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板塊券商崛起,行情來啦?華寶券商ETF聯接 ,一鍵上車>>
市場上的錢多得有點讓人害怕!
據消息人士透露,深圳某頭部券商客戶保證金今天突然猛增近5%,過去四個交易日,增幅接近10%。與此同時,在兩融余額有所萎縮,不斷有大額基金限購的情況之下,本周市場成交量突然放大。兩市全天成交1.71萬億元,創年內新高。滬市成交額突破8000億元大關,更是創2015年7月24日以來新高。
從結構來看,市場卻再度走向偏激的一面。前期大熱賽道今天幾乎全線覆滅,低估值板塊的基建、銀行、保險、券商等則全面崛起。在這種激烈的轉換當中,漲停與跌停的家數比達到了86:59。由此可見,激烈的轉換必然帶來慘烈的市場結構。
現在的問題是,風格是否由此要發生轉變,鋰電、光伏是否會像今年二月份的白酒等龍頭股一樣來一波大級別的調整呢?分析人士認為,從這一周開始,市場風格的切換明顯變快,但這一波熱門賽道的調整可能與二月份那一波的茅調整有些不同。
錢太多
9月份的第一個交易日,讓人感到刺激,又讓人感到不安。讓人感覺到刺激的是,市場的轉換太快、太突然。熱門板塊的跌落與傳統藍籌的崛起幾乎就在一瞬間完成;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市場上的熱錢突然多了許多,而這些錢的屬性似乎并不單一,到處亂竄的特征比較明顯,很容易讓人想起2015年的行情。
據某頭部券商的消息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他們公司最近四個交易日,客戶保證金突然猛增,增長幅度接近10%。而9月1日的增幅就接近5%。記者注意到,二季度,許多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規模相比一季度是有明顯下降的。而從市場的成交量來看,二季度的確也是交易相對比較清淡的時間段。隨著三季度的開啟,市場的成交量與日俱增,這意味著增量資金規模在逐漸增長。然而,從本周一開始,市場成交金額突然增長了數千億元,這意味著有大批量的資金涌入股市。
那么,這些資金空間來自何方呢?有業內人士認為,二級市場的錢主要來自三個方向:
一是一級市場。由于金融反腐、去杠桿、去結構化等動作,目前資金很難通過信托等通道加杠桿進入一級市場,導致一級市場特別缺錢。
二是房地產市場。由于房地產調控,炒房的資金也無資產可投。當下,資金出海也存在較大難度,債券市場也是雷聲不斷,整個市場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資產荒。在這種情況之下,二級市場的錢就顯得特別充沛。
三是銀行理財市場。據券商中國此前報道,理財產品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資產,均應優先使用市值法進行公允價值計量,這意味著銀行理財層面的資金可能也會減少。而目前,二級市場上的藍籌股估值并不高,可能會相應地吸引一部分資金。
熱門賽道緣何暴跌
今天市場最慘的是稀土、鋰、光伏等熱門賽道。這些板塊的殺跌,也順帶著把鋼鐵和有色全部打趴下。
據wind數據,鈦白粉、鈷礦、稀有金屬、稀土、稀土永磁指數均跌超7%。北方稀土放歷史天量,收跌7.67%,成交金額達176億元。五礦稀土、廣晟有色、盛和資源、華宏科技跌停。包鋼股份炸板,收漲超1%,主力凈流入超20億元,全天成交163億元。
鋰電池指數跌4.4%。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跌停;鹽湖提鋰指數跌超4%,早盤一度漲超3%,西藏礦業、西藏城投、西藏珠峰盤中齊創新高;比亞迪跌近4%。
光伏指數跌4.46%。通威股份一度封住跌停,收盤跌7.6%。隆基股份跌5%。
其實,從行業層面來看,這些行業的景氣度和基本面都未發生太大變化,那么這些板塊緣何出現暴跌呢?
分析人士認為,有兩件事可能影響市場情緒:一是為全力做好電解鋁行業保供穩價工作,防范鋁價惡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于2021年8月30日下午召開骨干電解鋁企業視頻會。會議指出,要堅決貫徹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防范鋁價惡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漲。二是9月1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防止過度投機,嚴防價格操縱。
風格是否會切換
今天賽道股暴跌,但傳統藍籌卻快速崛起。Wind概念板塊中,水泥制造指數漲超7%,證券指數漲4.63%;挖掘機指數漲超5%,三一重工成交金額超124億元,為歷史最高;大基建央企指數漲4.4%,中國交建漲停,中國中鐵漲9.77%;保險指數漲超4%,白酒指數漲4.08%。
那么,市場風格切換是否由此展開呢?分析人士認為,短期風格的漂移可能會發生,但從中長期來看,還很難判斷是否會發生類似于今年二月份之后那樣的行情。
首先,從行業的景氣度來看,二季度消費開始調整,除了估值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與監管和行業景氣度預期有關;但從目前的新能車、光伏和稀土來看,估值高是一方面,但行業景氣度暫時還未看到變化,從政策層面來看,新能車上游材料的不斷上漲的確是已經造成了整車企業毛利的下滑,但對于新能車的鼓勵并未消失;光伏和稀土亦是如此,稀土的價格可能還有上漲空間。而整個與碳中和有關的板塊,都是未來數年最有確定性的投資方向。因此,很難說,資金就會完全離開這些賽道。
其次,從傳統藍籌的角度來看,估值是優勢。但成長性、政策變數卻也是個問題。以基建為例,未來傳統基建究竟還有多少潛力?以銀行為例,金融讓利的政策要持續到何時?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會給銀行帶來多大規模的壞賬?以消費為例,消費數據持續下行,消費稅一直懸而未決,這些不利因素何時能夠消除?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可以看估值修復,但中長期依然要看到預期轉向積極才能吸引到資金。
責任編輯:張書瑗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