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浪理財大學,聽凌鵬講《凌鵬策略特訓》,一套投資系統教你賺爆股市!
原標題:北向資金又在給我們上課啦!先知先覺從何而來?大幅凈買入哪些股票?還有什么新動向?
2020年A股喜迎開門紅,1月2日開市首日,北向資金全天大幅凈買入101.48億元,其中滬股通渠道凈買入50.45億元,深股通渠道凈買入51.03億元。
再回看2019年,北向資金全年凈買入額定格在了3517.43億元,創互聯互通以來的歷年新高,較2018年增加了575.25億元。
以北向資金為主,持股市值早已跨過萬億元門檻的外資不僅是A股市場主要的增量資金之一,同時也開始在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上擁有了話語權,還對市場投資生態的演變施加了重要影響。
那么,北向資金的最新動向是什么?
根據去年12月北向資金的調倉情況,共有51只個股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其中并無其一直重倉的白酒股,思路變化由此可見。
北向資金去年12月持股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以上的個股名單:
過去一年北向資金買爆這些白馬股
打開深交所網站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信息披露頁面,首頁數據顯示,至2019年12月20日,美的集團、華測檢測的外資持股比例同時超過了26%的披露預警線,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的集團的外資持股比例仍有27.57%,距離28%的外資持股上限僅差0.43個百分點。
美的集團和華測檢測這兩只個股也集中代表了北向資金在2019年的選股偏好——消費與科技。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0日,北向資金配置規模前五的行業分別是日常消費、可選消費、醫療保健、電信服務以及信息技術。與2019年年初數據對比,北向資金在配置比例上增幅最高的三個行業則是可選消費、電信服務以及醫療保健。
以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和醫藥生物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長久以來一直是北向資金青睞的投資主線。2018年,大消費板塊深度回調,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板塊均錄得20%以上幅度的回撤,這給了北向資金很好的“上車”機會。當年,伊利股份、五糧液獲北向資金增持2億股以上,北向資金對貴州茅臺的持股比例由5.86%升至8%左右。
而2019年的大消費板塊一路高歌猛進,千元股貴州茅臺屢創新高。在此背景下,北向資金2019年的買入策略有所轉變,不再集中于白酒等傳統熱門標的,而是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細分行業龍頭。
從持股比例變化看,2019年初至12月30日,一心堂、索菲亞、迪安診斷、歐派家居、云南白藥、洽洽食品等一眾“新面孔”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顯著上升。
其中,一心堂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一年間大幅上升近16個百分點,居兩市所有標的之首。
一心堂2019年北向資金持股比例變化
另一方面,踩著5G的大主題,以華測檢測、億聯網絡、廣聯達、匯川技術、啟明星辰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子、計算機類科技類個股的北向資金持股集中度也迅速上升。華測檢測的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在2019年同樣增長了超過15個百分點。
從增持股數變動量來看,除開基數龐大的銀行股,京東方A在2019年獲北向資金增持近9億股,其北向資金持股比例也增長了2.6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同樣獲北向資金增持約4億股,持股比例增幅超過5個百分點。
北向資金也分配置型、交易型
2019年伊始,北向資金便大刀闊斧連買3個月,而進入二季度,北向資金又掉頭轉向凈流出,5月份創下單月凈流出額歷史新高,6月份方才再度連續多日回流。
對習慣了外資連續、大幅流入的投資者而言,這種現象不免在短期內引起擔憂。是外部環境變化改變了外資的入場趨勢?還是北向資金也會波段操作,獲利離場?
提起北向資金,A股投資者給其的標簽多是“長線資金”、“價值投資”、“持股不動”。但機構分析認為,北向資金內部也可分為配置型和交易型兩類。交易型資金可能是宏觀對沖,也可能是偏量化的基金投資,這一部分交易構成了北向資金短期內的進出波動。
中信證券通過積累的海量北向資金歷史托管行數據,穿透分析了北向資金的結構。
中信證券表示,北向資金較高的換手率主要源自托管于外資券商的客戶,背后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對沖基金的高頻交易,約占北向資金的26.3%;而符合“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行為特征的海外資金約占整體的67.9%,跟蹤此類資金更能反映外資的長線邏輯,更具參考價值。
總體來看,托管于不同類型機構的北向資金在配置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托管于券商的北向資金比托管于銀行的交易明顯更加頻繁;而托管于內資和港資券商的資金則明顯比外資的同類機構更加活躍。
此外,具有明顯主題投機性交易特征的北向資金多托管于內資券商,其交易頻繁度約是托管于外資銀行和券商的北向資金的17.3倍。
但需要厘清的是,更能反映外資長線邏輯的北向資金占比在總量的七成左右,是絕大多數,也與A股投資者對外資的一貫認知較為符合。這類資金目前還很少出現大幅撤離的跡象。區分不同托管機構背后代表的不同類型投資者,有助于解析不同時期北向資金對不同板塊的買入邏輯。
潛移默化改變A股投資生態
梳理2019年北向資金的整體流入節奏,會發現,每一次階段流入的高峰都與MSCI等三大國際指數編制公司的A股納入擴容的節奏高度一致。
尤其是2019年9月,三大國際指數編制公司迎來納入或擴容A股的集中生效期,當月北向資金集中流入646.62億元,刷新了此前的單月凈流入額紀錄。
北向資金集中掃貨還給A股投資者帶來了此前少見的有趣現象——尾盤脈沖。
追蹤指數的被動資金在調倉時,大部分配置需求是在尾盤發生的,這是國際通用的一種制度。原因在于指數設計時是以尾盤價進行,同時被動交易資金、交易誤差等計算都是以尾盤價為準。
但是,無論是尾盤脈沖還是資金流入,都只是北向資金給A股帶來的表層現象。其背后的深遠意義在于北向資金對于A股話語權的不斷提升,以及隨之帶來的對于A股投資生態潛移默化的改變。
根據定價模型P=PE×EPS,股價的變動一方面來自PE的變動,另一方面來自EPS的變動,PE受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預期增長等多種因素影響,EPS反映企業盈利水平。其他影響股價的因素均可以從這兩大變量向外擴展。PE與EPS共同決定了股價的跌宕起伏。
國盛證券策略團隊分析認為,回顧2002年以來的A股歷史,A股定價體系主要是PE主導,PE代表的情緒和預期在A股中占據主要位置。正是由于定價體系中EPS占比較低,導致A股經常出現遠遠脫離于基本面的波動。
而機構化的市場將形成EPS的定價主導,最終促使股市波動下降、逐步回歸價值、回歸盈利。國盛證券認為,這一現象正在外資偏愛的A股優勢行業——食品飲料板塊悄然發生。自2017年后,外資大量流入食品飲料行業,2017年至今食品飲料板塊漲幅超過70%,EPS漲幅72%,PE漲幅僅為6%,EPS上升成為食品飲料板塊上漲的主因。
責任編輯: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