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價值萬億的大反思
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作 者 | 劉勝軍
如果回到 2013 年,我作為證監會主席會將監管者歸位,做監管應該做的事情。
——肖鋼
古今中外股災并不少見。2015 年 6 月 A 股股災既有“動物精神”的共性原因,也凸顯制度不完善和理念偏差的危險。
? 2015 年 6 月 1 日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為 71.16 萬億元,而到了 9 月 22 日總市值縮水至 46.88 萬億元,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總市值迅速蒸發了 24.28 萬億元,500 萬元以上賬戶有近 3 萬個不見蹤跡。
轉眼間,四年過去了。但反思永不過時,亡羊補牢永不為晚。
2019 年 9 月 18 日,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發表題為《終結“牛市情節”——從 2015 年股市危機中學到了什么?》的主題演講。這是迄今為止最到位、最坦誠的反思,沒有之一,字字千金。
? 我是主張要有牛市的,但是如果是不正常的牛市情結,對真正牛市沒好作用,進而造成牛短熊長,從過去走勢來看,A 股市場牛短熊長是客觀事實。
? 在“牛市情結”下,政策又多以寬松基調為主,呈現出“刺激政策多、控制政策少”的特征,但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 當股市上漲成為監管部門的政績時,股市就會對政府形成隱形約束,因為監管層和政府都樂見其成,這就導致了 A 股多政策市,也形成了“寬多嚴空”的政策基調,但監管部門把股市上漲看成政績其實是不應當有的情結。
? 今天,媒體傳遞信息、助推情緒的特質使其在股票市場中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和復雜,甚至可以說,媒體也已經成為了股票定價因素之一。比如說,現在媒體報道很容易在股票市場中,在全球范圍內瞬間形成一致預期。但我認為媒體不要過多報道股市的短期漲跌,這不利于股市發展,媒體報道很重要,一定要準確、客觀、專業。
? 股市為什么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為什么 A 股老是和 GDP 不太匹配?首先,上市公司的質量總體,特別是有一部分不具備長期穩定經營能力的企業出不去,有潛力或者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進不來。
? 當 A 股市場中小市值股票長期估值偏高時,推進注冊制很可能對原來存量高估值公司的估值進行糾正。這將對整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也是注冊制要穩妥推進、要試點的重要原因。
? A 股市場缺乏一些做空力量的制約。做空手段是保證市場穩定發展的手段,但我們往往把它看成貶義的、負面的因素,當然,對于故意造謠的行為還是要嚴厲打擊。
? 2015 年的股市危機是由資金杠桿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引發了投資者大面積恐慌,危急情況非同尋常。它并不存在所謂的境外勢力操縱,有個別外資公司違法違規行為也已經得到了懲處,那是另當別論的。
? 在危急應對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與工具的組合拳,多措并舉,才得以平息風波,恢復社會信心和市場功能。但坦率的說,由于受到主客觀限制,在處置危機過程當中,也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所以我建議,要盡快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包括完善應急處置的法律規定、明確政府救市啟動的標準和原則、從國家層面建立常態化危機應對機制、健全信息共享和風險監測機制、完善市場預期管理機制等等。
? 我們一定要糾正監管上的“父愛主義”,這是我們在總結歷史,特別 2015 年就是股市風波異常波動和危機的時候得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教訓。
? 我們要深刻理解股市價格的信號,不以漲跌論,管好政府和監管有形的手,做監管應該做的事情。作為監管機構,第一位職責應該要明確,就是要怎么把市場發展起來,特別不要把股市漲跌作為市場發展的考核。所以類似當年我們考核的指標,這個肯定是不對的。
? 我建議推進監管轉型時要實現“六個轉變”:一是監管取向從注重融資,向注重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轉變;二是監管重心從偏重市場規模發展,向強化監管執法,規則,結構和質量并重轉變;三是監管方法從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實施全程監管轉變;四是監管模式從碎片化、分割式監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監管轉變;五是監管手段從單一性、強制性、封閉性,向多樣性、協商性、開放性轉變;六是監管運行從透明度不夠、穩定性不強,向公正、透明、嚴謹、高效轉變。
? 如果回到 2013 年,我作為中國證監會主席會將監管者歸位,做監管應該做的事情。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