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志龍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種種問題,都是改革不徹底,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來說,對互聯網專車、互聯網金融的包容度,已成為檢驗改革決心和意志力的一塊試金石。
醞釀已久的出租車改革方案近日終于出爐,但針對出租車和專車的準入爭議仍不絕于耳,交管部門從運營安全、司機資格等方面百般阻撓。對于備受關注的專車門檻,征求意見稿明確將私家車拒之門外,交通部門回答似乎振振有辭:“如果允許私家車進入專車市場從事運營,等于對于現有管理制度進行顛覆。這樣一來,對于出租車就很不公平。交通部作為主管部門,還是得一碗水端平!
從年初“兩會”開始,交通部門的表態似乎一直很堅決,私家車“堅決拒之門外”,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并未“一刀切”。本月初上海市交通委對于專車的說明中,專車的門檻就比較寬松,用交通部相關負責人的話“給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留出了自由裁量權”,交通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近日也表示,“出租車經營的特點是有區域性……需要發揮城市人民政府在這方面的作用”。
開明的上海市政府給市場留了一道口子,不為了達到所謂的“一碗水端平”,搞簡單化的“一刀切”,而是順應社會變革的大潮,對固有利益蛋糕切了一刀。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新的市場主體攜技術進步的利器進場,必然會損害早期進入者、管理者等若干人等的既得利益,受到阻撓和抵抗是必然的。
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說明,革命性的變革從來都不是提前規劃出來的,而是技術進步和底層實踐倒逼出來的,是先進生產力與各種利益在反復拉鋸角逐的結果,開始甚至都冒著違法的風險。面對互聯網專車、互聯網金融這種新生事物,監管部門應包容鼓勵創新,給創新的嘗試留出空間,而不是一有問題就走回頭路。從某種角度看,鼓勵創新要在重構行業秩序與滿足民生訴求間尋找平衡點。鼓勵創新和依法監管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體,而是一個完全可以融合的過程。
我國將從年底前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制度,法無禁止即可為,這對打破傳統的管制式藩籬影響深遠。這一制度的推行,必然觸動舊的相對壟斷的利益群體,政府部門即是改革的推動力,又成為改革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來說,對互聯網專車、互聯網金融的包容度,已成為檢驗改革決心和意志力的一塊試金石。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許多改革還走在半途中,20世紀末初步建立的經濟體制仍然是一種“半管制半市場”的混合體制,雖然政府和國有經濟已經不再包辦一切,但還是牢牢掌握“制高點”,且不說現行體制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和“決定作用”還有很大的距離,即使已經建立起來的市場,也呈現出一種規則混亂、權力干預、為我所用的準市場化特點。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種種問題,都是改革不徹底,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結果,國有部門過度配置資源,金融、石油、電信、鐵路等重要行業仍處于壟斷地位。市場經濟制度的核心是自由競爭形成的自由價格機制,市場配置資源和激勵機制的兩大基礎功能都要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而要實現它,競爭型市場機制應該優先于產業政策。
但長期以來,強勢政府不僅僅是城市規劃的設計師、也是產業的規劃師。納稅人的錢大量作為政府的產業扶持獎勵資金,讓行政官員補貼到自己制訂的產業發展目錄中去。補貼從產品立項、研發、導入開始,貫穿了產業和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開始的鼓勵創新到最后的保護落后,補貼一個產品或者產業,就會對其它產品或者產業形成價格歧視,最終必然扭曲以競爭和效率為核心的市場規則。
最近,中央頒布關于推進價格改革的若干意見,確定了價格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市場決定。放管結合,凡是能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全部交給市場,政府不再進行不當干預。包括電力、交通運輸、水、石油、天然氣等與民生相關的六大重點領域的價格改革都面臨破題,這說明,30多年來作為市場經濟制度最基本的價格改革還沒有完全實現,本質是沒有建立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
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掌握著大到土地小到出租車營運證等行業的準入。這種壟斷既表現為經濟性壟斷,又表現為行政壟斷。政府利用行政權力保護與自己的利益相關的企業和團體,它們憑借政策萌庇,壓制限制競爭對手,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公害。
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說明,改革開放釋放出來的巨大活力使中國經濟和社會蒸蒸日上,但固步自封,保守僵化,因循守舊的壟斷式管制則破壞公平競爭的秩序,是中國經濟永久的內傷。因為各級政府和官員擁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通過直接審批項目、設置市場準入和行政許可,以及用價格管制等手段對企業微觀活動進行頻繁干預,加上現代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尚未待建立,由此導致普遍的尋租環境,腐敗不可遏制地滲透并蔓延。
當行政裁量權和配置資源權集于左右手,行政權力集運動員和裁判員于一身,其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干預、擠壓、掠奪和壓榨就不可避免,而這必然造成普遍的權力尋租,掠奪式增長使黑箱操作和腐敗蔓延,所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難以實現。
當下的中國,改革與危機賽跑已不只是危言聳聽,專車問題所引發的爭論只是管制和壟斷型經濟問題的冰山一角。當前經濟低迷,內需不足,但教育、醫療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質量飽受詬病,一些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的關鍵領域的改革遲遲難以推進,百姓的痛點當成為挖掘內需的抓手,進展不快,根子還是既得利益集團強大而飆悍、利益藩籬難以突破。
厘清了癥結所在,改革的“靶向目標”就要更精準,用總書記的話說,“要以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提高改革精確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扎扎實實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要圍繞人民切實關心的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
行政部門要放權的同時,市場要放開,既得利益集團要讓利,阻礙先進生產力的舊管理制度要顛覆。改革的過程就是要把政府作用限制在合理范圍內,充分發揮市場、民間資本、非公經濟以及社會各階層,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減少政府控制資源、配置資源的作用,從而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本文作者介紹: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財經作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