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費不高” 庫克自辯蘋果稅
來源:北京商報
“蘋果的傭金與大多數競爭對手收取的傭金處于同一水平或更低,沒有占據市場份額的主導地位。”7月29日,蘋果公司CEO庫克的聽證會證詞上如此寫道。近兩年,蘋果商店因30%的數字交易費用(“蘋果稅”)備受質疑,但即便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蘋果也一直沒有取消這項收費。在業內人士看來,蘋果互聯網轉型并不順利,非常依賴其軟件商店和第三方開發者來刺激硬件以外的收入增長,庫克不會考慮放棄這部分利潤。
否認“壟斷”
7月30日,蘋果、谷歌、亞馬遜以及Facebook四家科技巨頭的CEO在美國國會舉行的反壟斷聽證會上作證,四巨頭的CEO已分別給出了自己的聽證會證詞,以辯駁壟斷的說法。
庫克表示,盡管蘋果相信監管審查是合理的,但公司不會在事實問題上作出任何讓步,并反駁了蘋果存在反競爭行為的指控。
在壟斷這一指控上,蘋果被質疑最多的就是在App Store中,從應用程序銷售額中收取30%費用的行為。對此,庫克在發言稿中稱,蘋果的傭金與大多數競爭對手收取的傭金處于同一水平或更低,蘋果推出App Store之前,軟件開發商為發布其作品要支付50%-70%費用,蘋果收取的傭金數額遠低于此。
“自App Store推出后的十多年里,蘋果從未提高過傭金或者增加單一收費。實際上,蘋果已經削減了訂閱時抽取的收入分成,為更多應用種類提供了分成豁免,App Store與時俱進,每次改變都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體驗,為開發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商業機遇為指導方針。”庫克強調。
至于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從最初的500個應用程序發展到現在的170多萬個,其中只有60個是蘋果自家應用。”庫克說,“顯然,如果蘋果扮演的是看門人的角色,我們所做的就是把大門開得更大。我們希望在應用商店中盡其所能地提供任何應用程序,而不是阻止它們。”
在智能手機市場,庫克指出:“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三星、LG、華為和谷歌等公司已建立了非常成功的智能手機業務。在我們開展業務的任何市場,蘋果都沒有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份額。”
群起攻之
蘋果抽取的30%服務費被業內稱為“蘋果稅”。作為常規服務收入的一部分,蘋果向通過iOS應用商店購買軟件的用戶收取每月15%-30%的訂閱費。
在全球范圍,蘋果的這項費用已經遭到了開發者和消費者的多次“圍攻”。去年3月, Spotify向歐盟委員會投訴蘋果壟斷市場打壓對手,其App Store的控制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并稱后者不公平地限制了其音樂流媒體服務的競爭對手;去年7月,美國一些iOS開發者針對蘋果發起集體訴訟,認為蘋果100%掌控了整個iOS的應用市場,且禁止iPhone、iPad用戶從第三方下載軟件,利用壟斷地位向開發者征收有“蘋果稅”之稱的傭金。
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對蘋果應用商店和蘋果支付發起反壟斷調查,調查矛頭直指蘋果公司在應用商店收取的分成。歐盟公告指出,應用程序開發者要么在蘋果應用商店取消收費,要么只能漲價,將蘋果公司的“傭金”轉嫁給用戶,而且還不能告知用戶是否還有其他購買方式;公告又稱,利用應用內購買系統,蘋果公司“似乎可以完全掌控”與用戶的關系,借助重要用戶數據“甄別”競爭對手,還可獲取競爭對手的動向、報價等寶貴數據。
在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這與實體經濟中按盈利比例收租是類似的邏輯。“蘋果收取抽成的同時,也在為開發者提供雖然閉合但環境狀況良好的iOS生態,引導用戶付費習慣,實現共贏,從長遠角度來看,也有利于用戶養成。所以,個人認為邏輯是合理的,但有前提,就是能夠保持生態環境良好、競爭公平有序、對于開發者有意義。”
但中國互聯網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胡鋼指出,這30%的抽成,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買單的。“蘋果的做法涉嫌濫用市場壟斷地位,還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損害。”
轉型艱難
事實上,蘋果嚴格控制著軟件商店,不愿意放棄30%的傭金,因為這是其年收入463億美元的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核心。
從蘋果這幾年的業績中可以看出,其硬件業務已經走上了下坡路。該公司第二財季財報顯示,iPhone、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業務的營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第一大業務iPhone遭受的沖擊最大,營收同比下滑6.7%,創下過去四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蘋果“軟實力”在增強。蘋果服務業務第二財季營收為133.48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5億美元,同比增長16%,營收占比首次達到23%。華爾街分析師也預測,蘋果公司第二自然季度(第三財季)服務業收入為131億美元,同比增長15%。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蘋果的服務業收入中,大部分來自傳統服務產品,如軟件商店和授權交易,而不是新的互聯網產品。根據蘋果公司上個月公布的數據,2019年App Store應用商店的收入為5190億美元,其中,4130億美元來自實物商品和服務,只有610億美元來自數字產品和服務。
對于背后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也采訪了蘋果公司,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復。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去年推出了四項新互聯網服務:蘋果視頻、游戲內容包月會員、蘋果付費新聞(數字雜志訂閱)和蘋果信用卡。而在上市幾個季度后,這些產品對蘋果的利潤貢獻都不大。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在近七八年間,對于蘋果互聯網服務盈利能力的質疑并沒有中斷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流媒體App依托自有渠道繞過‘蘋果稅’;二是內容服務與硬件相比更關聯本土化,不容易被接受;三是蘋果的基因不在內容服務,需要時間過渡。”丁少將分析道。
必須承認的是,蘋果的轉型是合理的,用戶體驗要求“軟硬結合”,企業面向未來需要拓展空間,更不用說今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警示了抗風險能力填充的必要性。“至于最終結果如何,事在人為,龐大的硬件用戶基數是蘋果的優勢。”丁少將說。
近日,蘋果公司將發布第三財季財報。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蘋果第二自然季度營業收入估計為522億美元(范圍從492.5億-558.4億美元),iPhone銷量為3090萬部,平均銷售價格690.15美元,服務收入131.2億美元;可穿戴設備、配件收入60.9億美元。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