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十強
21世紀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 宋興國 定軍
深圳蟬聯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第一名。
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再次發布《2020年中國大中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通過對客觀數據的建模分析,為各地方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對內對外合作平臺功能,加強要素保障和資源集約利用,提供參考指標體系,為經開區營商環境改善提供預判分析。
報告結果顯示,35個大中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等城市排名前十。
報告指出,在服務企業生產、營造公平法治環境的基礎上,近年來,隨著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傳播,各地將創新創業氛圍、宜居宜業環境等內容,也納入營商環境改革的體系中來,這與報告一直堅持社會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評價的做法吻合,報告也對相應的指標進行了細化和權重調整,以期更好地反映各個城市的營商環境變化。
深圳總得分第一
指數結果顯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等十個城市,在35個大中城市中,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前十。
報告主要對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西安、寧波、廈門、青島、鄭州、天津、昆明、貴陽、合肥、福州、大連、南寧、南昌、海口、濟南、沈陽、太原、銀川、石家莊、長春、烏魯木齊、蘭州、哈爾濱、西寧和呼和浩特等35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評價。營商環境總水平涉及6個一級指標,其中軟環境指數權重最大,占25%,市場容量和生態各占20%,基礎設施占15%的權重,社會服務、商務成本各占10%的權重。
與2018年的測算結果相比,營商環境前十城市的組成沒有發生變化,但其中的順序則略有調整。其中,北京憑借著在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兩項指標上的高得分,超越廣州,從此前的第四上升至第三,廣州則順延至第四名。同時杭州上升了一位,超越南京排名第七,南京下滑至第八,其他前十城市的位次則沒有變化。
深圳再度位列35個大中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第一。深圳的軟環境相較其他城市有著企業活躍程度高、人均企業數量多等優勢,但該項指標的領先幅度相較其他城市已經有所減小。同時,深圳在生態環境指數位列第二,社會服務和市場容量指數位列第三。良好的科創氛圍依舊是深圳的一大優勢,萬人專利申請數達到184,超過排名第二的北京約80%,萬人專利授權數則僅次于北京,這也拉動著深圳的社會服務指數從2018年的第九上升至第三。
軟環境的改善,是北京超越廣州總排名第3的直接因素,北京軟環境指標從2018年的第21位上升至第5位。其中,北京在2019年的外資利用額達到142.1億美元,在35個城市中居首。另外,依靠著發達的教育、醫療資源和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北京再度蟬聯社會服務指數的冠軍。
同時,北京市場容量指數位列第二,包括GDP、社零總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一般預算收入等多個指標上,都僅次于上海,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則超過了上海,良好的市場規模,有利于形成更好的市場氛圍和產業分工。
在頭部十個城市相對穩定的同時,伴隨著各地營商環境改革的深入,后續梯次的城市排名變動,則呈現高頻化、小幅度的趨勢。
高頻化,顯示了城市營商環境競爭的激烈程度。后25位的大中城市,除了第11位的西安和第23位的南寧,其他所有城市的排名都發生了變化。小幅度,是各地都開始重視營商環境的相關指標,以及指標體系的進一步穩定,雖然時隔兩年,但排名變動幅度明顯小于2017、2018兩年的變動。與2018年相比,變動幅度最大的是從35名上升到29名的石家莊和從第24名下降到第30名的長春。
報告認為,這與各地“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改善的加速推進,以及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有關,也顯示出各地對營商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大中城市的營商環境差距不斷縮小。同時,這也倒逼地方營商環境改革,在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向著公共服務水平、科技創新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提升深化。
廈門躍居軟環境第二
軟環境指數排名前5的城市為深圳、廈門、杭州、西安和北京。成都、廣州、武漢、南京和青島則位列6到10位。
具體來看,有人才吸引力、投資吸引力、創新活躍度和市場監管四個等權重三級指標,從市場主體、人口和投資等方面的存量和增速,來衡量市場的活躍程度和投資熱情。
深圳在軟環境這一領域的優勢依然十分明顯,尤其是在市場活躍程度上,不管是第三方數據還是統計部門數據,深圳在個體戶數量、市場主體數量等指標都領先其他城市。活躍的市場主體也帶來了更好的投資熱情,深圳不僅在外資引入上持續保持高位,固定資產投資額也在較大的基數上實現了18.8%的高位增速。其中,非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了逾21%。增速遠高于房地產投資的15.9%,外商經濟投資增長了75%,顯示了深圳整體依然良好的投資熱情。2019年深圳每萬人吊銷數、注銷的市場主體數分別為70、100個以上,顯示其僵尸企業的清理工作,也在35個城市靠前。
另外,廈門、杭州、成都、武漢等強二線城市,排名都較2018年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評價人口增速和外資利用方面的優勢,廈門更是從2018年的第5躍升至第2。
報告認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2019年以來各地開放落戶政策之后,這些強二線城市逐漸成為“搶人大戰”的贏家,其中杭州、廈門、寧波、深圳、長沙、廣州、鄭州、西安、銀川和貴陽成為人口增長指數的前十。杭州、西安在2017至2019的三年間都增加了百萬以上的常住人口。廈門2019年的人口增長也僅次于杭州。
其次,隨著一線城市擠出效應越發明顯,二線城市的經濟活躍程度明顯提升。成都的個體戶數量超過4個一線城市位列首位,這讓成都的市場主體數也超過了200萬戶,僅次于上海與深圳。從投資熱情來看,與北京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不同,青島、杭州、濟南等地的固定資產投資在2019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長沙和青島成為2019年僅有的兩個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額過10萬的城市。
最后,在市場監管層面,二線城市在清理僵尸企業等工作上的力度也不弱于一線城市。太原、成都的吊銷企業指數都僅次于深圳,銀川、大連、南寧等地也進入前十。
北京蟬聯社會服務第一
社會服務指數,測算了融資、科技、醫療、養老、教育、人才和研發服務共7個指標,采取了等權重的測算方法。相比其他指標,今年的報告在社會服務指數上做的調整較大,增加了多項數據。
之所以要做出這樣的調整,主要是疫情以后,城市公共服務的提供能力,越發受到重視,因此報告細化了指標設置,嘗試更全面、更精準地評價城市的社會服務能力。
在指標體系調整之后,城市排名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一個趨勢是,城市體量越大、經濟發展越好的城市,社會服務的提供能力越強。
具體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武漢、鄭州、西安位列前十。北京科技投入強度35個城市最高,作為首都和眾多企業的總部基地,北京在醫療、教育和資本服務領域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不管指標體系如何調整,北京依舊能夠連續多年在社會服務指數排名第一。另外,西安、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研發投入強度也領先其他城市。
不過,從醫療方面來看,人均醫療資源豐富的不是一線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城市。從萬人醫療床位數來看,太原、鄭州、成都等中西部省會城市排名靠前。
另外,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數據顯示,北京和深圳正逐漸成為中國創新“雙極”,多項指標包攬35個城市前兩名。深圳在萬人申請專利數量方面領先,北京則在萬人專利持有數量方面領先。
深圳是創新產業和科學技術落地的聚集地。深圳不僅高新產業發展較快,帶動相關的就業崗位較多,更重要的是,作為計劃單列市和人口年齡結構最年輕的城市,深圳財政負擔小,財政支出對科技產業的扶持力度大,補貼力度高。這些優勢,讓深圳在戰略性新興產業/GDP、每千人研發人員數量和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進步。
而北京則是科學技術的重要輸出地。作為35個城市中的科教中心,北京有著1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領域的優勢在35個城市中領先。這使得北京在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上領先,產出了大量的發明專利和技術合同交易。
針對科技創新,報告建議,目前全國有許多城市每10個專利申請才能有1個或者不到1個實用專利授權,說明很多城市專利存在低質的情況。各個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應該采取措施,鼓勵提高研發成果的質量,多出成果,多出高質量的成果。促進專利質量提升,減少無效專利的申請。
責任編輯:王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