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藏2億多現金,百萬豪車擺滿車庫,“金融第一貪”賴小民反腐驚人細節曝光
實習記者丨行家瑋
家藏2億多現金,藏匿地點的暗語為“超市”,地下車庫都是百萬豪車……
1月13日晚,在央視播出的反腐力作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二集中,有“金融第一貪”之稱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案件諸多驚人細節被曝光。
“我們也曾經辦過多件金融領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賴小民事后查清的違紀違法的數額、危害程度、犯罪情節、犯罪手段都是觸目驚心的。” 中紀委國家監委干部監督室副主任陳清浦表示。
在本案調查過程中,專案組在北京某小區發現了賴小民藏匿贓款的一處房屋,里面有多個保險柜,存放的現金達兩個多億。
賴小民為了逃避調查,都是要求行賄人用現金交付,收錢后他自己開車來這處房子,親手放到保險柜里,路上還會特意多繞幾圈,以防有人跟蹤。他和一些關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間,說到這處房子都是用暗語,管它叫做“超市”。
賴小民自己也稱,“拿了就往那兒一放,就像經常會去超市嘛,把這個名字叫超市。就在里面鐵柜里,鐵皮柜,一分錢都沒有花,都放在那里了,最后組織上都收了。所以我說要這么多錢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還提心吊膽的。”
“超市”里藏的巨額現金,只是賴小民違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現金,他還收受大量房產、名車、名表、黃金、字畫。他的違法所得最終數額還需經司法機關最終認定,但無疑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陳清浦分析: “他就是對物質的這種占有是非常貪婪的這種貪欲,他用也用不了這么多,手表幾十塊,誰用得了?他就是想要。車也是這樣,賓利車、奔馳車、阿爾法車,一個地下車庫那幾個車都是他的,都是百萬的豪車。”
賴小民違法所得金額巨大,除了本人的貪婪欲望,也反映出金融行業腐敗不同于其它行業的一些特點。
陳清浦指出,金融領域是資金密集、資源密集的領域,其他的實業領域就是一個項目,也就是兩三個億,而在金融領域,一個融資達到幾十億,賴小民也知道自己的“價格”,他知道他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好處。
作為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賴小民的權力都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但他卻把這份權力背后的責任拋在腦后,在和私企“大老板”們接觸的過程中,將國家權力置換成個人私利。
“金融行業天天跟錢打交道,而且接觸的老板都是動不動幾個億、幾十個億、上百億的,給你點錢對他來說小菜一碟,自己來說覺得我支持他這么大,都是幫他發展起來了,我自己也是覺得很正常的了。有的時候老板他買了跟你說,我最近買了好多房子,在哪個地方,地段很好,張口就說了,他一說都無所謂,反正這么多房子給你一套。你跟他要一套,或者車子這個不錯,我喜歡開這種車,留在我這吧,當時就非常麻木了。”賴小民事后回憶稱。
賴小民為追求個人利益,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華融公司是一家經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控股的國有非銀行金融機構,主業是經營處置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但賴小民激進經營,急速擴張,開設幾十家子公司、分公司,迅速發展成擁有銀行、證券、信托、投資、期貨、金融服務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團,嚴重偏離主業,甚至違背國家政策,參與一些明令禁止國有金融機構涉足的項目。
華融國際原總經理白天輝解釋稱,“他往上升的話肯定需要業績,他不會考慮長期的風險會怎么樣,只要你第一時間把規模給我做出來,把短期利潤給我實現出來,至于這個項目三年、五年之后出現風險,他不管的。他要去追求短期業績的話,那我們只能去投一些相對高風險的項目,比如說房地產,比如說股票。”
賴小民在追求政績的同時,也從中瘋狂謀取個人利益,在他的直接干預下,華融公司向與他存在利益輸送關系的私營企業提供了大量資金。這些項目是賴小民自上而下指定合作的,審批程序倒置,下屬知道這是董事長的意思,對這些項目的評估把關、風險防控也就流于形式。
白天輝回憶說,很多項目都是賴小民直接交代的,都是他的朋友的,有些時候為了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把一些從市場角度考察的很多因素和點,要么是忽略了,要么是給美化了。
中央有關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明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把強化風險防控、確保金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2015年以來,銀監會多次通過監管通報、監管會談等方式對華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等問題予以警示,要求華融公司控制債務規模、回歸主業,但賴小民卻依然我行我素,與黨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馳。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曹春霞表示,面對監管機構的提醒,賴小民都是不以為然,甚至斥責監管人員不專業,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金融領域這個違法犯罪問題,本身專業性比較強,隱蔽性比較強,所以看似都合規。但是層層剝離開來,都有一些巨大的風險在里面。
賴小民激進經營積累的風險,其實已經逐漸顯現,一些巨額投資、放債業務出現問題,資金難以收回。華融本是不良資產的處置者,卻漸漸異化成金融風險制造者。但出現問題之后,賴小民并沒有及時回歸正途,反而利用所謂的專業經驗,用飲鴆止渴的方式加以掩蓋。
“他也說了,如果出了風險,我華融就是干不良資產的,我也能給它解決掉。但是他這種解決不良資產不是靠著技術和運營去解決,而是靠著拿更多的錢再去填更大的窟窿來解決。而且他也說了,如果出了風險,我們再來融資,再把這個風險給它適當的延長。就這樣日積月累,又出了風險,再拿更多的錢去往里砸,就這樣的惡性循環。”白天輝回憶道。
華融公司按成立之初的業務范圍,是由銀監會監管,但后來它發展成金融全牌照公司之后,不同方面的業務分別歸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多家機構監管。賴小民于是利用其中的空檔,哪個板塊業務要接受檢查了,他就把其他板塊的資金先挪過來,拆東墻補西墻,不斷閃轉騰挪,絞盡腦汁掩蓋窟窿。
“我舉個例子,就像一個城市只有一條道一樣,這個貓抓老鼠,這老鼠只能在這條道上跑。十條道,那老鼠就多了九條道出來。在這種有漏洞可鉆,治理結構又不完全的情況下,直到中紀委發現了,這個事情才露出來。”白天輝這樣比喻道。
金融行業的專業性、分業監管帶來的空檔,加上賴小民有意逃避監管,使得外部監管難以抵達,而華融公司的內部監督也形同虛設,并沒有發揮作用。
賴小民也承認這一情況,他表示:“黨委書記、董事長、法人都是我一個人挑,紀委書記都還是自己黨委下面管,他哪有多少權威啊?紀委書記是我的黨委委員,我的部下,他很難監督我,說句實話。”
黨委書記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如果不領導紀檢監察工作,反而帶頭違紀違法,必然導致作風和腐敗問題多發。
陳清浦表示,賴小民對紀委的要求也是藏事兒、掖事兒、抹事兒,對紀委收到的問題線索也是不認真查處,甚至干預案件的查處。他還把不發一案、不倒一人作為一個口號,在大會上公然宣講。這種忽視黨建,把紀委的作用淡化、弱化,那么就在公司內部造成了大量的廉政風險。
按規定,國有企業的“三重一大”事項必須上黨委會集體決策,但賴小民卻經常自己直接拍板,即使上會也是獨斷專行,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
華融國際原董事長汪平華回憶稱:“基本上都是老賴說啥就是做啥,我們個人的官帽子,你每年拿多少績效,你自己想在自己內部集團發展,你想獲取多大資金支持,實際上都是老賴一支筆說了算。你要是說在這個事情一次能頂他,如果頂兩次、頂三次,我估計你工作崗位就調整了,因為我們也有活生生的例子。”
賴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權,排擠異己、任人唯親,將國有企業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賴小民是江西瑞金人,從管理層到食堂大廚,很多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的老鄉圈的人。
賴小民的用人導向,也使得反對的聲音大多沉默,投其所好的人大行其道。華融公司的政治生態嚴重惡化,久而久之,賴小民聽不到任何批評提醒,在一片吹捧聲中,更加忘乎所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副主任李中華表示,賴小民他本人從內心是排斥黨的領導,就把這個華融公司就是成了他的一個家天下,一手遮天,就是內部、外部的監督全部都失效,多因一果,導致了賴小民這個案件,成為近年來金融領域里面影響極其惡劣、教訓極其慘痛的一個案件。
在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中,引人注目的一項舉措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各大國有銀行以及國開行、中信、人保等總計15家中管金融企業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這些金融企業之前有內設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后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直接派駐,和過去有著本質的變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行紀檢監察組組長朱克鵬認為,企業的紀委主要的問題是獨立性、權威性不夠,所以造成不敢監督、不愿監督、監督缺位、監督不力。派駐改革之后,這種狀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企業內設紀委改設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本質上屬于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的監督,監督力度、權威性和獨立性自然也就有了。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其中的重點。但近年來查處的國有金融行業的腐敗案件反映出,腐敗問題是導致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對這個領域黨員干部的監督亟需加強。
責任編輯:程立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