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金融回歸本源的路有多長?

2017年07月24日09:46    作者:李庚南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庚南

  金融向實體經濟的回歸關鍵在于實體經濟如何強身健體,盡快走出低谷,提升整體資本回報率,增強對資金的吸納能力,進而增強對資本的吸引力。

2017年7月14日,四川成都,成都春熙路九龍商城后街,沒落的實體經濟。2017年7月14日,四川成都,成都春熙路九龍商城后街,沒落的實體經濟。

  在五年一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四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边@既為未來的金融工作設定了規則,又為走出當前的金融迷局指明了方向。

  何謂回歸本源?本源即事物產生的根源;金融之本源,即金融因何而生、因何而存在、因何而運行。如果迷失了本源,金融的存在必將面臨質疑。可以說,當前金融領域出現的種種亂象,從金融系統內的資金空轉、脫實向虛,到社會資本亂辦金融、非法從事金融活動等,恰是金融迷失了服務實體經濟之本源的表現,也是金融廣受詬病之所。

  那么,金融如何走出當前迷局,實現向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回歸?

  首先需澄清的是,金融活動是由資金供給、資金需求雙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體,即由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資金需求方的企業及個人構成。因此,如何推動金融回歸本源,同樣需要資金供需雙方的共同發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金融回歸本源之路并非專屬于金融機構。金融向服務實體經濟的回歸,實際上是由四重回歸構成的復雜生態鏈:信用—信貸—實體—實業,即包括回歸信用本源、回歸信貸本源、回歸實體與回歸實業。

  一是回歸信用本源。何謂信用?信用主要是指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之間所建立起來的、以誠實守信為道德基礎的“踐約”行為。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換或者其他經濟活動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夠實現其承諾的基礎上,用契約關系向受信人放貸,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夠回流和增值的價值運動?!缎屡粮窭追蚪洕筠o典》對信用的解釋是:“提供信貸意味著把對某物(如一筆錢)的財產權給以讓度,以交換在將來的某一特定時刻對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錢)的所有權?!?/p>

  可見,承諾、履約是信用的本質要求,回歸信用本源的內核是就是要信守承諾,講究契約精神。這是一切信用關系維系與發展的基礎。

  一方面,企業憑信用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即憑籍以往良好的信用記錄以及各種增強信用的手段(如抵押擔保),并以按期履約還款的實踐進一步增強自身的信用,以獲取金融的持續支持。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企業任何的不誠信行為,特別是惡意拖欠、逃費債務的行為,不僅導致其在今后“借貸無門”,而且還會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影響其他企業獲取融資。因為,一旦信用環境惡化,金融機構在難以有效甄別不誠信企業與誠信企業的情況下,很可能采取無差別的審慎政策,包括提高融資門檻、上收審批權限等,個別不誠信企業的逃廢債行為產生“殃及池魚”效應。

  另一方面,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與客戶的交互活動中也要講誠信。不僅要以客戶的資信狀況作為是否提供融資的依據,而且自身也應按照契約精神來履行對企業的授信承諾,按照約定的利率、期限等條件如期提供融資。不能因為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如流動性方面的原因停貸、壓貸或抽貸。尤其需防止在不合理的考核激勵下基層或客戶經理恐慌性的抽、壓貸行為,甚至于出現連哄帶騙先承諾續貸、收回后以各種理由拒貸的行為。金融機構的不誠信勢必引致客戶惡意拖欠、逃費債等不誠信行為的“報復”。客戶因擔心歸還借款后難以獲得續貸,索性拖著、賴著。但必須說明的是,并不是說企業逃廢債是由于金融機構造成的,——這顯然不符合邏輯,但是金融機構的不誠信無疑會催化和加劇企業的不誠信。

  需知,金融機構的立身之本就是信用二字。信用既是金融機構盈利的主要渠道,也是金融機構贏得長期、穩定客戶資源,實現可持續的根基。企業要有契約精神,金融機構也要講契約精神。唯有在契約精神的引領之下,金融之水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二是回歸信貸本源。信貸本源是什么,亦即銀行放貸的基本依據和理由是什么?我們知道,銀行信貸運行的基本邏輯是:借出資金,承擔風險——收回本金及利息,釋放風險。

  從信貸資金循環的規律看,馬克思的借貸資本循環公式(G-W···P···W‘-G’)已經很清晰地告訴我們,資金的良性循環是基于各個環節的順利歸流,由企業資金的順利回流(W-P-W’)到銀行信貸資金的順利歸流(G-G’)。換言之,銀行信貸資金能否帶著預期的利息收入歸流,取決于借款人有無誠信(還款意愿)、有無還款能力。這就要求銀行不僅要調查借款人的資信,還要研判與評估借款的實際資金需求量以及還本付息能力,而這種還本付息能力是建立于充分的現金流基礎之上的。

  因此,注重借款人資信和第一還款來源就是信貸的本源。而對信貸本源的把握,有賴于銀行對借款人生產經營合理融資需求的評估、對其生產經營及資金周轉特點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其現金流的準確測算。銀行提供資金的依據應當是,需求方是具有良好的還款意愿,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取資金后能創造更多利潤的企業,企業可以靠生產經營現金流歸還貸款。這既是信貸的本源要求,也是銀行游走在金融“江湖”應具備的本領。

  不幸的是,銀行業在快速擴張過程中,逐漸迷失了信貸的本源,把握實體企業生產經營及其資金周轉特點的“內功”在消退,無法或者也無精力去準確測算企業的現金流,——而這恰是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歸流的關鍵;而代之以對抵押、擔保條件的強化與硬約束。久而久之,銀行的客戶經理把信貸的“真經”給忘了,而“唯抵押擔保是從”逐漸成為銀行的“寶典”,成為外行人辦銀行的“速成手冊”。這是實業的悲哀還是銀行的悲哀?

  過于依賴抵押擔保、忽視第一還款來源的信貸理念,一方面成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融資領域難以逾越的山峰;另一方面,也“培養”了銀行信貸客戶經理的惰性,不利于銀行信貸人員技術和水平的提高;而且,越是技術水平低,越無法準確分析企業的現金流、準確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風險,就越是依賴抵押擔保,這幾乎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焉知依托于抵押擔保的信貸鏈條其實是很脆弱的,并不能給信貸加上安全鎖,甚至基于擔保鏈的擔保還可能將銀行拖入“萬劫不復”!

  當然,向注重客戶資信、第一還款來源的信貸本源的回歸還有賴于良好的金融生態保護。譬如將長期圈養的動物放歸森林,而森林的生態已經被破壞、環境已然被污染,那么對回歸森林的動物或許也是“災難”。信貸回歸本源之路未嘗不是如此。

  三是資金回歸實體。資金脫實向需、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無疑是當前金融運行中最突出的“痛點”之一,也是金融廣受詬病之所。在流動性過剩、資產荒背景下,金融脫實入虛帶來股市震蕩、債市震蕩、房地產泡沫等金融市場風險事件,也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際上,資金空轉、資金脫實向虛看似信貸供給側的問題,實則源于需求端,源于無需求與有需求的矛盾并存。

  一方面,是無需求。即相對于銀行對資本回報要求的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由于實體經濟不景氣,資產荒回報率低、優質可投資產匱乏,導致“資產荒”突出。在追求資本回報或規避風險與監管的驅使下,金融加杠桿轉為金融體系內部杠桿的膨脹,資金空轉、脫實向虛。表現為資金在體系內的空轉。主要包括理財空轉、票據空轉、同業空轉、信貸空轉等形式。銀行出于規避監管或滿足內部考核要求之目的,通過票據、理財、同業等業務的創新,實現資產的表內外挪騰。

  另一方面,是有需求。部分受限制領域對金融的需求,促使金融機構通過各種偽創新,借助信托、資管等通道將資金輸送到這些領域,主要是房地產、地方政府平臺等信貸受限領域;這些領域存在資金饑渴,且在目前形勢下對銀行而言仍是相對安全的資產。銀行不惜通過表外理財、同業存單等渠道募集資金,并通過信托、資管等通道將資金投向這些領域,以滿足其資金需求。

  從邏輯上看,資金脫實向虛、資金空轉應該是資金運動在個別金融機構、個別階段、個別環節所表現出來的未經過實體經濟環節的周轉特征;若從整體、連續的角度看,資金終究還是要經過實體的,否則資本的增值(利息)由何而來?其實質是實體企業融資鏈條被拉長。

  因此,資金回歸實體經濟本源的實質應該是如何縮短實體企業的融資鏈條。但是,其背后的原因異常復雜,因而也注定了其回歸之路“漫漫其修遠”。

  四是實體回歸實業。資金回歸實體,并不代表金融向實體本源回歸的終結。資金流入實體企業,能否真正發揮資金的效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還有賴于實體對資金的消化或吸收能力。如果實體經濟復蘇緩慢,實體經濟的資本回報依舊較低,實體企業本身投資意愿依舊不強,那么資金即使形式上注入了實體、流入了企業,仍可能因無利可圖而退出、轉向虛擬領域。譬如一個病重之人,亟需的是如何讓他慢慢恢復,而不是不講科學盲目增加營養?!叭醪豢把a”是最淺顯不過的道理!

  因此,金融向實體的回歸前提還是要給實體疏絡活血、排毒怯瘀,盡快根治實體經濟發展中的積弊。我們考察資金是否流入實體經濟的視角不應囿于資金是否已到了企業“手中”,而應關注貨幣資金是否真正轉化為產業(商業)資本。

  實體企業如何將貨幣資金有效投入生產經營中去?這是一段需要實體企業艱難跋涉的回歸之路。

  首先,實體企業應瘦身減肥。要消除實體企業盲目擴張做大的傾向??茖W合理控制經營規模、擴張速度和生產節奏,避免“三過”,即過渡融資、過度投資、過度擴張,有效降低杠桿率,以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其次,實體企業要回歸主業。要防止并糾正偏離主業、盲目涉足陌生領域的傾向。這是避免資金借道實體、返流虛擬的關鍵。

  第三,實體企業回歸經營之本源。企業經營應靠自己的資本來做,不能做無本買賣,甚至空手套白狼。要注重自身的資本積累,做到量力而行。不能把借銀行的“錢”當作自己的錢來使用,沒有還債意識。完全依賴融資來經營的行為絕非經營之道。

  路漫漫其修遠兮。金融向實體經濟的回歸也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金融活動參與方共同“上下求索”;而關鍵還在于實體經濟如何強身健體,盡快走出低谷,提升整體資本回報率,增強對資金的吸納能力,進而增強對資本的吸引力。

  (本文作者介紹:先后供職于工商銀行、人民銀行,現為銀行監管部門人士,長期負責小企業金融服務推進工作,潛心研究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金融 實體 資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績效主義讓中國企業陷入困境 華人溫哥華拆房為何引發抗議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預售制是房地產去庫存攔路虎 中投為啥從加拿大撤走千億投資? 統一金融監管體系不會一蹴而就 新三板動真格了:國資投券商被祭旗 劉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換美元小心踏錯節奏 A股市場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