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要在企業家和生意人之間畫等號

2015年10月22日 07:34  作者:中歐視角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中歐視角 作者 莊漢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戰略學副教授)

  李嘉誠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他不停地轉換他的逐利戰場,從制造業起家到房地產大佬,再到專注中國內地的投資,他成功地在各個領域追逐機會,獲取巨額利潤。李嘉誠恰如其分地演繹了一名成功的生意人的成長軌跡。

李嘉誠是生意人還是企業家?李嘉誠是生意人還是企業家?

  創業為何失敗

  很多人會將創業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市場環境的變遷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當然,這些外部的沖擊可能是顛覆性的,但在我看來,類似的原因并不是導致失敗的根本所在。

  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研究企業及其管理者們在業務面臨挑戰時如何制定戰略決策,以及管理者能否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我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困境,從失敗中收獲知識。大量的研究讓我對企業失敗的原因思考良多。我發現一家強勁有力的公司與一家慘淡經營的公司之間的區別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其一、決策層能力問題。現如今,很多創業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具有深厚的技術背景,技術出身的他們往往能看到很多機會且給出良好的技術解決方案。然而,給出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與運營一家公司的區別是很大的。如果創業者沒有能力組建一個團隊并成為一個管理者,這將成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其二、管理者對自身的認識和定位問題。在中國,人們往往會在“生意人”(Business man)和“企業家”(Entrepreneur)之間畫上等號,但其實這兩者之間區別很大。生意人逐利,企業家樹業,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逐利,你有能力賺錢,但你卻無法創立一家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那么,你會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而不是企業家。創業絕不僅僅是追逐利益和把握機遇,而人們往往過于專注于機會和利益的獲取,而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

  什么是生意人?

  生意人與企業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群。在中國,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意人而非企業家。生意人逐利,他們關心的僅僅是市場機會的捕捉和把握而非企業本身的生命力。他們往往會根據市場需求來轉換自己的生意戰場,這個月開飯店,下個月玩起了云計算,這可能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對我而言,他做得再成功也只是生意人而非企業家。

  李嘉誠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他不停地轉換他的逐利戰場,從制造業起家到房地產大佬,再到專注中國內地的投資,他成功地在各個領域追逐機會,獲取巨額利潤。李嘉誠恰如其分地演繹了一名成功的生意人的成長軌跡。曾經有很多人同他一樣,而今天這些人又何在?現在也有很多創業者,他們的創業緣起于一個市場機會,他們抓住這個機會迅速成立了公司,他們一味地追逐機會,賺錢獲利,而一旦機會消失,他們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于是他們便也隨著消失的機會而消失了。

  生意人在陷入困境時,受其商人本性所囿,他所在乎的只是生意。從追逐一個機會到追逐下一個機會,改變的只是機會,不變的是他追逐的腳步。他可能永遠不會醒悟到自己不僅局限于此,商人的本性也決定了他的企業無法成為“百年老店”。要知道,市場需求多變難測,如果公司本身缺乏應變性,決策層能力不夠,且創業者一味逐利,而不懂得如何創建科學完善的運營體系,那么這樣的公司勢必將失敗。

  在中國,生意人層出不窮,新公司起起落落,而能成就一番長期事業的公司則是鳳毛麟角。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生意人的本質就是如此,他們不做可持續發展的事業。而在西方的觀點中,企業家應該是一個致力于打造可持續發展且具有相當規模的生意的群體,比如臉書和谷歌[微博]。當然,被人們記住和傳頌的總是成功的例子,太多的人失敗,但仍然有很多企業家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而不僅僅是追逐商機。

  我的觀點是,這個市場真正需要的,就是由生意人起步,通過不斷學習和總結,慢慢懂得利用機會去創建一個科學完善的運作體系,進而使得這個體系創造出新的機會的企業家。

  什么是企業家?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有很多機會可以觸發生意,商業環境劇變,成功與成名都發生得太快,中國的創業者們忙于抓住機遇、拓展規模、擴大生產……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和思考,他們經歷了很多,但缺乏沉淀和消化,真正有價值的、能被吸收運用的經驗并不多。因此,中國商人的能力與30多年前相比,提高并不明顯。很多中國企業的業務局限于國內市場。因為在發達市場的競爭非常劇烈,要想躋身國際市場,企業必須足夠強大,管理者必須擁有卓越的能力;而同樣的業務放在中國市場,你可能只需要擁有普通的能力就能運營得不錯。可以說,大部分的中國商人是在一個瘋狂增長的市場中成長起來的,他們不夠專業也不夠國際化,而他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競相購買美國的品牌產品、歐洲的化妝品、日本的炊具……,一個強國的樹立離不開這個國家制造業的崛起。對于中國成千上萬的創業者來說,如果僅僅忙碌于逐利逐機會而忽略良好企業建設的重要性,那么這將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如果一家公司立志要成為最好的燈泡生產企業,那它有可能會是下一個通用電氣或者飛利浦照明;但如果一名創業者立志要做下一個馬云[微博]或者馬化騰,那就有些不現實了。要知道成功并沒有特定的模型,“雙馬”的成功很難被復制,如果創業者認為照著這個特定的模型去做就能獲得成功,那就未免有些天真了。

  說起阿里巴巴[微博],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果僅僅是一個買賣商品的平臺,那這個平臺不會太成功。考慮到阿里巴巴對本土制造業的依賴性,如何更好地協助國內生產制造企業的發展,應該是它努力的方向。成為一個能將在中國生產的高質量產品銷往國外的連接窗口,這一點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才是最珍貴的,在這一個閉環中,質量過硬的“中國制造”才是關鍵。而如果福建和廣州的鞋具制造商轉戰房地產或旅游行業,人們將轉而購買印尼或越南制造的鞋具,到那時,走向衰亡的絕不僅是鞋具制造企業本身。

  有一個正面的例子可以分享:中國知名國有企業上工申貝發現了蘊藏在大家眼中的夕陽產業——縫紉機設備行業的巨大商機,它與德國先進的設備廠商合作,生產出高端縫紉機器,可以做衣服,也可以做汽車座椅,如今它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生產縫紉機的公司。而在2005年以前,這家企業的運營很糟糕,已瀕臨破產。公司的轉折點開啟于新CEO的上任。

  這位CEO對公司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改革和調整,他從上海政府引入資金,從德國引入技術,自2005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海外收購,使得公司迅速發展壯大,不僅成功擺脫了破產的厄運,還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縫紉機制造企業。他如今的計劃也十分清晰明朗,那就是10年后成為這個領域中的No.1。他表示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目前在做的事做好,成為行業中的最強者進而控制整個市場。

  可以說,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緣于對德國技術和設備的清晰認識,自己雖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術但他知道從哪里可以引進,同時對于這些技術為何人所需、可以被如何應用以及對于這些產品的需求歸于何方都有清晰的判斷,他和他的企業并將長期推進這一項事業。我想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企業家。

  成為中國需要的企業家

  你究竟想要滿足什么樣的需求、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你需要時常思考這些問題,當你的目標足夠清晰,你的決心足夠堅定,你才有可能打造屬于你的事業,這份事業的立足點絕不僅僅是讓自己或者讓加入的人變得富有這么淺顯。

  在我看來,中國的企業家亟需擺脫商人心態,人們應該有建立一個成功企業,從而讓自己為之驕傲,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渴望。在滿足市場和環境需求的前提下,他們需要做得更多。

  我也會觀察來中歐學習深造的學生,有一些是以賺錢為目的聚到一起,他們往往說得響亮但并不見行動;而有一些熱愛金融,試圖去解決這個欠發達市場中的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他們中的有一些人果然做得很成功。所以在開始創業之前,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去發現需求,找到你的市場,然后持續不斷地改善和調整你的運營體系——找到合適的人、打造良好的體系等。在這一過程中,持續不斷地學習是很重要的因素。

  對于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言,你當然要有能抓住市場機遇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謹慎,要盡可能地學習,要努力構建自己的能力并且堅持下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自我價值,在逆境和順境中堅持不斷地學習反思,好的管理者在困境中能將重心及時對準矛盾的焦點,并能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對問題進行觀察和理解,放大哪些縮小哪處,這些都是企業家需要不斷摸索和學習的知識。

  對于商學院的學生,我想說的是,作為教授,我們能為你提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教你如何應用理論工具。但你必須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判斷所應用的工具是否行之有效和為何有效。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系統化的方式來教你構建自己的能力,但實踐之路,還是需要你自己去走。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非營利性高等學府。微信號:CEIBS6688)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李嘉誠地產企業家生意人中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老艾侃股:小牛市能否轉化為大牛市? 部分中國家庭把股市當賭場 一條命,一座城 吳敬璉:我還沒有看到經濟的轉機 馮侖:人生最恐懼的是沒有方向 趙薇都被坑了你還敢刷臉嗎? 股市里危險的唯指數論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A股市場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現在很多農民已不屑于當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