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原標題:這次,瑞幸徹底涼了!一個多月睡不著覺的董事長:我沒有騙人 來源:投資家網蔣東文
“瑞幸徹底涼了!”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Steven
創造最快速度上市的瑞幸,或許將以最快的速度退市。
從造假那一刻開始,它的結局就已命中注定。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一
瑞幸收到摘牌通知,陸正耀:我沒騙人
5月19日晚間,瑞幸收到來自納斯達克的通知:計劃將其摘牌。
瑞幸計劃就此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最終結果出來之前,瑞幸還會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聽證會通常安排在請求日期后的30-45天舉行。
該消息被曝出后不久,瑞幸董事長陸正耀深夜發布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說,“過去的一個多月,我一直處于深深的痛苦和自責之中,夜不能寐。”
5月20日上午,一夜未眠的陸正耀再次發文稱,“公司根據階段性調查結果,第一時間處理相關責任人,重組董事會,更新管理層,積極進行整改,但納斯達克不等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就要求瑞幸退市,對此個人深感失望和遺憾。”
陸正耀在信中表示,他一直是個懷揣創業夢想的人,通過模式創新與技術運用,給廣大用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解決了數萬人就業問題。“可能我風格太激進,導致公司發展太快,出現了一些問題,我真心想把公司做好,為社會創造價值,絕不是在做局騙人。”
此外,陸正耀還認為,如果瑞幸退市,會面臨巨大困難和壓力,但他不會放棄。“不論怎樣,我都會傾盡全力維持門店運營,竭盡所能挽回股東損失,讓瑞幸這個品牌能夠走下去。”
一個多月前,陸正耀還在給員工“打雞血”,聲稱要“元氣滿滿”。結果卻是一個月“元氣滿滿”的“睡不著覺”,簡直令人唏噓。
二
瑞幸將面臨巨額索賠,跑到中國也沒用
打完一波“感情牌”。瑞幸在其官網上很快披露了納斯達克的通知文件,詳述摘牌原因。
據文件顯示,美國SEC對瑞幸提出摘牌決定主要基于兩大理由:
第一,依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定5101條款,瑞幸在今年4月份披露的虛假交易行為引發了公眾利益的擔憂;第二,依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定5250條款,瑞幸在過去未能公開披露有效信息,且通過商業模式進行虛假交易。
上述關于摘牌的兩大理由,實際上源于瑞幸在4月2日盤前的一封公告,內容涉及瑞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及其屬下數名雇員從事了某些違規操作。以及早些時候,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的一篇匿名報告,指出瑞幸存在財務造假行為。
匿名報告發出后,就有美國律所對瑞幸發起索賠,但瑞幸堅決否認了報告的真實性,直到“自己曝光的確存在財務造假”。目前,針對瑞幸造假引發的集體訴訟仍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由于首席原告、首席律師未定,集體訴訟還未進入下一階段。
瑞幸此時接到摘牌公告,同時宣布將召開聽證會,從理論上講,有可能存在“翻盤”的機會。不過,也有律師向投資家網表示,“贏得機會很渺茫”。
也就是說,瑞幸輸的概率更高。
眼下,留給瑞幸的時間僅一個多月,一旦被摘牌,它不僅無法在美國市場獲得融資,還會進一步降低商業信譽。更麻煩的是,摘牌不會影響集體訴訟進行。如果美國司法部門啟動《證券欺詐刑事調查和起訴》,瑞幸董事會成員及高管還會面臨牢獄之災。
有律師認為,瑞幸造假,對美國的觸動很大。“造假金額高達幾十億,絕不可能是某一個高管及幾個下屬就能完成的。公司投資者很有可能會向瑞幸董事、高管提起證券的民事集團訴訟,索求巨額賠償,直至傾家蕩產。”
“一旦美國司法部啟動調查,瑞幸管理層即便跑到中國,也無法逃避中國司法部門、證監會的追責與調查。”一位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國內權威媒體《新華社》看到“瑞幸摘牌”消息后,發表評論稱,“任何違法違規行為,在任何市場,在任何國家都要受到應有的懲罰,中概股企業要更加認真地遵守法律法規,敬畏市場和投資者,珍惜和維護良好形象。”
三
投資者們親手捧起了瑞幸,摔死了自己
遙想,2020年初,全國門店總數4507家,數量“干倒”星巴克的瑞幸何等雄心壯志——2021年以前,開設門店10000家。
如今,一切夙愿都成夢幻泡影,過往云煙。
那些曾經崇拜瑞幸,締造其高估值與上市神話,妄圖“主宰行業”的追隨者,最終成了瑞幸造假的炮灰。
自瑞幸誕生以來,在資本市場就備受榮寵,A輪便拿到2億美元融資,完成B輪、B+輪融資,直接上市,引發轟動,改變了很多公司“辛苦創業10年,也未必能上市”的“人生”。
即便這家公司不怎么賺錢,瘋狂燒錢,資方仍然對其格外看好,很多投資人甚至認為,“瑞幸是個特例,不能以平常思維審視。”
2019年11月13日晚間,瑞幸發布Q3財報,明明Q3凈虧損5.3億元,股價竟然上漲了13.07%。
原因很神奇:瑞幸雖然虧了,卻是它在過去連續的4個季度里,虧損金額最小的一次,相比Q2,它的凈虧損環比降低了22%。以至于,CEO錢治亞“非常滿意”。
當時,有分析稱,減少虧損的瑞幸給投資者帶來極大未來可盈利的信心,因此被市場青睞。在那一波上漲行情中,不少機構上了過山車。
Wind數據顯示,2019年3季度末,瑞幸機構投資者數量達到了94家,年底數字上升到158家,持股總數達4.6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的23.93%。
大批機構投資者的加盟,給瑞幸空蕩蕩的錢包,塞滿了厚厚的鈔票,與之對應的是,線下門店數量的猛擴張,花式贊助與明星簽約,無人零售計劃的推出。
2020年初,瑞幸的錢又燒沒了,不得已發行了4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增發720萬股ADS,此后,又增加180萬股ADS,募集了約7.5億美元,繼續燒錢。
無人零售曾經是個被資本熱炒的風口,后來泡沫破了,一地雞毛,幾乎無人再敢提及,結果又被瑞幸當成“新概念”炒作。
或許是不喜歡瑞幸的“新概念”,在增發ADS的同時,第一大機構股東大鉦資本拋售480萬股的ADS,套現2.3億美元,收回投資成本的同時仍保留瑞幸最大機構股東的身份。
沒過多久,渾水來襲,一些投資方離場,但有更多機構投資者懷揣僥幸,靜待瑞幸“反擊”。
瑞幸的確反擊了,然后,就是自曝造假,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曾經的158家追捧者,逃跑的逃跑,被套的被套,炮灰的炮灰,上演全球機構投資史上,慘絕人寰的一幕,還連累了中概股,一起中槍。
當然,哀聲遍野的時候,一手將瑞幸“忽悠”起來的陸正耀和錢治亞沒什么損失,不光是持股成本低,還因為質押。有數據顯示,瑞幸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持有股票分別質押了30%、47%,陸正耀姐姐Sunying Wong也將手中的瑞幸股票全部質押。
一位投資人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他很早就開始質疑瑞幸,“本就是個用錢堆積出來的公司,瑞幸的所謂擴張、計劃,并非是通過自身造血產生價值,而是一直都在花別人(VC/PE、機構投資者、股民、銀行、信托等等)的錢,一旦錢斷了,瑞幸的麻煩會接踵而至。”
可惜,道理都懂。實操起來,一點都不講道理。
瑞幸事件,值得全體投資者反思,大家平時常常掛在嘴邊的“價值投資”,到底價值在哪?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