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慧保天下
從民安到亞太,從國企到民營,民安保險能從上世紀40年代的戰火中保存下來,且一直發展到今天,殊為不易。也正是因為存在的時間夠久,它的身上有了濃重的時代烙印,而它自身的發展,其實也是折射的是整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
近日,已被泛海控股收入囊中的民安保險正式更名為亞太財險,更是一次性獲得股東方高達80億元的增資。民安保險就此咸魚翻身了?“慧保天下”沒有這樣想,反而想到文天祥兵敗,經過伶仃洋,感嘆人生之單薄無力時寫的一句詩:“身世浮沉雨打萍”。其實一家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總是為時代所裹挾,浮浮沉沉中又不知將飄往何方。民安保險即在此列。
民安保險發端于亂世,原本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共產黨籌措資金;解放后在香港另起爐灶,在大陸遭受重重封鎖之時,成為國家對外溝通窗口之一;改革開放后,又率先進駐國內開設分公司。
可謂根正苗紅,民族保險業的佼佼者。其后,由于國內保險市場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同一機構不能掌握兩張相同的保險牌照,民安為太平所拋棄,投入海航集團懷抱,性質開始發生變化。然而并未因此變得更加走運,業績依舊低迷,恰逢保險行業站上風口,各類社會資本競相追逐,民安最終落入民營資本泛海控股的手中。
從民安到亞太,從國企到民營,民安保險能從上世紀40年代的戰火中保存下來,且一直發展到今天,殊為不易。也正是因為存在的時間夠久,它的身上有了濃重的時代烙印,而它自身的發展,其實也是折射的是整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
1、保險再成潮
早在2015年1月泛海控股就曾發布公告稱要收購民安保險的股份。彼時,民安保險有6家股東。在此次交易中,這6家股東選擇了100%退出,泛海控股全資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部接盤,四者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20%、15%、14%,共計花費35億元,而2010年,海航集團旗下企業牽頭收購民安保險100%股權時,僅花費15.4億元。不到五年時間,價格翻了一倍。
價格的飛漲反映的是市場對于保險牌照的追捧。以將民安保險收入囊中的泛海控股為例,以房地產起家,在金融領域也是建樹頗多,曾參與發起設立的公司就包括民生銀行、民生人壽、民生證券、民生典當、海通證券等等。只是因為陷入股權爭斗,在2010年的時候選擇了退出民生人壽。
此番卷土重來,是因為該公司在2014年重新擬定了發展戰略,金融業成為最重要的目標,劍指金融全牌照,而保險業作為金融業三駕馬車之一,自然也不會錯過。除控股民安保險,改名為亞太財險之外,該公司還參與發起設立亞太再保險,下一個目標則是籌建亞太互聯網人壽保險公司,財險、壽險、再保險一個都沒有少,著力打造“亞太”保險品牌。
與泛海控股淵源頗深的中民投也曾豪擲22億美元收購美國思諾保險。而遼寧成大為了獲得中華聯合20%的股權,更是不惜給出了高出掛牌價60%的高溢價。當然,這還只是一小部分,據悉,目前仍有140余家保險公司正在排隊批籌。所涉及的資本幾乎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也有很多上市企業。從上市企業股價的走勢來看,每逢有公司披露布局保險行業的信息,往往都能帶動股價快速上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于保險概念的看好。
國內保險行業從只有一家國有保險公司,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后的第一波擴容潮,再到2005年前后以民營資本為主導的第二波擴容潮,再到后來地方國有企業主導的地方系法人險企林立,發展到現在更是完全進入各行各業競逐保險牌照的境地。而民安保險在這個過程中,則從國有險企,到分轉子,再到被海航集團控股,再到被泛海控股,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2、坎坷民安史
民安曾經有著一段輝煌、傳奇的歷史,乃解放前一地下黨員所創建,得到過周恩來首肯,可謂根正苗紅。如今所言之民安保險是其當年香港分號,亦是第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民族資本保險公司。
國內商業保險停擺的歲月中,其與中國保險、太平保險一起構成了總部在香港的三大國字頭險企,且實力、規模、知名度均優于另外兩家。2001年,民安接收中國保險、太平保險在港財險業務;2006年,進行股權改造,引入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港上市,成為為數不多的國內上市險企。
輝煌年亦是轉折年,2006年后的民安逐漸邊緣化、甚至被犧牲。出于中國太平的整合需要,民安先是退市,后被甩賣。對于保險行業,或者說對保險現金流的興趣,海航攜多家旗下公司接手民安保險。
豐滿的理想還是折于骨感的現實。1982年即復業保險經營的民安保險公司,多年發展并不如意,遠不如曾經的同門兄弟太平財險。多年來保費規模始終徘徊在20億元左右,2011年即達到20.7億元,2015年仍未超過25億元。受制于可以忽略不計的市場份額,民安之利潤表現更是難堪。
民安財險于2014年凈利潤為虧損1.057億元,而前一年則為盈利0.028萬元;其2014年的綜合收益總額為-0.35億元,而前一年則為-0.21億元。除了2012年凈利潤與綜合收益總額分別錄得0.0347億及0.0454億元外。至于整個行業都不愿提及的2009年以前的悲慘往事,不提也罷。
難堪的業績與利潤或許也是海航集團心生退意的主要原因吧。尤其是恰逢國內財險市場盈利周期中的民安不但未能給海航足夠的規模現金流,也未能把握住盈利周期貢獻高額利潤。尤其是在大手筆入股李光榮之華安保險后,更是堅定了離開之心。
于是乎,命運多舛的民安又一次被拋棄,被民資大鱷盧志強之泛海系以35億元估值拿下。
經歷了輝煌與落寞之后,民安保險,哦,不亞太財險,能否再現往日光輝?曾經的民族保險品牌成為歷史,一個泛著洋土結合味道的新名字誕生。
3、民安將安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肯于下重金打造亞太保險品牌的泛海系,對于民安保險顯然有著很高的期望。
據悉,亞太財險首先將大力鋪設機構網點,計劃是在五年之內對完成全國所有省市的布局,搭建完善的線下網絡支持,同時還會將香港分公司進行公司化改制,重點輻射海外市場。
亞太財險將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力爭在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農業保障體系、防災減災體系、社會管理體系中有所作為。在產品方面,亞太財險則將緊密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健康保障、養老保障、服務社會治理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持續推出新產品,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民安保險股東有追求,精神可嘉,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財產險市場已經進入寡頭壟斷的階段,長期以來,市場格局改變很小,老三家牢牢占據前三甲之位。(詳見《財產險遭遇七年之癢,階層固化死水微瀾》一文)。除安邦保險、天安財險等個別公司憑借儲金型產品大干快上之外,中小險企的突圍依然非常艱難。而且如果是做保障型業務,顯然一時之間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注冊資本金。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行三會的合并已經箭在弦上,大金融監管呼之欲出,大時代保險行業也將面臨大問題,當與其他金融業態競爭時,在渠道上嚴重依賴銀行,大拼投資收益的情況下,依靠理財型產品大干快上的保險公司還有多大發展空間?
(本文作者介紹:慧保天下,記錄保險業神話所講述的時代,書寫內容極客的媒體故事。)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