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宏偉
在樓市下半場,房企依靠土地增值、房價上漲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再會有普遍性的規模化增長機會,房地產作為“最大規模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在逐步降低。即使有“救市”政策頻頻出臺,也難以快速消化這么大量的庫存。
當前,央行[微博]兩次降息兩次降準、各地“救市”政策等利好頻發,為樓市接下來幾個月提供了放量的“窗口期”,但就從二季度以來樓市表現來看,盡管“救市”政策出了四輪,市場就是沒有什么反應,或者有反應的城市僅為一線城市及少數二線城市。
那么,什么原因導致樓市頻頻不埋“救市”的單?
原因之一:樓市規模化時代已經過去,樓市進入“下半場”
2010年左右,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戶均套數已經達到1.0套,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已基本平衡,樓市開始進入下半場,未來樓市增量房增速將遞減,房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存量房時代。這對于未來房地產市場需求特征來講,就會體現出增速較為平穩、需求更加差異化的市場特征。
當前樓市供求已基本平衡,樓市規模化時代已經過去,市場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未來買方市場的特征會越來越明顯。此時,對于樓市“下半場”的樓市來講,購房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市場需求增速沒有那么快,甚至部分城市還出現下滑。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盡管“救市”政策出了四輪,但是“救市”政策也很難起到促使市場規模化放量,政策的效果不會很明顯。而供地量偏大與庫存量偏大的二線城市、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上述特征會表現更加明顯。
原因之二:樓市“最大規模資金蓄水池”短期被股市替代
在樓市下半場,房企依靠土地增值、房價上漲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再會有普遍性的規模化增長機會,房地產作為“最大規模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在逐步降低。住宅市場價格走勢會相對平穩,房企很難像“黃金十年”那樣在土地升值或者房價過快上漲過程中獲得比較大的利潤空間,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逐漸下滑也是趨勢。
而此時,受益于改革紅利,股市一路上漲,甚至當前一度上漲至4400點。對于樓市投資客來講,短期內投資股市的收益要遠遠大于樓市,投資客開始轉戰股市,樓市“最大規模資金蓄水池”短期被股市替代。
盡管“救市”政策出了四輪,但是,投資客為了避免資金全部沉淀在市場還沒有完全復蘇的樓市,并沒有將資金大規模投向房地產,資金沒有大規模流向房地產,也就決定了樓市基本面尤其是半數二線城市、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樓市基本面很難快速好轉,當前這些城市樓市沒有什么明顯反應也屬于正常。
原因之三:大部分城市樓市仍有“去庫存”壓力
當前,大部分城市樓市仍有“去庫存”壓力,起碼在上半年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漲價,甚至在年內也難以大規模漲價。
從2015年3月份36個大中城市存銷比指標來看,庫存壓力較大、市場去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上、市場基本面表現欠佳的城市仍然占到大多數城市,比如福州、廈門、青島、武漢、西安、長沙、寧波、大連等二線城市、無錫、、溫州、蕪湖、徐州等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仍然面臨較大的市場“去庫存”壓力,起碼在上半年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漲價,甚至在年內也難以大規模漲價。
而此時,樓市上半場規模化發展帶來的諸多問題仍然存在,大部分房企至今為止仍然沒有放棄規模化增長的目標,企業的發展陷入去庫存與利潤率下降的困境;與此對應的是部分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大量的土地供應,以及由此帶來的大量庫存仍然沒有消化。這總體上決定了,即使有“救市”政策頻頻出臺,也難以快速消化這么大量的庫存。當前,半數二線城市、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樓市基本面沒有什么明顯反應也屬于正常。
(本文作者介紹: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