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成薇
尼泊爾地震中數千人失去生命。同樣處在地震帶的美國人是如何利用房屋防震防災的呢?美國人均住房面積大,人口分散,房屋功能完善,防災系統完備。此外,專業的預警部門也必不可少。
人類生活的環境無時無刻不遭受著各種危險與潛在的危機。地震、火山、泥石流、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尤其以地震和海嘯最難預測,危害也最大,猶如懸在人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4月25日,尼泊爾,這個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圣潔而美麗的國度,佛教發源地。在這場8.1級強震中數千人失去生命,房屋倒塌嚴重,其中12座世界文化遺產在此次地震中損毀,大部分完全坍塌所遭受的巨大損失,令世人揪心不已。
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隱藏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是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罪魁禍首之一。人類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本能的會想到如果人們住在一個無比堅硬的堡壘里會不會就能夠免受影響。
但現實是,震區建筑布局緊湊;街巷狹窄;房屋結構欠佳;抗震能力較弱;房屋以磚石結構為主,是造成房屋大面積倒塌的主要原因。那么同樣處在地震帶的美國人是如何在建筑物抗震能力上做文章的?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人均住房面積大,人口分散
美國人口約3億5千萬,城鎮化水平高達80%,但人口相對分散,人均居住面積近60平方米,住宅自有率約六成三,高居世界前列。
雖然美國的國際化大都市有很多,諸如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但其城鄉一體化程度極高,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國的城市結構中,有131個城市常住人口為10萬至20萬;有878個為3萬至10萬;而幾千至3萬之間的小城市(鎮)達34000多個。其中1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鎮)更是占到了城市總數的99%左右。這就導致了,在大的自然災害來臨時相對分散的城鎮地域分布和人員分布可以將損失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
二、房屋樓層底,木質和框架-剪力墻結構普遍
美國加州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震的多發區,1906年舊金山8.3級大地震;1989年舊金山6.9級地震;1994年洛杉磯6.6級地震。因此當地的法律對建筑物的防震要求近乎苛刻,建筑形式上在美國住宅基本都三層樓以下,甚至很多州府用法律形式明文規定,如果想要建筑三層以上的住宅用房,必須經過非常嚴格且繁瑣的審批程序。這樣一來必然會加大建筑成本,拖延工程時間,得不償失。
木質結構的房屋以其出色的防震功能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這種房屋的優點是建造成本低、速度快、保溫好、抗震好,事實也證明木質結構的房屋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能夠有效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
而對于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高層建筑開始采用“框架-剪力墻”這一新型結構。不但能夠提供足夠空間滿足所有功能的需要,同時還可以提供較大的抗側剛度防止建筑物側傾,提高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相對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的建筑物來說,“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更好一些。
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嚴重的6.6級地震,震中位于美國洛杉磯市西北35公里處,這次地震雖然是一次中強地震,并沒有尼泊爾地震強度大,但因位于洛杉磯市地處經濟發達地區,損失同樣慘重,上千建筑毀壞、高速公路被震斷、停水、斷電、斷煤氣等等,破壞程度驚人,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次地震僅造成62人直接或間接死亡。
2014年美國加州舊金山北部地區再次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雖然舊金山市不少市民都感覺到了地震,但并無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也比較輕。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災嚴重的南加州地區低層木質結構的房屋大量盛行,因其結構布局相對松散、樓層低、房屋重量更輕,遭遇強烈地震晃動被摧毀時能夠大大降低對人的傷害,住在木質房屋里面的人存活的幾率會大大高于住在磚塊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里的人,因為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大多數是被房頂和墻體重砸下受傷而死的。
三、房屋功能完善,防災系統完備
美國人一般都要自購房屋,為此他們寧肯節衣縮食。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很多人選擇租房,但對于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擁有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住房仍然是他們“美國夢”的核心。
美國人非常注重生活質量,因此一棟房屋的配套設施都會十分完備,一個普通人家的房屋都會具備:客廳、臥室、浴室、儲藏室、洗衣房、車庫等,包括空調、暖氣、熱水的設備都一應俱全,很多美國人還會儲藏室貯存一些藥品、食物或其他防災用品以備不時之需。此外,在颶風和龍卷風嚴重的地方,人們通常會挖一個足夠堅固的地下室,便于在災害來臨時藏身之用。
地震或其他災害過后,通常會發生斷水、斷電、斷糧、疾病蔓延等狀況,很多人雖然幸免于地震,但食物和水源的短缺、疾病同樣有可能帶來另外一場災難,2010年1月的海地地震就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例子,人們為搶奪水源和食物血戰街頭、相互殺戮,局面一度失控,霍亂等疾病蔓延更是奪走很多人的生命。可見完善的房屋功能和防災系統則能對人們更快的應對災后生活,防止出現災后疫情等問題出現是多么重要。
四、設立專門部門,有效的應急和預警機制
以美國加州為例,專門成立“居住減災項目組”(California Residential MitigationProgram),為處在地震危險區域的房屋提供一定金額的現金補助,用于維修可能在地震中出現受損的房屋。
一般規定申請者必須具備規定的條件,要求房屋處于地震危險范圍內,如洛杉磯市、圣塔莫妮卡市、巴沙迪那市、舊金山、奧克蘭、San Leandro等北加州地區,建造于1979年之前,地基不牢固,且墻體出現裂痕等。每戶屋主人可以得到3000美元的現金補助,預計該項目將有至少575戶居民受惠。
美國“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制訂了聯邦應急機制,各州府也完善了地方應急計劃,例如要求加州所有醫院必須把重癥病房和急診室設置在具有抗震能力的建筑物內等。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利用測繪衛星和已經掌握的其它知識,建立地震預測模型,測算出一定區域內每天可能發生的各級地震的概率,然后根據實時數據用不同的顏色表達出概率值投影在區域地圖上,獲得一系列分布圖。在其官方網站上可以實時查詢自己關心的地方地震發生的概率,從而決定是否采取措施盡可能的避免或降低潛在發生的地震造成的損失。
防患于未然,任何時候都不能對災難丟以輕心,相比較于美國在嚴苛的規章制度、災難預防預警機制和災難后的快速反應速度以及全民知識的普及,在抗震防災的方面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
(本文作者介紹:Cathy Cheng,美國著名房地產專家,現居美國洛杉磯。)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