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夏斌
市場出清過程很艱難,需要有一段時間,需要有一個過程,而真正有力度的去杠桿,還是今年才剛剛開始。因此從我個人的經驗判斷,真正的調整到位,調整基本結束,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處理完,一些債權債務處理清楚,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年終歲出,很多媒體都在搞這樣的活動。我所知道的第一財經今天在北京,鳳凰財經是什么,我看很多都在搞。都要把中國經濟搞清楚,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各種會上,各位專家或者官員、經濟學家往往都談了很多想法,我作為經濟家很簡單的說。其實很多都是說中國經濟應該怎么辦,這也有的是中國經濟明年會怎么樣,最后到了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金融工作會議,國務院有一個專門的文件下來,然后他講從供給、需求、防風險、穩增長、民生提了很多方面,準備這么干。到了明年底結果實際是政策方針落實的實際情況和年初準備這么干,可能又有一些差異。我們也是要明確視角。
我今天就講一個觀點,對于中國經濟馬上進入新的年度,怎么判斷,會是什么,我就講一個觀點。我在2015年去年的復旦的論壇講,經濟的新詞匯很多,當時我的判斷,我的建議很簡單,就是我們講一件事,對事物的判斷,從哲學意義上講,是本質特征是什么,講本質特征的時候這句話這個詞是不包含對未來預期,這是哲學層面講。
所以我說中國經濟,就處于調整時期。調整轉型的時期。我今天講的觀點是2016年即將過去,2017年即將到來,會是怎么樣,我認為中國經濟調整轉型的邏輯沒有變。這是最基本的判斷,我就想講這個觀點。時間也很短,不允許講更多了,在座的理解我觀點的知道,其實我在2011年當時跟有關領導說,判斷當時2010年的兩位數,經過四萬億的刺激,刺激到2010年兩為數,又跌到了2011年的個位數時,市場、媒體一些專家都想要把經濟讬諸。當時我建議指出,當前?
面對這樣的情況,調整這么艱難,關鍵是什么?就是要市場出清。在華爾街見聞,也專門報道過一次,2014年的文章,當前經濟格局與預測,面臨這樣的情況速度必然是下來,速度下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良貸款增加,銀行風險暴露。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調整我們底線在哪里,就是守住兩個底線。
不因為失業增加引起的大量的社會穩定問題。第二個,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就是要市場出清,就是要上市企業。這一年來應該說調整的過程非常艱難,非常痛苦,也很微妙。到了今年上半年的形勢,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九月份以后,也出現了很多積極的因素。比如說進入9月份以后,金融消費支出對經濟貢獻率達到71%,同比相比上升了12.6%。比如說制造業還在環比下降的同時內部的結構在風化,裝備制造業、高科技產業前三個季度同比分別增加9.1%、10.6%。新技術、新業態份額都在紛紛加快,這也是中國在調整痛苦過程中間看到好的跡象。分化特征非常明顯。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可能很多專家會有不同的判斷和預測,到底是不是市場又要反彈了。到底是不是宏觀調控的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者可能出現的背景之下,因為現在又到年底這些聲音又會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著重談一個觀點,為什么中國經濟調整與轉型的邏輯沒有變?很簡單。
我認為第一,市場出清的過程,或者說基本出清的過程很艱難。市場不出清的話,很多融資的問題、貨幣回歸正常的問題都不可能。我們很多系統性風險沒有暴露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還繼續采取了一些寬松的貨幣政策。或者說媒體很愿意報道這種詞匯,其實幾年前的文章里面講過,我們已經采取了在危機以后采取的政策。所以使得我們有一些問題沒有曝露出來,并不以為著我們有一些問題不存在。這是必須要冷靜思考的。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市場出清過程很艱難,需要有一段時間,需要有一個過程,而真正有力度的去杠桿,還是今年才剛剛開始。因此從我個人的經驗判斷,真正的調整到位,調整基本結束,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處理完,一些債權債務處理清楚,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別是中國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債務問題。所以從這點講,我說調整轉型的邏輯沒有變。從市場出新的過程。
第二個,從PPI的過程,PPI的由負轉正才剛剛開始,能不能企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這是我講的第二個證據。
第三個,民間投資九月份當月是4.5的增長,累積是2.5的增長,去年底是10%的增長。我們可能也知道今年有一些月份民間投資增長速度更加快連,我們也知道,在全球環境下,剛才也講了,出口兩年負增長,在全球環境之下,出口對GDP的拉動,我們幾乎是從國民經濟角度,作為結果很艱難。消費是美國一半,我們居民消費是38%,消費貢獻力在提高,那是因為投資出口的貢獻率在下降。消費的提高是一個慢慢的過程,投資中間分三塊,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是債務的壓力。房地產投資也不說了。制造業投資很多部分是產能過剩。整個中國投資中間,民間投資份額占60%,而民間投資我剛才講了,今年累積2.5,還遠沒有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因此這是觀察中國經濟能不能穩住非常關鍵的指標。民營企業家對市場預期、對市場信心對張騫中國經濟穩定增長非常重要。
為什么調整轉型的邏輯沒有變,我們要看這個數據能不能盡快的上來。大家知道國有企業平臺背后都是銀行在支持。包括昨天到上海,吃飯期間給我一些信息。對于我們現在各種產業基金。對于很多PPP,里面有多少最后用的不是真的民營投資,而拐彎抹角還是銀行負債。這個要做很好的調研。這是一道我們長期穩定增長重要的方面。我今天不展開說了,這意味著什么?要關注這個社會市場的現象,經濟的現象。
第三點是民間投資九月當月的狀況,能不能在2017年有一個根本性的扭轉,這還存在著不確定性,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四點,就是為什么說中國經濟調整跟轉型的邏輯沒有變。我認為是貨幣供應還沒有回歸到常態。其實危機之后,貨幣政策曾經相當大的寬松。后來在貨幣供給增長的邊際上、增速相比上是逐步的縮短。但到目前為止是仍然沒有回歸到常態。如果說我們用比較典型的M2指標來說,當然這會有局限。今天在這個場子,我們就以M2很簡單的講,2011年到2014年GDP7%多,M2是13%多。現在M2仍然是13%左右。我們能不能回歸到常態,增長下降,對于資本市場、實體經濟、穩增長、防風險會是什么結果,這是非常需要思考的。今天我想說,只要這個指標沒有回歸常態,我們沒有完全到位,這是我想講的這個觀點。
因此面對這種狀況,判斷2017年如果用主題詞,用關鍵語言表達,我想還是很通俗的幾句話,第一個首先是改革。不改革這個結構是調不過來的。不改革出路是找不到的。不改革創新的壓力壓不出來,新動能的尋找,新動能的發現刺激都很難。所以還是靠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尋找發現刺激新的經濟增長的動能。第一個靠改革,第二個詞風險。
在調整中,在經濟增速下行中,風險是必然的。現在大家能夠認識到風險慢慢釋放,風險不解決,一些個體一些企業主體的資產負債表的狀況是無法改善的。這些過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但我們沒有曝露出來,所以我說第二個,我們要準備進一步調整轉型中間風險的防范。
絕對不能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又要容忍逐步的釋放一些風險。財政部出的文件,對有些地方政府自己重整財政,自己解決。怎么解決?我也看過了一些地方比如說東北新一輪振興文件里面,已經允許有一些國有企業資產轉讓解決養老保險,這些企業高速增長到現在,速度下來了,利潤減少了,還不了銀行本息了,就應該破產。但沒有大面積的貨,債權債務怎么重組,必然要承認某些債權松掉了,縮減資產負債表。我想說得就是說在第二個關健詞,我相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完以后,這個也是放在很重要的條款,仍然堅持防范系統性風險問題。絕對不能爆發,但是還要部分的釋放。這個度怎么把握,不要引起社會振蕩,當然你們是關心金融市場、關心產品、投資。你的判斷,行業機構會起什么變化,第三個關健詞穩定。在我最里說出來沒什么新鮮,就是改革風險穩定,可能都是我們說過很多遍的話。所謂穩定就是速度下來了,風險依然曝露,曝露太快了,調整太快了,經濟不穩定了,社會問題全出來了。
要穩定,調整又在過程之中,貨幣政策不能緊還得松,財政政策還得積極。貨幣政策穩健,財政政策積極,度在哪里?前幾年這么多放法,已經140多萬億了,這么多的貨幣在社會上,他要全部已經轉入在實體中間,不管是什么實體。或者說不一定是實體,你都是借了錢要還債的,收入下降、利潤下降,自然在一些行業、一些地區,表現為還不了債。怎么辦?而在這個方面,整體整個國家來說,面臨速度下來,要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爆發,財政政策相對比較積極,因此他通過這個來穩定經濟,但到底穩定在什么地步。我總是說守住兩套體系,GDP多0.5個點少0.5個點,不重要。我是說守住兩套體系前提下,這個不重要。當然了,速度快了,那么前面講的守住兩個底線就很難了。這又是政策中間的平衡,很難。
所以我想講邏輯不變的情況下,我們要強調幾個方面,其中一點還是改革。當然有供給側改革,還有需求方等等。一個是改革,第二個是風險。第三、貨幣政策增長還是謹慎的。要恰當,不能收的太緊。
(作者在華爾街見聞峰會上的發言)
(本文作者介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