通儀器很難測出如此細微的差別。在質押物檢測環節,需要用水吊法檢測黃金,排查黃金里是否摻雜了其他金屬。一般來說,銀行都有嚴格的質押物檢測流程,但十余家銀行都未能查出黃金摻假,也說明部分銀行的押品管理形同虛設。
在銀監局公布的罰單中,罰單案由就包括,“在辦理非標金質押貸款業務中存在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時審核不嚴、貸后檢查不到位、押品管理失控、未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等嚴重違規行為導致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等。”
銀監會指出存在問題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2017年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將商業銀行押品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求業銀行各類表內外業務采用抵質押擔保的,應對押品情況進行調查與評估,主要包括受理、調查、估值、審批等環節。
一總部位于北京的大行內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不少銀行對分支行的管控力度弱,總行制定的一些內控合規制定到了地方有的時候就會流于形式,甚至一些分支行的高管與外部人員存在利益勾結,更容易弱化銀行內控體系,這在銀行信貸領域和農村地區更為多發。
“就算黃金造假的技術再高超,19家銀行機構都沒察覺、不法分子能成功騙取巨額貸款,這事本來就不可思議,不排除存在外部不法分子與銀行高管有利益輸送。”上述大行人士稱。
13名銀行高管丟飯碗,監管人員同罰成趨勢
近期來,銀監會公布了一批大案要案的巨額罰單,與此前動輒上億的罰單相比,此次涉事金融機構的罰沒資金規模不算大,但受罰的人員眾多。19家涉事金融機構共有104名責任人被罰,其中,就有13名行長等銀行高管被“丟飯碗”。如陜西轄內8人涉事金融機構高管被取消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
更為重要的是,從銀監會最近公布的重大行政處罰看,銀行業行政處罰呈現出一種新趨勢,即處罰金融機構的同時,轄內銀監系統監管人員也被問責。本次假黃金騙貸案中,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此外,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中,四川銀監局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負責人也被嚴肅問責,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在工行黑龍江轄內分支行因違規對公理財事件中,黑龍江銀監局也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另據財新報道,銀監會黨委因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理財案件追責北京銀監局黨委。
金融強監管環境下,恐怕今后感到坐立不安的不僅是金融機構的高管們,監管人員也會因履職不力而遭罰。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就在銀監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表示,對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監管權力行使不規范、監管處罰不嚴不實的機構或部門,有責必問、問責必嚴。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持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相結合,嚴查由明到暗的隱形“四風”問題,查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十種新表現”,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
中紀委駐銀監會紀檢組組長李欣然則透露,將緊盯選人用人、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重點查處“貓鼠一家”“監守自盜”的腐敗案件,不斷增強震懾遏制。
責任編輯:郭一晨 SF160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