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專欄作家 彭琳 微信公眾號(xlgg-sina)
香港不再是“購物天堂”的那一天,來的或許比我們以為的要晚的多,當香港不再是“購物天堂”的那一天,更有可能“購物天堂”這一概念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去年底至今,香港財經新聞單調到幾乎只剩下兩個主題——股市樓市不振,零售不振。而后一個主題,很大程度上又是前一個主題的成因。
盡管媒體天天忙著描述香港如何失去購物天堂地位,然而這一說法成真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
香港成最吸引全球零售商城市
根據研究機構世邦魏理仕最新的《零售業務全球化》報告,2015年香港戰勝日本東京,成為全球最多零售商進駐的城市,共吸引了73個國際零售品牌進入。排名第二的是新加坡,但已經比香港少了10個新晉品牌,前一年度榜首的東京則滑落到第三位。這意味著在消費慘烈暴跌的一年中,在港國際和本地商家的部署,其實反而是在擴張之中。
國際地產服務機構仲量聯行約在半個月前也發布《2016年全球零售目的地》報告,將倫敦、香港分列全球最受跨境零售商歡迎地區頭兩位,香港在所有亞太地區中排名最高,
香港零售銷售總額自2013年達到4940億港元,此后見頂下滑,經歷了十年來最為慘烈的跌幅,截至上月已連跌14個月。盡管一年前的基數已經不高,最新的4月份數據依然同比大跌7.5%,部分較高價消費品跌幅更超過三成。本周剛剛公布年度業績的零售龍頭企業之一,富豪鄭裕彤旗下的周大福,凈利潤同比大幅倒退46%,在香港關閉了四家分店。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香港并不是斯人獨憔悴,事實上位于亞洲的其他競爭者如新加坡、東京等大都市,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過去十年經濟增長“碾壓”香港的近鄰新加坡,截止今年4月消費物價指數連續下滑18個月,是有記錄以來最長的下滑周期,商鋪“關店潮”與香港也可謂難兄難弟,彭博近日報道代理Marks & Spencer、Zara的經銷商的Al-Futtaim Group計劃在新加坡關閉至少10家分店。
而日本盡管大力寬松,甚至以負利率來刺激消費,令數據在去年似乎稍見曙光,今年卻又重現頹勢,今年3、4月份零售銷售額同樣連續下滑,政府也無奈只能推遲上調消費稅,證明中國大媽們還是拯救不了日本經濟。
鋪租下降利零售業多元化
香港從2010至2013年零售業進入空前的繁榮,自由行強大的購買力將香港帶入了消費的“黃金時代”,然而也隨即埋下了眾多隱憂。
一方面,地產和零售的雙重繁榮令店鋪租金飆升。香港購物中心區銅鑼灣,2011年起打破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保持了11年的地位,成為店租全球最貴地區,隨后兩年仍繼續上漲,甚至比起巴黎等歐洲熱門購物城市貴超過一倍。
一位奢侈品業資深人士曾對新浪財經表示,由于租金動輒一個月數百萬港元,不少奢侈品牌在香港開設的旗艦店其實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這些店鋪的存在更多是品牌為了彰顯實力和地位的宣傳策略,商家并不介意顧客事實上飛到歐洲去購買較便宜的商品。
因此,全球最黃金地段為香港奢侈品店鋪帶來的真正“進賬”并沒有外界想象的可觀。同時更形成了強大的擠出效應,在短短一兩年之間,銅鑼灣、尖沙咀等購物區的街頭就出現了“洗牌”,一條街上幾乎全是奢侈品、珠寶、藥店和化妝品店,其他特色店鋪,甚至不少數十年的老字號都被高租金逼走,甚至社區電影院也被迫關門大吉。這種畸形的業態,既令社區居民生活便利受到影響而怨聲載道,給予游客的購物體驗也越來越單調淺薄。
另一方面,香港物價在2012及2013年出現瘋狂漲價,其中原因與成本關系不大,除了應對飆漲的鋪租之外,也是受到來自海外和內地熱錢的推動而調價。價格對于任何“購物天堂”來說,都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香港物價的飆漲,為其帶來了游客另做他選的隱憂。
零售業態的單調化,加上內地經濟增幅下滑影響游客消費,以及港幣隨美元不斷升值,都成為香港零售業見頂回落的推動因素。然而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低潮后,目前香港一線地段的租金已經出現了可觀的回調,奢侈品、珠寶店、藥房等出現收縮,而中等價位的品牌則迎來了新的機會。
其中,動作最為敏銳的是新興的跨國餐飲品牌,尤其是來自日、韓等地的餐飲。香港人流稠密,游客眾多,經濟環境疲弱下餐飲業反而更為興旺。各類新晉中等品牌正在逐步回到一二線購物核心區,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在奢侈品的復蘇則可能來得最為緩慢。
到了今年二季度,來港過夜游客的數目已經開始回穩,4月零售總值的下跌幅度也遠遠小于3月,似乎暗示著零售業正逐漸尋找到底部。
香港購物天堂為何難以取代
過去兩年香港自身紛爭不斷,部分激進組織乃至某些媒體挑起與游客之間的沖突,甚至一些旅游團發生惡性事件,均讓香港在內地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大受影響。深圳訪港旅客“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也顯著降低了游客的數量。不過,這一切尚不至于讓香港的地位一蹶不振。
今年一季度,內地游客入境人數同比下降了接近15%,不過到了3、4月,過夜旅客人次連續兩個月錄得升幅,4月升幅更達4.1%,其中來自內地的過夜客同比回升2.7%,日本、臺灣過夜客甚至有雙位數升幅。
盡管消費數據依然灰頭土臉,但前景卻并不悲觀。羅兵咸永道(內地稱普華永道)最新報告甚至預測,香港零售業在2017年就會出現觸底反彈,在2019-2020年會恢復到2013年的高峰水平。
香港地位最有力的支持是“地利”,在地理上香港將繼續是海外品牌進中國及中國品牌走向海外的橋梁。由于內地的消費習慣及政策環境較為特殊,海外新品牌想要繞過香港就直接進駐內地大城市,將承受較大的風險。而新加坡、東京、韓國大城市都不可能擔當起這一橋梁角色。
香港地位的另一大支持也可以算是“天時”,或說是香港本身的營商環境極為適合零售行業的發展。內地“自貿區”剛剛起步,稅率依然較高,加上近期規范“海淘”開始征稅,令跨境網購的成本再度上升,本地的商品質量則良莠不齊,不時爆出假貨事件。在此因素下,香港全境零關稅,加上來自全球各地的豐富商品種類和較為嚴格的監管,依然是內地乃至全球游客的上佳選擇。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上月底發表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獲選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排名比去年再進一級。其中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均排在全球第一。香港在“經濟表現”指標中,也絕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不振,報告中甚至肯定香港經濟在去年艱難的環境下比其他經濟體更為堅韌。
每一個購物天堂,都是多年天時地利的促成。與大眾想象的不同,今天全球的各大“購物天堂”之間其實并沒有真正的競爭,反而是在不同的地區“各司其職”。不過,對于他們來說,真正的變數和沖擊或許來自另一個世界。
近期,關于新加坡零售長期持續下滑并難以恢復,不少分析都指向一個原因,那就是新加坡IT產業已高度發達,越來越流行的網購正不斷侵蝕著實體零售的市場。同樣的情況,今天正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或隱或顯。傳統零售業整體正在被侵蝕和改變,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已經不再需要一個大都市核心購物區光鮮亮麗的貨架。
香港不再是“購物天堂”的那一天,來的或許比大家以為的要晚的多。然而當香港不再是“購物天堂”的那一天,更有可能“購物天堂”這一概念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新興的技術將“購物天堂”繼續維持下去,又或是轉換為其他的產業動能,才是今天香港真正需要擔心和思考的。
(本文作者介紹:北大畢業后赴港留學,任職多年,貼身體驗國際金融中心枯榮動蕩。)
責任編輯:王琳琳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